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麗莉,姜香云,魯建麗,林麗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 杭州)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護士,作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參與人數最多、與患者接觸最多、最危險的人群,履行著其神圣的工作職責,樹立了積極勇敢的白衣天使的形象,被大眾接納并受到全民重視。護士職業認同是護士在從事護理工作過程中對護理職業的理解和認知,包括從業的目的、意義和信念,以及決定護士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等[1];職業認同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過程。護士職業認同的改善及穩定可減輕工作壓力、提升幸福感、降低離職率。有研究顯示護士職業認同會受到重大社會公眾危機事件的影響[2]。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本研究對浙江省某三甲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護士的職業認知水平進行調查,了解這次新冠肺炎事件影響護士對專業的認同情況,為護理管理者提供借鑒,啟示護理管理者正向引導護士進行職業的自我認知,幫助豐富和加強職業認同的發展,培養護士積極穩定的職業態度,提高行業整體素養及護理質量。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浙江省某三甲醫院知情并愿意參加本研究的護士。納入標準:取得國家護士職業資格證書并注冊的護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6 個月,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非本院護士,包括進修護士和實習護士;調查期間請病假、產假以及不在崗護士。最終納入了307 護士。
1.2.1 調查問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內容包括護士的性別、年齡、護齡、學歷、職稱、職務、婚姻狀況、子女狀況、是否在新冠肺炎一線工作、在疫情一線工作時間;所有條目均為查找文獻后所得。
1.2.1.2 護士職業認同評定量表
該量表由劉玲等[3]研制而成,該量表有30 個條目,包含“職業認知評價”、“職業社會支持”、“職業社會交往技能”、“職業挫折應對”、“職業自我反思”5 個維度。該量表的Cronbach’s a 值為0.938,而折半信度系數值為0.880;該量表信度、效度均。量表采用Likert5 級評分法:(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有時符合,4=符合,5=非常符合)。所有條目均為正向題,滿分150 分,分數越高提示護士的職業認同水平越高。其中30~60 分為低分組,61~90 分為偏低組,91~120分為中等組,121~150 分為高分組。
1.2.2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與醫院護理部取得聯系,征求其同意后,選擇合適的調查人員,采用統一語言對其進行培訓,研究者將電子問卷的鏈接發送給調查員,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人員向護士發送鏈接。發放問卷的同時,調查者員使用統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解釋說明調查目的、問卷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由調查對象獨立、不記名填寫并提交,所有問卷于發放日起3 d 內收回。研究者在問卷系統中逐條審核問卷,對答案呈一致性或波浪性的、有明顯邏輯矛盾的答卷予以剔除,導出數據,采用問卷星官網中的SPSSPU 統計分析軟件建立數據庫并導入數據。由兩名研究人員進行數據核對,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1.2.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PU 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整理、編碼與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及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分析一般資料與護士職業認同相關影響因素。
見表1。

表1 護士的一般資料(n=307)
統計結果顯示,307 名護士的職業認同評定量表(30 條目)總分均值為(112.58±14.33)分,各維度平均得分見表2,其中職業認知評價得分最高,職業社交技能最低。將“護士職業認同問卷”得分劃分為4 組,即30~60 分為低分組,61~90 分為偏低組,91~120 分為中等組,121~150 分為高分組。此次護士職業認同狀況分布見圖1。

