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玉姝 焦 源 董廣茂 張明親
(西安工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在信息化時代,軍民界限逐漸模糊,民營企業憑借優質產品、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進入軍工科研生產領域,有效充實了國防工業科研生產力量,在優化軍民資源配置[1]、推動產業結構升級[2]、提高武器裝備質量[3]等方面成效顯著。
盡管民企參軍發展勢頭良好,但市場條件下的軍品科研生產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4],“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除面臨研發經驗和生產能力等常規性風險外,還受到準入資質、融合關系等特殊性風險影響,而相應風險預警體系與管控機制尚不完善導致其報國參軍熱情受到明顯抑制,嚴重影響軍民深度融合發展[5]。因此,客觀地認知民企參軍風險,不但可以從宏觀視角把握當前軍民融合戰略實施狀態,明晰地方政府的政策導向,也能從微觀層面探究民口企業風險管理實踐與水平,確保軍民融合戰略順利實施,迎合世界軍民一體化趨勢。
本文借鑒系統性綜述[6]研究中的文獻搜集和處理方法:首先在WOS數據庫、SD數據庫、Springer Link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維普數據庫檢索199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0日刊發的中英文文獻。其中英文檢索的關鍵詞 “Military Industry Enterprise Risks”、“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中文檢索關鍵詞“民參軍”、“軍民融合”、“風險評估”、“風險管控”。由于文獻跨數據庫檢索,難免出現重復下載和歸類問題,因此在操作中刪除重復論文。同時,為避免遺漏重要文獻,將篩選采用文章中的強相關參考文獻,通過Google Scholar和百度學術手動檢索補充。
依據研究的主旨內涵與范圍邊界,明確以下篩選標準:一是排除文章僅簡單提及民企參軍概念,沒有圍繞“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開展實質性研究;二是排除社論、雜談和文獻綜述類論文;三是文章發表在1995年之前。文獻搜集與篩選流程如圖1所示,依據處理結果從風險的類型、測度傳染、預警及管控4個維度對“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問題進行文獻評述。

圖1 文獻搜集與篩選流程圖
準入風險以國家法律約束和行業認證限制為表現。軍民融合戰略的實施涉及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同步協調改革,資金投入大、無固定模式可循的特征使軍民融合體制機制重塑面臨巨大不確定性[7]。為降低戰略執行的盲目性,有效節約搜尋成本,國家和軍方往往出臺相關法律和認證規范,如指令計劃、軍工“三證”等,通過設置行業壁壘限制“民參軍”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
知識風險涉及軍事技術泄露與知識產權盜用。軍事技術泄露是“民參軍”企業員工違反國家保密規定,故意使高價值軍事科技成果被不應知悉者捕獲的行為,“民參軍”企業收益最大化的價值導向與國防安全意識淡漠的矛盾是導致技術泄露的主要原因[8]。知識產權盜用由國防專利制度設計缺陷引起,是民營企業專利成果被軍方無償占用的不良現象。國防科技成果產權分離性的屬性扭曲利益分配關系,嚴重挫傷民營企業科研人員的研發積極性[9]。
經濟風險是民企參軍過程中由于經營管理不善、軍品市場規律把握不準等因素造成的,致使民營企業損失超出預期或實際收益同預期收益相背離的可能性,包括持續性需求不足、融資渠道不暢兩個方面。持續性需求不足是指與民品市場大規模批量生產相比,軍品一次性訂貨數量偏少,缺乏規模經濟效益[10]。此外,軍品采購間隔期較長,使民營企業專用設備、智力資本、金融資產等資源閑置浪費嚴重[11]。融資渠道不暢集中反映出“民參軍”企業規模偏小,可抵押資產不足的缺陷,商業銀行貸款利率高且惜貸嚴重,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要求的資質條件民營企業同樣難以滿足,獲取大規模優質資金十分不易[12]。
融合關系風險包含“軍民”信任缺乏、供需信息不對稱和逐利性道德缺失。“軍民”信任缺失一方面體現為軍方對民企參軍帶來風險的顧慮,通過高聳準入壁壘,規避軍品質量低下、軍事機密泄露等風險;另一方面不對等的市場地位與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引發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的擔憂[13],正常利益訴求難以滿足的心里落差將進一步加深軍民之間的信任危機。供需信息不對稱描述了民營企業缺乏軍品需求信息,軍方不明晰優勢民口企業技術特性和科研水平的雙向不透明狀態[14]。逐利性道德缺失用于解釋民營企業逐利的天然本質,難以用正義感和同理心等道德標準進行約束,企業背離國防使命與社會責任一味追逐商業價值的不良現象。
技術風險涵蓋技術標準不統一和技術磨損兩個方面。技術標準不統一,表明我國軍品科研生產的軍標與民標相互獨立,軍種行業之間標準各有差異且互不兼容,形成民企參軍的“技術壁壘”[15]。技術磨損是民營企業通過自主創新、仿制預研、購置引進等方式獲得的技術成果,在同軍方合作時被模仿抄襲,使技術喪失原有價值和競爭力的風險。
風險測度建立在風險識別基礎上,對風險的發生概率及影響程度進行判斷,為風險管控提供依據。趙鵬晧等[16]基于風險指標體系,利用結構方程對“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各類風險的關鍵性進行排序,指明包含技術評估、技術磨損和技術成熟度在內的技術風險影響程度較大。崔巖[17]通過構建風險評價層次結構和風險要素矩陣,采用兩兩對比的方式,測算民營企業科研生產風險的加權平均值及風險優先序,實證結果表明,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社會風險需要著重關注。
