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屯鋒WANO上海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反應堆高級操縱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秦山二期副總經理,中核遼寧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
《中國核電》:請您介紹一下WANO的由來、性質、組成、職能及作用。WANO設立的分支機構有哪些,有什么主要職能和作用?
戚屯鋒: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是一個非盈利的國際行業組織,該組織的會員主要是世界各商業核電站的業主和運營商。WANO的使命是通過相互支持、交流信息和效仿最佳實踐,共同評估、衡量和改進性能,使全世界核電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達到最大化。WANO主要通過五個大綱 (同行評審、績效分析、成員支持、培訓和發展以及溝通)幫助會員開展活動。WANO的愿景是WANO 及其成員成為在商用核電領域追求卓越核安全的全球領導者。WANO是非政府組織,它不是監管機構,這是它不同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之處。
1986年4月26日,舉世震驚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對于全世界的核運營者來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表明任何一個重大核事故都將影響到整個核電行業的發展,核安全無國界。該事故發生后,全世界商用核電站的高層管理者們決定拋開競爭和區域差異,聯合起來,為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共同努力,以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1989年5月15日,WANO首次大會在莫斯科舉行,來自29個國家的約140名代表承諾支持該組織并簽署了WANO憲章。目前,WANO約有130多個成員,運營著全世界430多個核電機組。
1990年,WANO發布了首個良好實踐《預防性維修的良好實踐》。同年,WANO開始啟動績效指標(PI)系統,開始收集核電站運行的關鍵指標。1992年,WANO在匈牙利帕克斯核電廠開展首次同行評估,隨后同行評估成為WANO的一項正式活動。2006 年,WANO 將同行評估作為會員必須開展的一項活動。
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WANO進一步擴大并加強了其職責范圍,以便更好地幫助會員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事故后,WANO隨即啟動了福島后項目專門委員會,由Tom Mitchel 擔任委員會主席, 確定了 12 個關鍵項目,強制要求會員實施,以期提高全球核電的安全性。
目前WANO在英國設有倫敦辦公室,在美國亞特蘭大、俄羅斯莫斯科、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設有地區中心。倫敦辦公室對各地區中心起到協調和支持作用,并實施總部治理和監管職能,如定期組織召開WANO董事會、WANO雙年會等。各地區中心主要負責WANO 各項活動的具體實施。各地區中心的會員的地域分布各有側重,如亞特蘭大中心的會員主要來自美洲,莫斯科中心的會員主要來自東歐和中歐,巴黎中心的會員主要來自北歐和西歐,而東京中心的會員則大部分來自亞洲。
中國核電經過三十年的積累和發展,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在全球核電界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為了順應這一變化,2019年2月,在南非開普敦召開WANO 特別全體會員大會,全體會員用投票的方式,通過了成立上海分支辦公室的決議。2020年3月27日,WANO上海分支辦公室正式成立。目前上海分支辦公室亦在倫敦辦公室的指導下工作。
《中國核電》:當前,世界上其他國家核電機組的運行情況如何?一些主要國家對核電的態度如何?
戚屯鋒:目前世界上的絕大部分核電機組均處于安全穩定運行中。福島核事故之后,一些曾經的核電強國對于核電發展趨于謹慎保守態度。日本政府曾陸續關閉了所有的核電站,只有那些經過嚴格安全審查的機組才允許重啟。德國政府正在逐步實施核電全面退出計劃,并計劃在2022年前關閉境內所有核電站。美國和英國目前均只有兩臺新建核電機組,法國僅有一臺新建核電機組。全球核電發展的重心逐漸由歐美日等老牌核電國家向核電新興國家轉移。目前世界在建核電機組為57臺,大部分集中在亞洲(中國、印度和韓國)。除亞洲外,中東、南美、非洲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核電持有積極發展的態度,如阿聯酋、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巴西等。
《中國核電》:同世界先進指標相比,中國核電機組的運行水平如何?有什么特點?
