許冰
(江蘇省邳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邳州)
糖尿病屬于一種以慢性血糖升高為特征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的作用缺陷所導致的。糖尿病在進展過程之中,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所以患者需要堅持長期治療以及實行自我護理[1]。近些年,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不斷上升,并且準不呈現年輕化的趨勢[2]。目前在進行糖尿病治療時,其最主要的目標便是控制患者的血糖,避免或者延期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但是經研究,絕大多數患者的出現血糖控制較差,與其用藥依從性較差,對醫療保健作用的護士,以及缺少正確藥物,不重視藥物治療有直接關系[4]。所以現階段在進行治療糖尿病時,其一項重點便是應提供相應的藥學服務,包括對糖尿病患者發生機制、以及日常生活的指導,從而使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得到提升[5]。本次研究選取本院98 例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藥師參與治療的藥學服務,從而給探討其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治療效果,以及其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0 月98 例糖尿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依照摸球法分組,各49 例。研究組男27 例,女22 例;年齡在23-56 歲,平均為(31.14±2.13)歲。對照組男28 例,女21 例;年齡在26-59 歲,平均為(34.46±2.44)歲。兩組疾病類型保持均衡,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在藥物使用過程中臨床藥師未提供藥學服務。
研究組患者臨床藥師向糖尿病患者治療提供藥學服務,在藥物使用過程中,臨床藥師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的給藥方案,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患者入組第1 個月。臨床藥師需建立患者的用藥檔案,患者所使用的處方應經過藥師的審核之后,并且藥師需要將藥物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藥物服用的注意事項詳細向患者解釋,保障患者在出院后可正確的服用藥物。
(2)患者入組第2 個月。臨床藥師應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患者每周都需要進行1 次血糖測量,如果患者兩次血糖測量結果都較為平穩,可以改成每2 周進行1 次血糖測量,如果連續2 次血糖測量結果平穩,可以改成1 個月進行1 次血糖測定。除此之外,臨床藥師需告知患者在測量血糖時,應同時進行體重測量,計算自身的BMI。藥師對于患者測量的血糖以及BMI 結果進行分析,詳細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并且依照血糖以及BMIDE 分析結果,向患者提出合理生活、運動以及飲食方式建議,調整自身的飲食接過。另外臨床藥師還應想華智能和講解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可以采取面對面方式,進行糖尿病知識強化教育,對于患者及其家屬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并且監督患者合理使用藥物。
(3)患者入組第3 個月。臨床醫師應該自己設計疾病相關知識,以及遵醫囑行為的調查問卷,利用微信、電話隨訪,或者患者在門診復查等方式,對患者的實際狀態進行調查問卷,從而達到監督患者用藥的實際狀態,并且臨床醫師還應按照第2 個月所了解到的患者生活習慣,進行針對性的干預,不斷完善的相關的干預措施。在此期間,臨床藥師可以定期舉辦座談會,鼓勵患者之間進行相互督促監督,交流自身運動以及飲食的經驗,并且要教育患者遵守醫囑用藥、飲食、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可以制作健康手冊,在結束座談會時,發放給患者,使患者在回家后也有相應參照。
(1)觀察兩組患者餐后血糖(PBG)與空腹血糖(FBG)。(2)觀察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自我效能評分包括血糖、運動鍛煉、飲食控制以及疾病管理思想,滿分1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恢復越好。生活質量評分包含心理功能、社會關系、治療以及生理功能等,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 建立監督護理小組,對兩組患者干預后依從度進行分析。依從度評判標準:完全依從:患者不需要醫護人員的監督,便會按時按量服用藥物,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部分依從:需醫護人員或家屬再三叮囑,才會服用藥物,聽從醫護人員的部分指導;不依從:不遵照醫囑服藥,甚至患者會出現擅自改變藥物服用量或者停止用藥,不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依從度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之和占比。
以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數資料使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進行檢驗。P<0.05 為差異顯著。
進行干預后,研究組PBG 與FBG 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干預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自我效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更優,P<0.05,見表2。
干預后,研究組依從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PBG 與FBG 比較(±s)

表1 PBG 與FBG 比較(±s)
組別 例數 PBG FBG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49 9.18±2.04 6.20±1.29 15.98±4.36 9.85±2.46對照組 49 9.35±2.16 8.44±2.03 15.74±4.20 12.17±3.18 t 值 0.401 6.519 0.278 4.039 P 值 0.345 0.000 0.391 0.000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依從度比較(n,%)
表2 自我效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自我效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自我效能評分 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組 49 8.26±0.34 82.37±10.56對照組 49 5.22±1.34 71.02±8.39 t 值 15.393 5.891 P 值 0.000 0.000
近些年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如何有效治療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6]。患者患有糖尿病后,通常主要表現為貧血、電解質紊亂以及低蛋白血癥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7]。而在治療時,一般情況下會選擇使用器官移植以及透析治療,從而延緩疾病的進展[8]。但是由于器官配型的幾率較小,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會選擇使用透析方式,來維持患者的生命,而當前治療時主要的兩種治療措施分別是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由于在透析過程中,患者極易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的病情有所加重,因此選擇合適的透析方式,對于患者的治療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就目前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透析患者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營養不良問題[9]。血白蛋白水平較低,表明喊著的機體處于較差的狀態,自身抵抗能力以及恢復能力都出現一定程度的降低。另外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代謝存在異常,便會導致出現免疫球蛋白分泌減少,自身分泌抗體減少等問題。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合成以及分泌減少,造成患者機體紅細胞再生不足,從而出現貧血問題[10]。糖尿病患者目前死亡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出現感染、營養不良以及心血管并發癥等問題,特別是患者的年齡不斷增長,生理機能會出現明顯下降,另外在疾病影響下,患者機體自身的恢復能力以及抵抗能力都會出現明顯降低,導致患者死亡風險有所增加。所以當前如何避免或者延長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成為討論的熱點問題。
隨著我國近些年醫療水平的進步,藥物治療逐步向專業性以及獨立性發展,這便使臨床藥師在干預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度,保障用藥的科學性以及安全性,進一步使臨床藥物治療效果得到提高。現階段在我國已經有部分醫院建立臨床藥師參與慢性疾病的管理隊伍,并且針對藥師疾病管理制定相應的服務管理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對于慢性藥物疾病的依從性,以及藥物認知水平得到提升。患者藥物依從性,即患者遵守臨床醫師叮囑服用藥物的程度,若患者依從性較差其對后期疾病的治療效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還會導致患者醫療費用有所增加,使經濟狀態存在問題的患者家庭負擔加重,同時也會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加重,嚴重時,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會產生威脅。
就本次結果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在干預后,血糖水平都有所好轉,但研究組患者血糖水平以及用藥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這主要是因為現階段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對糖尿病相關知識了解程度較低,自我管束能力較低。因此在實施臨床藥師參與糖尿病患者治療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疾病的認知,了解用藥的重要性,從而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度;另外實施干預后,患者會加深合理飲食、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認知,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我控制,自覺遵守醫囑,合理用藥,因此研究組患者無論是血糖水平改善,還是自我效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都明顯由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實施臨床藥師參與糖尿病患者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依從度,減少治療期間非預約就診、急診、住院次數,改善患者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