從國內文獻中的風險測度方法來看,結構方程、蒙特卡洛法、模糊綜合評價等成為國內研究“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的主要工具,通過搭建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量化民企參軍過程中的各類風險。國外研究中的軍工企業風險評估理念更為先進:Wu和Olson[18]在討論軍品供應商選擇時提出企業風險管理概念,即風險的描述需從商業戰略視角出發,通過組合開發與監控測量對關鍵風險予以優化,并著重強調風險的個體責任。
“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傳染是通過厘清民口企業之間的網絡化風險關系,明晰風險的傳遞路徑及傳染速度。市場經濟環境下軍工科研生產是一個受內、外部環境因素共同影響的多因果系統,涉及多角度、多維度數據的變動問題,其風險更具傳導性特征。“民參軍”企業網絡空間中的任何節點一旦發生軍品交貨延遲、產品質量缺陷等違約現象,則與之關聯的企業將面臨風險傳染[19]。
“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的傳染機理依據假設條件和計量方式不同,在網絡節點處的敏感狀態、風險移除條件方面表現出一定差異:基于網絡各結點由于外部交易信息的不確定和內部技術、知識等因素相互影響,推導出的傳染病模型強調網絡封閉性,企業節點在網絡空間內的數量保持不變,且相互傳染沒有固定方向。企業風險感染包括免疫、感染和易感三種狀態[20],不同狀態間的遷移轉化取決于風險傳染率、感染企業免疫率、易感企業轉入率和免疫喪失率。小世界網絡中的節點僅有“健康”企業和“非健康”企業兩種類型,但模型中存在參軍企業間有效救助基礎上由“健康”向“非健康”的轉移概率,同時關注隨時間推移,網絡節點中“健康”與“非健康”企業風險傳染的均衡狀態[21]。
“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預警機制的搭建邏輯遵從系統性原理,主要圍繞風險信息采集、指標體系構建、風險檢測處理三個方面展開:一是“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依據各類風險源展開,將精準、及時、客觀但相對零散的信息梳理歸類,進而生成有價值的系統信息資源[22]。二是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構建。依據完整性與融合性的指標設計原則,參照沈瑩等[23]研究結論,構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和細分層的四級風險預警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三是風險檢測處理。利用FOA-SVM[24]、神經網絡分位數回歸[25]等數理模型,在把控各類指標動態變化的基礎上,定量測算風險警限區間并劃分安全、警戒和危機三類風險警度,實現對“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的分類預警。
軍隊作為軍工市場的需求方,在推動軍民一體化進程中需發揮主導性作用,摒棄“本位化”和“不作為”思想,從戰略視角審視民企參軍的發展路徑與突破方向。改革市場主體準入制度,建立優勢民營企業軍品科研生產資質審批綠色通道,簡化準入審批流程,有效降低審查管理成本[26]。
從政府視角來看,首先需有專門的管理及實施機構運作民企參軍事項,明確機構職能。其次,搭建民參軍公共服務平臺與通道,促進軍品科研生產的供需契合,通過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等方式推動國防科技資源共享共用。最后,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監督管理職能,對“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范圍內的資質認證和軍品質量實行常態化監管[27]。
對參軍企業而言,應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及自主創新水平,培養軍品科研生產領域競爭意識。轉變經營理念,牢固確立底線思維,弘揚奉獻精神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28]。在時刻關注參軍政策和軍方需求的同時,努力開拓國內民品市場和軍品國際市場,提升產品兼容性。強化民營企業風險意識,做好風險應急管理。
對于民營企業而言,軍工市場的特點、規律神秘且未知,不深入了解國家和軍方政策以及軍工產品科研生產內在規律,盲目進入,必然帶來極大風險。“民參軍”企業風險的合理規避是微觀企業與宏觀政策動態耦合的結果,也是滿足平戰時期國防需求,提升民口企業參軍報國積極性,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
通過對既有研究的梳理可知,現有文獻從風險的界定與描述、評價與分析、管理與控制等方面對“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問題進行了豐富深入的研究,但在以下兩個方面尚存在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一是大多研究基于國家、地方政府或軍方視角研究軍民融合風險,并未從民口企業實際出發探討微觀主體科研生產領域面臨的困境與風險,缺乏必要的實踐素材與理論基礎。民企參軍是實現軍民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徑,未來研究應從“民參軍”企業的實際經營入手,圍繞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困境進一步梳理科研生產風險。
二是已有成果較多關注參軍企業風險識別與有效規避等內容,但對“民參軍”企業科研生產領域風險評估及預警體系構建的研究有待深入。
未來研究中,應以“民參軍”企業構成的交互網絡為對象,分析網絡各結點因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所導致的風險產生,以及在網絡中的傳導路徑和傳染速度,同時以前瞻性視角,探明“民參軍”企業風險消化能力同網絡風險整體感染程度的相互關系。
預警體系構建方面,考慮軍品科研生產涉密導致的數據搜集困難及分類考查風險的問題,借鑒多分類果蠅優化等方法,實現小樣本條件下的高度預警,依據關鍵風險指標和警度警限快速辨識受險部位,為“民參軍”企業風險防范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