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
(佛山市中醫院急診科,廣東 佛山)
急診創傷治療是現代臨床診療中十分重要的急診手段,這也是對急性損傷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式,對于現在各種多發傷、嚴重傷患者的生命健康搶救來說有極為重要的意義[1]。但值得注意的是,急診創傷治療的總有效率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對患者進行細致有效的配合,才能保證患者急診創傷治療的質量[2]。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療理念的逐漸發展,現代護理人員認為在對患者進行急診創傷治療時,應當摒棄傳統的護理方案,將無縫隙急救護理模式應用于急診創傷治療的配合中,這樣能夠使急診創傷治療的質量得到改善[3-4]。本次實驗收入50 例急診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在進行現代化急診心肌梗塞護理操作時,應用無縫隙急救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對患者并發癥以及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以下實驗過程和結果。
將我院數據庫作為本次研究實驗池,在其中調取時段2019年1 月至2020 年3 月,確認該時段內收入的50 例急診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記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25。實驗組中患者年齡信息區間值為49-80(62.4±3.8)歲,所有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男:女=12:13)。對照組中患者的年齡信息區間值為50-82(63.1±4.1)歲,所有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男:女=14:11)。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院時接受體格檢查確認可耐受本次實驗;患者符合《創傷病理學診斷規范》中相關病癥的診斷標準;患者基本資料與我院數據庫中均完整登記;患者或患者家屬確認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者在接受本次實驗前三個月存在醫療史或其他實驗史;患者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患者對實驗耐受性較低,存在主觀因素無法接受后續調查或隨訪。
患者基本資料由我院統計學人員進行資料分析錄入Excel 表格,完成資料統計后,由數據統計人員進行資料分析,確認患者基本資料可進行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本次實驗提交醫學倫理委員會,經審核后審批通過。
兩組患者在接受搶救時,均應選擇常規急診介入治療,實驗組患者在開展治療活動時進行常規護理配合,其中包括常規無縫隙急救護理以及急診介入術后干預護理。
實驗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應用無縫隙急救護理,具體方式如下。
在開展護理操作時,首先應當將急診護理納入到護理工作的日常管理中,在醫院內部成立專門的急診護理小組,其中應當包括護士長、主管醫師、主管護士以及基層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通過實際演練的方式明確不同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在接到患者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由不同的責任護理工作者對患者制定合適的護理計劃,并對患者開展護理操作。
而接到急診創傷的患者后,組內成員應當立即按照日常應急演練的方式進行自我管理,保證各項操作都能夠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在接到患者前,需要對患者進行院前搶救,盡可能縮短患者的登記和掛號時間,必要時需要使患者家屬進行代為掛號和登記,這樣能夠保持患者始終處于救治的過程中,避免出現延誤狀況。
由于患者在發病時往往較為急促,大多數患者都十分容易受到心理應激狀況的影響,導致情緒狀態較差,所以為了緩解這類現象,當患者恢復后,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個人性格以及受教育程度,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消極和不良的心理狀態對疾病造成的影響;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對于醫療工作有一定的要求,護理人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盡量滿足。
在患者入院后,急診科內部工作人員應當快速反應,并做好患者的生命體征搶救工作,盡可能將患者在一分鐘以內送入急診室,并且完成患者的基礎資料登記。而在患者入院前,醫務人員需要立即通知急救科做好患者的病情搶救,并且患者在入院后5 分鐘內需要完成基礎的生命體征檢查,而相關醫務人員還需要做好患者的基本資料記錄,確認患者是否存在相關病史和過敏史,幫助患者設置新功能監護設備,做好患者的基礎病情判斷。同時還需做好患者的胸部影像學檢查,初步確認患者的病情后為患者建立詳細的靜脈通道,并且在患者入診45 分鐘內做好患者急救方案的管理,在患者體征穩定后,根據醫師的意見安排患者住院。
在本次實驗完成后,對所有患者進行并發癥發生狀況記錄,同時采用CCQQ 生活質量評估,問卷表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對應項目的生活質量越優。
本次研究中實驗數據錄入Excel 表格進行數據記錄,采用公式以及函數進行統計分析,并選擇SPSS 21.00 for windows開展資料統計,統計學分析數據T 值應用于計量數據檢驗,卡方值應用于檢驗實驗中計數數據,對數據結果與P值進行對比,P<0.05 則說明統計學意義存在。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搶救均成功,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發生率,實驗組中并發癥發生率為2(8.00%),其數據低于對照組患者的8(32.00%),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并發癥發生狀況對比
兩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生活質量得到改善,而實驗組患者更優,差異顯著(P<0.05)。
現代臨床研究發現[5],在患者急診創傷治療完成后,對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護,有助于降低缺血缺氧對患者機體功能造成的損傷,這也是現代臨床研究的關鍵方向[6]。
而在對患者進行無縫隙急救護理時[7],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應用過程中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優化護理工作中的各種細節,盡可能使患者的救治時間縮短,而在近年來的臨床研究中顯示,在開展胸痛患者的優化急診護理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殘率大大得到控制,有助于各項治療工作的開展。無縫隙急救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在急診創傷治療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各項護理操作溫柔且舒適,使患者在接受急診創傷治療后能夠獲得足夠的護理支持,而最為重要的是對患者的情緒狀態和心理因素進行干預,這樣獲得的護理效果最優,并且能夠盡可能提高患者的康復質量[8]。
綜上所述,在完成患者的急診創傷治療后,應用無縫隙急救護理對患者進行配合,能夠有效提高急診創傷治療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在臨床上具有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