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曾小玲,韋佩金,王 燦,盧海清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醫院,廣東 深圳518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指由于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引起的一種綜合征[1],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約為18%,且呈上升趨勢,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2]。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癥狀有腰痛、下肢麻木及步態不穩等[3]。嚴重腰痛導致患者無法正常工作,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影響,加大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嚴重時甚至引起殘疾[4-5]。該病手術治療費用高,同時患者對手術有較強的恐懼心理,而非手術治療起效較慢[6],因此急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以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刮痧、艾灸廣泛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7-9]。溫通刮痧法具有刮痧和艾灸的雙重作用[9]。本研究探究溫通刮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以期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深圳市寶安中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刮痧對照組和艾灸對照組,每組28例。刮痧對照組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齡(51.8±5.9)歲;平均病程(6.3±0.4)個月。艾灸對照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齡(53.1±4.8)歲;平均病程(6.1±0.5)個月。觀察組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齡(52.4±6.3)歲;平均病程(5.8±0.2)個月。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參照《“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診斷[10],影像學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腰痛、雙下肢麻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等癥狀,腹壓增加(如咳嗽、打噴嚏)時癥狀加重;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6分;無手術指征;年齡18~80歲;能夠堅持治療,依從性高;知曉本研究的方法、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有出血性疾病者;合并嚴重慢性疾病者;腰部皮膚破損者;有腰部外傷史者;有精神疾病者;正在接受其他研究者。
2.1 常規治療 3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臥硬板床休息,靜脈滴注甘露醇注射液(浙江天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039);指導患者腰部保暖,翻身時保持頭、肩、腰、腿呈一條直線,避免長時間坐和站;坐立、行走時佩戴腰圍,避免彎腰、負重等;急性期指導患者直腿抬高及踝泵、股四頭肌收縮功能鍛煉,每組30~50下,每日3~5組;恢復期可指導患者行五點支撐、飛燕式等功能鍛煉,每組20~30下,每日3~5組;同時加強飲食護理、情志護理等。
2.2 刮痧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刮痧治療。常規使用普通的刮痧板由中樞分段刮至腰俞,由脾俞分段刮至膀胱俞,再刮拭腰背部夾脊穴,最后循雙側足太陽經自上而下刮至兩側腰眼、八髎區域。每次20 min,每周治療2次,共治療2周。
2.3 艾灸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艾灸治療。使用六孔艾灸盒艾灸腎俞、三焦俞,大腸俞、關元和八髎穴。每次20 min,每周治療2次,共治療2周。
2.4 觀察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溫通刮痧治療。每次20 min,每周治療2次,共治療2周。
(1)準備工作 ①施灸者準備:溫通刮痧的精髓為融武、醫、禪為一體,形神俱備,內外兼修。醫者須功法、心法、手法,三法合一,練功聚氣,凝神守意,以意帶氣,以氣御灸,灸與手合,手與身合,柔和透達,溫透經脈,扶正祛邪。因此,溫通刮痧施灸者日常需練習氣功、八段錦等,以增強自身正氣。②環境準備:環境安靜、舒適、優美,并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播放舒緩的音樂,如《宮商角徵羽》等,使患者心情放松。③用物準備:治療車、治療盤、刮痧杯、艾柱、艾草精油、彎盤、充氣打火機、滅火盅、油煙機、棉簽、紗塊、大毛巾、萬花油、速效手消毒液、屏風。
(2)操作方法 ①溫通刮痧手法。點刮:用杯沿著力,沿經絡作按揉撥動,適用于夾脊穴及骨縫粘結處,角度45°左右;單邊刮:用三分之一的杯沿刮痧,適用于大部分部位,角度15°左右;揉刮:用杯沿作柔和的旋轉刮拭,適用于消除結節,角度15°;平刮:用整個杯口接觸皮膚,適用于腰、大腿和臀部;滾刮:把杯子橫放,快速在皮膚表面滾動,以促進血液運行;鏟刮:杯口約呈垂直狀態,保持一定的壓力和前推力。②具體操作方法:患者取臥位,充分暴露腰部并注意保暖,必要時準備屏風。A.操作前,采用氣推法(大椎—至陽—命門—腰陽關,肩井—膈俞—腎俞—次髎,均為每穴4拍)開穴。B.操作時,先在腰部涂抹艾草精油,將艾柱插入艾灸杯的鋼針上,點燃艾柱充分燃燒;溫通刮痧施灸者沉肩垂肘,腕部自然放松,拇指、食指夾住刮痧杯管口,中指無名指貼緊罐身,尾指微翹,引邪外出。用平刮法或揉刮法由督脈的中樞分段刮至腰俞,由膀胱經的脾俞分段刮至膀胱俞,每條經絡約刮3 min或出痧即可。點刮法刮腰背部夾脊穴,約1 min;單邊刮法循雙側足太陽經自上而下刮至兩側腰眼及八髎區域,約5 min;待刮痧杯杯身燙手時快速滾刮,時間約2 min。以背部皮膚發紅、微熱、出痧為原則。C.刮痧完畢,予瀉勞宮。瀉法:杯口貼近勞宮,雀啄灸6拍,迅速拉開2拍,每次8拍。用紗塊清潔腰部皮膚,注意觀察皮膚有無破損、水泡、燙傷等。
(3)注意事項 刮痧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感受,詢問患者對疼痛、熱度等的感覺,并根據患者的感覺調整刮痧的手法和力度。刮痧過程中用油煙機抽走艾煙,以減輕患者和操作者的不適感。滾刮時杯口朝上,以防快速滾刮時艾柱脫落燙傷皮膚。溫通刮痧后囑患者多飲溫水,腰部保暖,刮痧4~6 h后方可外出、洗澡等。
3.1 觀察指標 ①疼痛程度:治療前后采用VAS評分、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評定。VAS評分總分10分,評分越高越疼痛;JOA評分總分29分,評分越低越疼痛。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治療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評定。ADL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強。③腰椎間盤功能:治療前后行腰椎前屈、后伸及直腿抬高試驗,腰椎前屈、后伸及直腿抬高的幅度越大,腰椎間盤功能恢復越好。④安全性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是否平穩,有無水泡、燙傷等,并觀察有無頭暈、惡心、胸悶、氣促等不適。