圖1

表2 護士職業認同的得分

表3 護士職業認同得分前5 位與后5 位的條目

表4 護士職業認同的回歸分析
以護士職業認同總分作為因變量,設“是否在抗疫一線工作”,“在抗新冠肺炎一線工作的時間”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對自變量進行賦值,是否在抗疫一線工作(1=否,2=是)、在抗新冠肺炎一線工作的時間(1=0,2=1-7 天,3=8-14天,4=15-21 天,5=22-28 天,6=大于28 天),經過模型自動識別,最終余下“是否在抗疫一線工作”1 項在模型中,R 方值為0.053,意味著“是否在抗疫一線工作”可以解釋總分的5.3%變化原因。而且模型通過F 檢驗(F=17.154,P=0.000<0.05),說明模型有效。以及模型公式為:總分=105.257+5.867*“是否在抗疫一線工作”。另外,針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發現,模型中VIF 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著不存在著共線性問題;并且D-W 值在數字2 附近,因而說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樣本數據之間并沒有關聯關系,模型較好。最終具體分析可知:您是否在抗疫一線工作的回歸系數值為5.867(t=4.142,P=0.000<0.01),意味著“是否在抗疫一線工作”會對總分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總結分析可知:“是否在抗疫一線工作”會對總分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本研究所調查的護士職業認同得分為(112.58±14.33)分,根據量表原作者制定的量表分級原則劃分,處于中上水平,高于武蕊[4]的調查結果;其中24.43%的護士職業認同得分處于高分組(121~150 分),71.01%的護士職業認同得分處于中等組(91~120 分),說明我院護士的職業認同整體狀況是樂觀的。可能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中,護士作為主力軍,在工作一線展現了很強的道德感及自我犧牲精神,促進了護士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同時,各級政府、各大媒體、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也肯定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把醫護人員描繪成英雄、白衣戰士,傳播正能量,為廣大醫護人員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浙江省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僅次于湖北省、廣東省,我院作為浙江省三甲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醫院及護理部開放申請抗疫一線報名二維碼,全院護士勇擔重責,一千多名護士積極響應,報名參加一線抗疫工作。
本次研究量表的各維度得分中,“職業認知評價”得分最高,與徐龍華[5]等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護士對所從事的職業角色認知清晰,重視護理職業,對其有正確的、積極的定位及評價。從表3 可以看出,醫生及管理者的認可、同事的理解與支持、患者及家屬的滿意評價能讓護士感受到護理工作的價值并從中獲得幸福感,他們堅信護理工作能夠服務于他人,能幫助他人恢復身心健康,并且相信自身是有價值的,能對職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力。針對此次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塞德感慨道:“中國護士在疫情面前的表現令人感動,各國應更加關注和支持護士們的工作”。然而,本研究中,“護士職業可使我更容易贏得社會大眾的尊重”條目得分排名倒數第二,同醫生相比,護士群體受到的尊重程度相對較低[6],對護理行業的理解與支持是當前亟需加強的工作。政府和媒體應多宣傳護士在維護大眾健康中發揮的作用,嚴懲傷害醫護人員的行為,為護士提供安全、受尊重的工作環境,提高護士職業認同水平[6]。
全國援鄂醫護人員中,護士約占比75%;他們是新冠肺炎疫情中接觸患者時間最長、最危險的群體。而本研究中,參與一線抗疫的護士職業認同水平高于非一線的護士,其中,支援湖北一線護士的職業認同得分最高,為(123.15±12.53)分,其職業認同處于高水平狀態。這可能與支援一線的護士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過程中各學科醫護團結一致、目標明確有關,他們更能體會到自身的價值,獲得更高的職業認同感[7]。朱億[8]等研究認為職業認同是護士的內驅力,比外在的激勵更能調動其工作上的主觀能動性;且這種積極情感可讓其抵抗困苦的工作環境,提高其抗壓能力[9]。
本研究顯示,在一線工作時間不同的護士,其職業認知水平存在差異;工作3 周以上的護士職業認同水平低。提示護理管理者應持續關注在一線工作人員身心狀態,特別是在一線工作時間超過3 周的護士,根據護士個體存在的困難,進行切實的引導干預。醫院設立心理援助組,為一線人員提供心理支持,同時,后勤保障組協同管理一線人員生活,關注一線人員家屬及家庭情況,解除一線工作人員的后顧之憂。
護士職業認同會受到重大社會公眾危機事件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不僅是一個危機時期,也是護理行業重建個人觀點和世界觀的時候。這一事件促進了護士的歸屬感和凝聚力,肯定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了護士職業認同水平。建議護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在繼續教育活動中引導護士對職業的觀察和自省,以促進護士的自我成長和職業認同,進而激發護士的熱情投入到臨床工作,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