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破解招商難題,個別地方政府依托自有資產,通過施行“租稅聯動”政策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通過實踐與評估,該政策在快速去閑置資源,吸引企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政企混合的經營模式,不僅在操作方面存在諸多的不規范,讓運營主體經營效益受損,甚至會陷入政企合謀,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尷尬局面。
【關鍵詞】租稅聯動? 綜合模式評估? 政企合謀
一、引言
發展是第一要義,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撐,所以各級地方政府對經濟發展相當重視的,不斷的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個別地方政府依托自身資源,施行“租稅聯動”政策進行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以此來帶動并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本文評估的對象是“租稅聯動”政策,運用政策評估中的綜合評估模式進行評估分析。從系統論的觀點,公共政策可分為“投入”、“轉換”、“產出”三個階段。投入階段要搞清楚的是現狀、目標以及判斷的標準;轉換階段主要描述政策執行情況;產出階段則要描述政策預期的效果,可以與政策實施前做對比。
二、綜合模式評估
(一)投入階段
施行“租稅聯動”,往往會有三方面的考慮。一是降低入駐門檻,消化閑置存量;二是以稅抵租,完成上級下達的考核指標;三是稅收優先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地方政府資產往往由政府下屬負責日常的維護管理,雖然由運營公司直接承擔開支,地方政府承也間接擔著巨大的持有壓力,發生虧損還是需要財政拖底,所以快速的去存量自然成為當下最緊迫的事。
(二)轉換階段
“租稅聯動”政策核心內容就是企業納稅地方政府留存部分作為租金抵扣房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先和企業預測公司全年稅收,根據繳稅情況推算得出企業前期入駐需要支付的租金。年終稅收未達標的根據不足額比例補足租金。如果稅收超過預期設定值的,還會按照當地的財政政策予以扶持,這些政策對企業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政策實施以來,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以至于后續部分物業持有者都嘗試著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
(三)產出階段
追蹤政策實施的兩年,通過“租稅聯動”方式入駐的企業,大多數都沒有完成當初承諾的稅收指標,個別企業差距還是非常大的,需要補差的租金較多。尤其近兩年受市場整體低迷影響,部分企業虧損嚴重,資金鏈緊張,斷裂崩盤的可能性也很高,租金催收收取率較低,存在壞賬風險。
三、導致政策缺陷的原因
首先,政策遭遇策略性解構。稅收也是企業通過貨幣支出的,稅收地方留存部分用于抵扣租金,也就是說企業房租支出的貨幣量一定低于稅收支出的貨幣量。換個角度來說,能通過“租稅聯動”實現低租金入駐的企業也一定能夠全額支付租金。入駐客戶看到政策漏洞,巧妙的將該政策進行了政策性解構。企業在前期夸大經營規模及效益產出,承諾可以繳納一定的稅收,再以一個較低的租金入駐。雖然合同中有約束條款,但這種事后彌補的舉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等于免息貸款。而更大風險是,如果企業破產或者“跑路”,這筆租金無法追回,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實踐證明出現這種風險的幾率在增加。
其次,政治動機綁架市場行為。公共選擇理論指出,地方政府及其決策者和執行者都是經濟理性人,都會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可以,資產提質增效也對,通過“租稅聯動”來達成目的,可以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一方面考核指標完成了,資產也產生實際效益??墒沁@種市場的好處和管理的權威政府兩頭都要占的做法,將簡單事情變復雜,反而是舍近求遠了。
第三,操作流程涉嫌違規。通過“租稅聯動”獲得的房租收入不用開發票,運營公司涉嫌逃稅?!白舛惵搫印背~完成,還得兌現財政扶持獎勵,雖說運營公司隸屬于當地政府,但他不具備與企業簽訂“租稅聯動”及財政扶持協議的資格。
最后,由于是政企混合管理,運營團隊接受雙重領導,政府考核稅收,企業考慮收益,既有政治任務又有運營任務,往往顧此失彼。運營公司不管是股東構成還是人員配備,完全受到上級政府的控制,綜合以上難免陷入“政企合謀”的泥潭。當國有資產流失時,“租稅聯動”變成是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來滿足少數人的政治訴求。
四、建議與啟示
從政策評估角度來看,該政策不能算是完全失敗的,在快速提高閑置資源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方面成效顯著。但它的確有缺陷,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應該慎重考慮如何規避資產流失風險、路徑規劃是否合法合規等。目前絕大多是的集體或國有企業的運營定位都會市場化管理,在實際操作中,市場的好處和管理的權威政府兩頭都要占,這種政企混合經營的模式,不僅嚴重損害企業效率,更會影響到市場秩序。本文中“租稅聯動”政策帶有濃厚的政企混合經營的色彩,在國家利益受到侵害時,政企合謀為取得不當利益的陰影將揮之不去。企業完全可以通過適度調整經營決策,在滿足政治訴求的同時,規避扭曲的政企關系對企業經營的束縛。
參考文獻:
[1]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二版),2005.
[2]陳振明.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孫自愿,許若琪.地方政府政績訴求、“官員型”高管安插與政企關系動態調整———基于企業異地并購的調節作用[J].產業經濟研究,2017.
[4]李智永,景維民.政府經濟人視角下市場監管中的政企合謀[J].經濟體制改革,2014.
[5]聶輝華,李金波.政企合謀與經濟發展[J].經濟學(季刊),2006.
[6]阿源.政企不分險象環生[J].瞭望新聞周刊,2004.
[7]李卉,宮捷.試論國有企業政企不分弊端與改革思路[J].經濟師論壇,1995.
作者簡介:趙曉清(1980-),男,上海奉賢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8級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