3.2 資料分析和質量控制方法
(1)資料收集及培訓 在本研究開始前,對參加本研究的資料收集員及效果評價員進行專業培訓,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本研究;對指標評定使用盲法,并在患者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心情平和時進行評價,以盡量減少偏倚的發生。
(2)臨床工作人員的培訓 在本研究開始前,對操作人員進行溫通刮痧操作的統一培訓,并進行考核,評分>85分者方可參加本研究。
(3)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錄入資料前需先核對相關表格,經雙人核對確認后方可錄入資料,必要時再次找相關人員或資料進行確認。
(4)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能堅持治療,以及時了解病情的發展,保證研究的順利進行。
3.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由兩名不參加本研究、不知分組的人員進行手動錄入表格,經雙人核對確認后,再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VAS、JOA、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其余兩組,JOA、ADL評分均高于其余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分,±s)

表1 3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其余兩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VAS評分 JOA評分 ADL評分觀察組 28 治療前 5.9±1.2 13.5±2.3 60.2±1.4治療后 1.3±0.6△▲ 23.1±1.8△▲ 85.5±1.2△▲艾灸對照組 28 治療前 5.7±1.3 14.2±2.1 55.7±2.1治療后 2.5±0.5△ 19.5±2.5△ 75.6±1.5△刮痧對照組 28 治療前 5.7±1.1 13.8±1.8 60.8±1.3治療后 2.8±0.3△ 18.6±2.3△ 70.1±1.6△
(2)腰椎間盤功能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腰椎前屈、后伸及直腿抬高的角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腰椎前屈、后伸及直腿抬高的角度均大于其余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腰椎間盤功能比較(°,±s)

表2 3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腰椎間盤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其余兩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腰椎前屈角度 腰椎后伸角度 直腿抬高角度觀察組 28 治療前 16.5±2.5 10.3±2.7 36.6±2.8治療后 46.3±2.8△▲ 30.5±3.3△▲ 65.8±3.2△▲艾灸對照組 28 治療前 17.6±3.1 11.3±2.5 35.8±3.1治療后 38.4±3.1△ 21.3±2.8△ 54.3±2.6△刮痧對照組 28 治療前 16.8±2.7 12.3±1.8 35.5±2.6治療后 39.5±2.5△ 23.4±2.3△ 58.2±2.5△
(3)安全性 3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水泡、燙傷等,無頭暈、惡心、胸悶、氣促等不適。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工作時間和強度不斷增加,久坐、久站等導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化。腰痛、腰部活動受限使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降低,對患者心身產生嚴重損害。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常見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現為腰部疼痛、雙下肢麻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主要病因有長期反復的外力損傷、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纖維環退變、腰椎間盤自身解剖存在弱點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是該病主要的治療方法,均通過減輕腰部水腫以緩解對神經根的壓迫,松解粘連的神經根。但是這兩種方法均不能完全滿足不同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需求。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腰痛”“腰腿痛”等范疇,外感風寒濕邪、氣滯血瘀、肝腎虧虛均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11]。中醫治療以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為原則。刮痧是一種既可治病又可保健的外治療法,用牛角等器具采用相應的手法在體表反復刮拭,以打開毛孔,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組織僵硬、痙攣、疼痛等[12]。采用該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通過刮拭督脈和膀胱經,可溫補陽氣,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標本兼治的治療目的。《本草從新》言艾灸:“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艾灸具有補陽氣、通經脈、散風寒的功效,可以調整臟腑功能,增強免疫力,在預防保健方面具有顯著優勢[13]。艾灸腎俞、三焦俞、大腸俞、關元和八髎穴,可加快新陳代謝,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的壓迫,緩解腰部疼痛[14]。溫通刮痧集艾灸和刮痧為一體,通過刮痧杯循經刮痧,以疏通腰部經絡,緩解腰部肌肉緊張、疼痛,增加患者腰椎前屈、后伸和直腿抬高的幅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促進患者康復。溫通刮痧在頸型頸椎病、頸源性眩暈、頸源性頭痛的治療中也有較好的療效[15-16]。溫通刮痧與普通刮痧相比,疼痛更輕,出痧更快,臨床癥狀緩解更迅速。術者可以根據患者對疼痛和熱的敏感程度靈活運用各種刮痧手法,以提高患者對刮痧的接受程度,使患者的依從性更高,治療效果更好。溫通刮痧的艾柱插在艾灸杯中的鋼針上,牢固不易松脫,與普通艾灸相比,更不易燙傷患者。在刮痧過程中抽走艾煙,減輕艾煙對患者產生的不適,使患者心身舒適,可提高患者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JOA、ADL評分,腰椎前屈、后伸及直腿抬高角度明顯高于其余兩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其余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未出現水泡、燙傷及其他不適,表明溫通刮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較好,安全性較佳,方法簡單、方便,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