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病可能有兩種分型,分別起源于大腦和腸道。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四肢震顫、僵硬、運動功能受損等,與此同時,一些患者也會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的表現。
研究人員通過前沿的PET 和MRI 等影像技術,在37 例帕金森病患者以及22 例尚未確診但高風險的人群中,進行了大腦、腸道、心臟等多處器官的神經元功能障礙評估,并在3年和6年后進行了復查。結果顯示,在一部分患者中,首先表現出了心臟交感神經和腸道副交感神經的功能異常,隨后才出現大腦的多巴胺(調控運動、情緒等功能的關鍵神經遞質)減少。而在另外一部分患者中,表現出了截然相反的疾病發展過程:首先檢測到大腦多巴胺系統損傷。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結果提示,帕金森病可以根據在人體的起源部位而分為兩類:對于一部分患者,疾病始于腸道,并從腸道傳播到大腦;對于另一部分患者,則始于大腦,并擴散至腸道和其他器官。這也可能解釋了為什么同是帕金森病患者,癥狀會有非常大的差異。
沿著這一思路,研究人員可以針對兩種分型分別探索風險因素和遺傳因素,或許能帶來不同的創新療法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