戚屯鋒:WANO性能指標是被全世界核電界廣泛認可的衡量核電廠運行業績的指標體系。它以量化的方式顯示出核電廠在核安全、發電管理、電廠設備可靠性、有效性以及工業安全等方面的性能狀況。它旨在鼓勵核電廠追求行業中優秀業績并激勵它們去對標交流核電運行的良好經驗。
目前中國共有47臺核電運行機組。根據WANO 網站最新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核電廠性能指標數據顯示,中國所有的運行機組的綜合指標均處于第一梯隊(綜合指標等于或高于98.7)或者接近第一梯隊水平,其中有19臺機組達到滿分100分,進入世界最佳運行機組之列。
中國絕大部分核電機組均為90年代以后建成的二代,二代加及三代核電機組,和老牌核電國家在60,70,80年代建成的核電機組相比,中國的核電機組采用了更加安全的設計,設備運行時間相對較短,性能可靠,再加上中國核電運行管理水平的總體提升,這些都是中國核電機組能夠進入世界先進運行機組行列的原因。
《中國核電》:2020年3月,WANO上海代表處正式注冊登記,您認為這對于中國核電行業的發展有哪些重要作用呢?WANO上海中心的落地對于世界核電的發展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戚屯鋒:2020年3月,WANO上海代表處正式注冊登記,這是自2013年提出WANO上海中心設想以來,國內核電同行共同努力的結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誕生和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從2013年提出WANO上海中心設想;2019年2月,WANO全體會員大會通過;到2020年3月,WANO上海代表處獲準注冊。這漫長的7年中,經歷了很多曲折,克服了很多困難。有賴于核工業高層領導的高瞻遠矚,參與工作人員百折不撓的努力,WANO總部和上海地方各級政府機關的支持,才有今天的成果。借《中國核電》雜志這個平臺,要向所有支持WANO上海中心建設的各級領導和上海市相關政府機關表示感謝。
大家都知道,能源問題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中國能源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結構不合理,尤其是清潔能源比例低。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總體潮流就是亞洲強勢崛起,歐美相對衰落。這也是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匹配的。當然,在總量和比例上,歐美的核電還是比亞洲要大得多、強得多。開頭已經講過WANO的起源、構架和運作方式,WANO只是一個全球會員管理機構,但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核電綜合能力、影響力的投射。30 年來,這個組織一直都是由歐美人主導的,中國一直是一個跟隨者、學習者。目前,中國的核電裝機和運行業績都進入世界前列,但總體國際影響力與目前的實力不匹配。AP1000全球首堆在中國建成,華龍一號也即將在國內建成,但中國核電真正走向國際,得到全球用戶的信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中國核電走出去,國際化,建立國際聲譽和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之際,WANO上海中心設想的提出,三步走戰略的實施,是助力中國核電走出去,國際化的重要推手之一。隨著三代核電在中國不斷建成發電,中國必將成為三代核電的熱土。讓世界了解中國,在國際平臺上發出中國的聲音,就需要WANO上海中心這樣的國際化平臺。中國不能一直是一個跟隨者,是時候讓中國核電引領國際核電技術,讓中國的三代核電技術真正成為國家名片,從參與過渡到共同主導國際核電事務,吸引更多的亞洲同行,歐美同行到WANO上海中心工作,交流。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世界信任中國。這是WANO上海中心三步走戰略實現后的落腳點。
《中國核電》:您對我國加強與WANO的合作,更好利用WANO,發揮上海中心的作用有何建議?
戚屯鋒: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核電在過去的30年里,分別從法國、俄羅斯、美國引進核電技術,同時也不懈地進行著國產化努力。因此在WANO領域,各電廠也分散加入到亞特蘭大中心、巴黎中心、莫斯科中心和東京中心。這也為國內的核電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打開了一個向國際同行學習交流的窗口。中國的核安全文化,運營管理水平得以快速跟上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目前處于追隨者向引領者轉變的重要階段,尤其是三代核電在中國的成功建造實踐,中國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三代核電引領者,為全球核電貢獻建造和運營經驗。WANO上海中心這個平臺,將為中國核電走向國際市場,建立國際聲譽,擴大國際影響力提供有力的平臺。
中國核電經過30年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各核電集團的財力也大大增強。中國有能力,也有義務為全球核電發展,全球核安全貢獻中國經驗,承擔國際義務。各核電集團應在人才和財務上給與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培養更多的國際化人才,助力中國核產業鏈走向國際市場。屆時,WANO上海中心將成為和其他四個中心比肩的第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