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萍,任俏麗通訊作者)
(山西省腫瘤醫院呼吸二病區,山西 太原)
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病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對人們的健康危害極大,臨床可將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的發病率占80%,臨床大部分肺癌患者被確診時其病情均已發展至中晚期,此時期行手術治療的效果不佳,患者只能采取放化療維持生命周期。臨床紫杉醇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化療藥物,但是化療藥物容易出現較多不良反應,導致臨床治療效果不佳,影響患者的治療心情,故本研究將以我院接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展開研究,旨在分析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
病例收集時間為2018 年3 月至2020 年4 月,選取來我院接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選出90 例以隨機數表法為分組原則分成兩組,每組各45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0 例,年齡52-77 歲,平均(65.29±5.22) 歲,其中腺癌19 例,鱗癌13 例,大細胞癌8 例,腺鱗癌5 例,腫瘤直徑2.67~13.56cm,均值(6.12±2.33)cm;觀察組男26 例,女19 例,年齡51-78 歲,平均(65.37±5.38)歲,其中腺癌18 例,鱗癌14 例,大細胞癌9 例,腺鱗癌4 例,腫瘤直徑2.82~13.77cm,均值(6.25±2.48)cm。2 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分型和直徑等資料對比數據差異不顯著,結果P>0.05,有均衡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病理組織學和細胞學檢查確診;滿足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治療;年齡>50 歲;患者及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臟器功能障礙者;心肝腎功能檢查異常;預計生存期<3 個月;其他惡性腫瘤;精神疾病史;藥物過敏體質者;認知溝通障礙。
2 組均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治療,按照260mg/m2的劑量于第1 天和第8 天給藥治療,三周一個療程,將本品與100mL 生理鹽水輸注入注射器中勻速輸注,治療過程中觀察注射部位的皮膚和藥物外滲情況。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主要負責按時用藥治療,觀察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對患者進行口頭宣教和生活指導,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化療。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流程是:(1)幫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帶領患者熟悉院內環境,安排其入院床鋪,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向患者介紹主治醫生、責任護士及各項檢查,幫助患者建立外周靜脈留置針,向其說明用途[1]。(2)健康宣教。化療前需對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并在檢查過程中向患者說明化療方法、治療效果、不良反應以及化療注意事項等,解答患者對治療存在的疑問,說明化療的優勢和積極配合的重要性,叮囑患者定期接受化療,出現身體不適及時告知醫生[2]。(3)心理疏導。化療時間長,藥物不良反應、疼痛等因素導致患者情緒變差,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理解和包容,耐心的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通過激勵性語言的交流來幫助患者消除負面情緒,主動打招呼、聊天了解患者的內心顧慮和擔憂,聯系家屬引導患者樹立樂觀心態,給予更多關愛和支持,拉近護患關系,正確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4)飲食運動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飲食注意事項,禁食產氣、甜品、辛辣刺激性食物,應保持少食多餐,多補充熱量、維生素和優質蛋白,切記化療前需禁食2h,以免出現嘔吐、反流,日常應鼓勵或陪同患者多運動,每天堅持有氧運動,通過散步、打太極、五禽戲、八段錦等方式提高機體免疫力[3-5]。
①化療療程結束后對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進行評價,運用Piper 疲乏自評修正量表(RPFS)評定其軀體、行為、情感和認知,每項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疲乏程度越嚴重。②記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如皮疹、心悸、嘔吐腹瀉等。③于護理前后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測評量表為SAS 和SDS,50 分以無情緒,50 分以上分值越高情緒狀態越差。
以軟件SPSS 23.0 統計分析,用(n,%)表示和χ2檢驗的是定性資料,用(±s)表示和t檢驗的是計量資料,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的各項RPFS 評分相比對照組低,結果P<0.05,見表1。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然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見表2。
護理前的評分與護理后相比結果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 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見下表3。
表1 RPFS 評分對比(±s)

表1 RPFS 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n) 軀體 行為 情感 認知 總分觀察組 45 4.11±0.43 4.28±0.39 4.22±0.44 4.33±0.35 4.18±0.51對照組 45 5.86±0.54 5.96±0.62 5.79±0.58 5.68±0.66 5.92±0.74 t-17.0064 15.3862 14.4666 12.1223 12.9876 P-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2 不良反應結果對比(n,%)
表3 SAS 和SDS 評分對比(±s)

表3 SAS 和SDS 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n) SAS 評分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5 57.73±3.86 45.26±1.29 57.69±3.77 46.02±1.26對照組 45 57.88±3.79 50.11±1.83 57.75±3.84 50.52±1.77 t-0.1860 14.5311 0.0748 13.8939 P-0.8529 0.0000 0.9405 0.0000
本研究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注射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期間推行綜合護理和常規護理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軀體、行為、情感和認知評分均比對照組低,其SAS、SDS 評分、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意義[4-7]。對比差異足以證實常規護理的服務內容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對患者的服務照顧不周到,干預效果不理想,而綜合護理是臨床相對全面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此護理圍繞患者為中心,綜合健康知識宣教、心理教育、飲食指導、病情照顧、運動等進行系統化服務,引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保持開朗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形成良好飲食、生活習慣積極配合化療[8-10]。
綜合上述,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白蛋白型紫杉醇治療配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其癌癥疲乏程度,引導患者對生活充滿希望,積極配合治療,勇敢與癌癥做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