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亮
【摘要】隨著外匯管理“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外匯管理工作已從注重事前審批轉變為事中事后監測管理,外匯管理行政許可事項更是逐漸下放至銀行辦理,這對基層外匯局內控監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基層外匯局受人員數量、綜合能力素質等因素影響,內控監督建設成效較為落后,無法有效適應新形勢下內控監督工作要求。
【關鍵詞】內控監督? 基層外匯局? 機構設置
一、基層外匯局內控監督機構設置現狀
《國家外匯管理局分支機構內控監督工作指導意見》中明確對外匯管理系統內控監督工作機構要求是在符合當地人民銀行機構和人員管理規定的基礎上,各分局、管理部設立內控監督工作領導小組與內控監督工作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各中心支局設立內控監督崗,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但目前基層外匯局并未單設內控監督機構而是在內部并設內控監督崗,由綜合業務或其他業務崗人員兼任。部分基層外匯局人員數量配備常年不足,1人往往兼任數崗,尤其是內控監督崗人員同時也負責了具體業務的經辦,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內控監督工作的獨立、客觀和公正性。
二、基層外匯局內控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問題成為制約內控監督成效的首要因素
制約基層外匯局內控監督工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員問題。一是人員數量配備常年不足。由于基層外匯局隸屬于人民銀行內部機構,在人員數量的配備上缺乏一定的自主權,人員數量常年不足,而外匯管理涉及業務條線眾多,極少的人員數量導致了人員兼崗現象頻繁,尤其是內控崗位人員同時兼任了具體的業務工作,無法客觀、獨立的開展監督工作。二是人員綜合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基層外匯局人員綜合能力素質受工作經驗、文化學歷水平、專業知識、接受培訓情況等影響存在參差不齊現象,部分中心支局受限于人員因素,在內控監督人員配備上存在“趕鴨子上架”現象,在劃分崗位職責時將工作年限短,缺乏一定工作經驗的新人設為內控監督崗,由于這些新人未接受系統性的內控監督培訓,同時對外匯管理各業務條線的相關政策及業務流程不熟悉,無法及時有效發揮內控監督作用,導致內控監督工作出現滯后性。
(二)內控監督機構重疊設置影響內控監督成效的發揮
基層外匯局作為人民銀行的內設部門之一,對外以國家外匯管理局行使外匯管理權力與義務,對內是以外匯管理科接受本級人民銀行的管理,而人民銀行內部又獨立設有專門的內審監督部門,依法對人民銀行各部門進行審計監督。基層外匯局在自主開展內控監督工作的同時也要接受人民銀行內審部門的監督,而雙重內控監督機構的設置也顯現出一定的弊端。一是外匯管理專業性較強,政策更新變化快,人民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缺乏一定的外匯專業知識儲備,對外匯管理業務的監督檢查深度明顯不夠,難以發現深層次、隱蔽性強的問題,無法真正起到全面而有效的識別風險和監督控制的作用。二是基層外匯局受制于人員因素,未配備專職內控監督人員,內控監督崗通常與其他業務崗位相互交叉,導致內控監督工作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容易出現“既當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問題,影響內控監督的公平性和客觀性。
(三)內控監督方式單一造成監督成效甚微
目前基層外匯局內控監督方式方法仍采用傳統的翻閱相關資料,查看相關業務辦理流程合規與否等手段,內控監督成效往往只停留在業務表面的合規上,難以對可能存在的內控風險隱患有效識別、測評,而隨著外匯管理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的內控監督方法難以涉及到深層次的內控風險的防范上,而基層外匯局內控監督方式方法未及時與外匯管理改革同步,甚至明顯落后于新形勢下外匯管理改革發展要求。
(四)內控制度建設落后于外匯管理改革發展要求
基層外匯局內控制度大部分只是沿用上級局各類規章制度,并未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進行細化和調整,同時對重要崗位和人員的業務行為、職責權限并未明顯界定,缺乏具體的內控操作流程及監督規則引導,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尤其是面對外匯管理“放管服”背景下,傳統事前審批制的業務已轉變為銀行直接辦理甚至完全放開,外匯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應及時調整為事中事后監測管理,但基層外匯局針對此類業務如何有效進行監督尚未形成一套系統化、規范化的制度操作指引,內控監督成效甚微。
三、優化基層內控監督機構設置建議
(一)根據外匯業務發展變化制訂內控監督操作指南,強化內控監督指引
建議總局結合外匯管理改革發展要求,系統梳理外匯業務全流程風險點,制定規范統一的內控監督操作手冊,明確各項外匯業務監督檢查的重點、方式方法、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應調閱的資料。為內控監督人員提供詳細的操作依據,減少人員操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避免基層外匯局因內控監督人員綜合能力素質問題導致的監督失效。
(二)結合業務實際調整內控監督工作重心,完善內控制度體系
結合業務發展實際,及時調整內控監督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一套標準化、規范化和可操作性強的內控監督工作機制。在“放管服”背景下及時調整內控監督工作的重心和側重點,使內控監督涵蓋外匯業務的多維度、多層面。
(三)加強同級內控監督信息共享和溝通協作,形成內控監督合力
積極探索建立內控聯合監督方式,與人民銀行內審、紀檢等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根據外匯管理業務的專業性強弱劃分內控監督職責,既確保內控監督的全方位覆蓋,又能各有側重,避免重復交叉檢查和監管真空,減少內控風險。通過部門間協調合作實現內控監督人員的獨立性,同時借助人民銀行內審力量實行外匯同級內控監督,有效解決因人員、崗位設置等因素導致的監督不深不細、有效性缺失的問題,增強同級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四)多維度強化人員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內控監督人員綜合能力素質
一是從制度層面落實內控監督專人專崗要求,充實基層外匯局內控監督人員隊伍,同時內控監督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并通過相關測試后才可以履行內控監督職責。二是強化基層內控監督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內控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內控監督流于形式、走過場的思路和做法,切實認識到內控監督工作對加強內部崗位自律、規范業務操作、防范和化解業務風險方面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硯,楊雄勝.內部控制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審計研究,2007.
[2]米榮恩.內部控制評價[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