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丹丹 圖片提供/壹 圖
熱熱身運動又叫準備運動,是運動開始時首先應該做的活動。人體由安靜狀態過渡到運動狀態,不管是骨骼肌、韌帶、肌腱等運動器官,還是心、肺等內臟器官,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運動的時候需要全身各個部位配合,而熱身運動就是為進行更強烈的身體活動做好準備。熱身運動可以預防和減少運動對肌肉、肌腱、韌帶的傷害,增加運動時肌肉收縮的速度和力量,改善各組肌肉之間的協調能力,使機體各方面的機能協調一致,逐步達到運動的最佳狀態。
1.提升體溫,預防損傷通過有氧運動和抗阻牽伸等運動,可以提高體溫,尤其在氣候較為寒冷的季節,運動前一定要安排適宜的熱身。體溫升高后,肌肉、肌腱的黏滯性會下降,更易拉伸,關節活動范圍會增加,從而降低關節、韌帶和肌肉損傷的幾率。
2.促進心肺,加快循環熱身運動還有個重要的作用,是讓內臟器官做好運動的準備,提高心率,使心肌收縮能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同時呼吸加深加快,血液中能攝入更多的氧氣,讓心肺等器官更快地適應接下來的運動。
3.活動肌肉,增加血氧運動前進行熱身運動,能夠幫助僵硬的肌肉得到活動放松,肌肉的毛細血管大量開放,流向肌肉的血液量增加。肌肉組織在熱身運動中新陳代謝增強,產熱增加而使體溫升高,體溫升高,又能使新陳代謝增強,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樣,機體將處于良好的應激狀態,有利于正式的運動練習。此外,體溫升高還能使血液中的氧向組織釋放,保證機體的氧供應,并提高神經系統的機能。

4.調節神經,減輕不適運動前進行熱身運動還能夠提高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神經越興奮,調動的肌肉運動單位就越多,在運動中就更容易發揮出較大的肌力和較久的肌肉耐力。并且,熱身運動還可以適度抑制迷走神經,從而減少運動過程中發生胃腸不適的可能性。
很多人對于熱身運動的了解并不深入,認為熱身就是拉伸運動,其實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季節、不同運動形式,熱身運動的安排是有所不同的,應做個性化的區分對待。
1.不同年齡的熱身運動
應該說,最需要運動前熱身的是年齡較大的中老年人群。這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加,韌帶、關節囊、肌腱、肌肉等軟組織的柔韌性會逐漸下降,特別是平時沒有 運動習慣的人,忽然開始運動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群,運動前必須進行必要的熱身運動,充分活動全身關節與大小肌群,適度牽伸,避免運動時發生損傷。
2.不同季節的熱身運動
冬季比夏季更應重視熱身運動,氣候寒冷時人體的血液循環速度更慢,并且軟組織也較為僵硬,不利于進行運動。熱身運動可以提高體溫,增加軟組織的延展性,提高肌肉的興奮性,并且提高心率,讓呼吸系統可以慢慢適應寒冷空氣的刺激。冬季熱身運動的時間以10 ~20 分鐘為宜,比夏季時間應更長一些,增加原地抬腿、慢跑等有氧運動,以明顯感覺身體發熱為度。
夏季熱身應注意避免直接日曬導致體溫過高,可以適度拉伸,提高心率,每次熱身5 ~10 分鐘即可,感覺后背微微出汗一般強度就夠了。
3.不同運動的熱身運動
● 跑步等一般有氧運動運動強度中等的一般有氧運動,如跑步、登山、騎車、跳舞等,運動前可進行10分鐘左右的全身運動,如前后跳步、左右跨步、高抬腿等,提高心率和呼吸深度,配合適度的主動和被動拉伸,包括肩胛部位的拉伸、肩頸拉伸、脊柱伸展、髖膝關節拉伸等,增加核心溫度,為接下來的運動做好準備。

● 負重運動等大負荷運動在進行大負荷運動之前,應做好目標肌群的準備活動,可做動態拉伸提高目標肌群的溫度和收縮能力,如利用彈力帶進行主動抗阻拉伸等,提前預演各種動作,對神經肌肉控制進行預先準備,這樣有利于減少運動中代償現象的出現,從而提高動作質量。
● 與體溫關系密切的運動在進行如游泳等與體溫關系密切的運動時,注意水溫與體溫相差不要太大,否則很容易出現體溫快速下降,降低運動能力,甚至出現肌肉抽搐等現象。在游泳前應安排充分的全身熱身,尤其是平時游泳時容易出現抽筋的部位,預先拉伸,增加柔韌性。可以在泳池邊先模擬上肢和腿部劃水動作,這樣可以更好地擴大關節活動范圍,下水后動作更標準,不易發生運動損傷和產生疲勞感。同時游泳模擬動作還可以激活神經系統,提高運動者神經系統的專注度和參與度,使大腦反應速度加快,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能夠增強運動中樞間的相互協調,使機體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協調、有序、準確地完成動作。
熱身運動的注意事項
● 拉伸運動可以先做軀干再做四肢,從大肌群開始向小肌群過渡,避免過度拉伸,拉伸太久并不會提高運動能力,5 分鐘左右的拉伸一般就夠了。
● 熱身運動的強度約為自己最大運動強度的40%左右,心率達到100 ~120 次/分鐘,通常以微微出汗和自我感覺已經活動開為度。熱身運動不可以做得過于劇烈,以免過早引發肌肉疲勞或心跳、呼吸增加太快,這樣反而會妨礙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