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中日醫院副研究員 盧清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時報社 封碩悅 中日醫院 蘇 婷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如其來,傳播迅猛。控制疾病傳播的最佳策略是減少人口流動,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對很大一部分患者群體來說,“互聯網+醫療”遠距離、非接觸性的優勢是非常實用和急需的新醫療形式。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解決了很多工作難點,并加速推進了多項工作的進展。
患者就醫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一項常態化的活動,關系到廣大群眾的生命需求,不能堵截,只能疏導。據統計,在中日醫院就診的京外患者約占就醫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二。京外患者確診或出院后回到當地康復,需要按期復診,部分病患因為居家隔離政策無法來京。如何在滿足患者就醫需求的同時,避免人員聚集,同時解決無法到院診療患者的復診需求,是擺在醫院面前的一個難點。

中日醫院作為北京市首批獲得互聯網診療資質的醫療機構,建立了與遠程醫療融合互通的互聯網診療平臺。互聯網復診服務就是此平臺內的一個服務單元,正好可以解決人民群眾在疫情期間的非到院診療需求。基于互聯網平臺,借助手機App 和微信小程序等技術,患者在家里上網就可以接受主診醫師的復診指導。通過當地購藥或在線購藥的渠道,以及連續有效的醫療照護指導,能有效減少患者到院就診次數,減少人員間交叉感染的風險。
同時,為廣泛科普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減少人民群眾對新冠病毒的過度恐慌、正確理性認識新冠病毒防控要求,中日醫院在互聯網診療平臺上特別開辟了新冠病毒咨詢專區,安排感染辦、呼吸中心、檢驗科、心臟內科等各專業醫務人員為群眾答疑解惑,得到咨詢者的一致好評。
慢病患者的病情變化存在很多不可預期的走向,互聯網復診診療中如發現慢病患者病情出現急性變化,我們建議患者盡快到本地醫療機構就診。慢病患者本身存在著很多基礎疾病,遇到病情急性變化,尤其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轉為危急重癥的幾率較大。
遠程會診是中日醫院互聯網診療服務的一部分,主要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做應對疑難危急重癥的診療指導。地方醫院應對危急重癥疾病的經驗不足,通過遠程醫療的指導可以保障患者在急性病變過程中接受專家有效的指導,同時多學科會診可以提供更多救治策略。
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間,中日醫院作為參與抗疫一線的醫院之一,在新冠肺炎的診療防治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例如,中日醫院呼吸肺病領域的國醫大師晁恩祥教授利用遠程醫療指導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療重癥新冠肺炎患者;中日醫院呼吸中心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救治新冠肺炎重癥患者,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為減少醫院人員聚集,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進修人員未能如期進入中日醫院學習,同時根據疫情防控要求,中日醫院專家親自去京外醫療機構指導的機會也顯著減少。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很多醫生把求學的方式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疫情防控期間,中日醫院接到了多家此前未開展過遠程醫療合作醫院的遠程會診申請。這些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遇到患者病情的疑點難點求助于遠程醫療時,不僅僅把遠程會診當作一次病例會診,還把它當作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組織全科人員進行觀摩,并提出了很多與之相近病歷的問題。
通過這次疫情防控,中日醫院在工作中體會到了互聯網+醫療帶來的診療方式的變化及輻射面的擴散,并且在互聯網+診療下一步的工作推進方面發現了很多助力和發展契機。
中日醫院一方面通過遠程醫療的方式指導當地醫生完成相應的診療,另一方面中日醫院互聯網診療可以聯合患者所在地的專科醫師和家庭簽約醫生共同為患者提供綜合醫療照護,帶動家庭簽約醫生的履約率和醫療照護質量。
互聯網診療延伸服務到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可以建立遠程醫療指導下的家庭醫生巡診體系和家庭病床護理體系,迅速帶動“醫養結合”在基層和社區及家庭落地生根。因此,中日醫院協助一級一類機構建立互聯網醫院,能夠為社區醫生邀請專科醫師提供暢通渠道,幫助患者接受慢病管理和居家康復。
未來中日醫院將聯合衛生健康主管部門,通過遠程醫療指導地方醫院完成65%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規范化診療,利用遠程醫療會診提升基層醫院能力建設;建立雙向轉診機制,為疑難重癥病例建立轉診通道。在綜合學科中大力推行遠程會診,指導地方專科醫師開展規范化診療,減少患者異地就醫的數量,減少人口流動量。這些對國家建立病毒傳播的長效防控工作機制都具有重大意義。
互聯網+醫療的最大特點是患者不必到異地大型醫院就醫,在接受遠程醫療照護時,需要在線繳費及獲得醫保報銷等配套政策和技術平臺。中日醫院牽頭的金融科技試點項目,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國家衛健委和發改委等六部委的認可和授權試點。未來依托電子健康卡可以完成患者的身份認證,實現就醫診療數據的統一索引、統一匯集,幫助患者建立個人和家庭電子健康檔案。目前正在啟動依托于電子健康卡的在線金融服務和個人就醫健康檔案,對于未來實現異地就醫數據共享、實現異地醫保結算及防止騙保等具有重大意義。
互聯網+醫療是一項重大國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互聯網+醫療可減少大部分常見病多發病的異地就醫,也是緩解大型城市和大型醫院人口流動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這次重大疫情期間,患者在本地接受有效的、連續的醫療照護十分重要。疫情提高了百姓對防控流行疾病的認識,也加強了對互聯網+醫療診療形式的理解。借助本次疫情實踐,我國的互聯網+醫療體系也得到更有效的推廣,緩解對大型城市的大型醫院有限醫療資源的擠兌,更有助于區域醫療的發展和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