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背损B老保障問題,兒童救助問題也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務工的數量越來越多,農村困境兒童問題逐漸顯露。為了應對日益凸顯的農村困境兒童問題,在政府力量的組織和引導下,各地的社會救助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以進一步拓展兒童社會服務的延伸范圍,保障農村困境兒童合法權利。本文深入分析了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問題,探究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對策,旨在優化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體系,提高救助水平,讓更多農村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接班人,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不僅關系著國家發展,甚至推動社會文明和諧建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國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在日漸完善,但是仍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影響關于農村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進度。為此,本文結合當前我國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實際,分析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這不僅可以為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理論依據,還能為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一、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現狀
從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相關的政策分析,2016年6月16日,國務院頒發《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關心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致力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2018年8月21日,國務院同意調整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2018年8月31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于北京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上,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黃樹賢強調習近平總書記戰略指導精神,進一步明確了農村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方向。2019年4月30日,民政部頒發《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各地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高度關注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問題,明確了各地農村困境兒童救助工作標準,深入農村基層走訪工作,確定孤兒生活標準,保障孤兒的日常生活和教育。針對不符合孤兒的困境兒童,將其納入低保救助體系中,對于遭遇突發意外陷入困境的農村兒童,也予以臨時社會救助,進一步強化各地政府對于農村困境兒童的監護和教育保障職責。基于此,各項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政策得到了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困境兒童的現狀,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從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執行的特點分析,當前對于農村困境兒童的分類管理工作呈現明顯的清晰明確特點,實施針對性的社會救助,其社會救助工作呈現專業化發展趨勢。雖然當前民間社會救助力量逐漸涌現,專業組織力量和個人志愿者積極參與社會救助,強化了當前的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力量。然而由于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完善,一些突出的阿社會問題亟待解決,尤其是農村困境兒童教育權利難以保障,仍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力量。
二、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問題分析
(一)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力量薄弱
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力量薄弱是影響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有效實施主要因素。與城市相比較,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最大問題在于救助力量薄弱,專業社會救助機構少、相關專業救助人員少,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建設不足,專業救助設施、設備等建設經費不足。通常情況下,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兒童福利院等專業救助機構設置標準較高,一般設定標準限定為地市一級,而大部分縣沒有設定這些專業救助機構,這便導致農村社會救助服務站難以滿足農村困境兒童具體需求。而且,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范圍廣,工作量大,加之專業救助人員少,使得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效果緩慢,影響困境兒童健康成長。此外,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管理機制建設不完善,缺乏專業管理系統、監管系統等,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足。
(二)救助專業水平有限
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水平仍舊參差不齊,且救助水平明顯低于城市救助水平。在實際當中,雖然存在部分年齡較低,有專業救助證書,且有一定救助技巧人員,但是仍然存在大部分年齡較大,思維模式固定化,創新思維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弱的人員。這些人員盡管擁有豐富救助經驗,但是對于社會出現的新問題,并不能及時、更快解決。
(三)專業救助模式建設缺失
農村困境兒童專業救助模式建設缺失主要體現在救助主體、救助資金欠缺以及救助方式單一等方面。其一,救助主體。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主體通常為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及其他救助機構參與不足,農村困境兒童申請救助范圍存在限制性。其二,救助資金和救助方式。盡管政府部門在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資金方面支持力度日益增大,但是由于農村困境兒童救助工作量大,范圍較廣,因此救助站實際資金保障水平仍然滿足困境兒童需求。而且,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心理、精神方面建設工作。
(四)缺乏相應跟蹤機制
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是一項長期工程,對于救助資源、人力、物力等方面都有著較高要求。社會救助目的不僅僅是要幫助困境兒童正常生活,更為重要的是要幫助困境兒童建立起生活信心,使其真正走出困境。就目前來看,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主要問題在于缺乏相應跟蹤機制,在對困境兒童進行社會救助之后,沒有及時開展下一步回訪、跟進等工作,對困境兒童后續情況沒有及時了解和掌握,導致部分困境兒童問題并未真正解決。
三、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問題應對策略
(一)建立健全農村困境兒童救助服務體系
首先,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是兒童成長搖籃,也是農村困境兒童問題主要影響因素。良好家庭環境不僅有助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還能幫助困境兒童建立健康心理狀態。因此,在建設農村困境兒童救助服務體系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要與家庭聯合起來,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共同對困境兒童實施救助,為困境兒童建立良好生活環境。另外,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要與家庭成員進行深入溝通,做好救助方面準備工作,同時對家庭成員照顧能力進行鑒別,并做好跟蹤工作,防止其他惡性事件發生;其次,制定完善政策法規。完善政策法規可以提高社會救助行為權威性,強化社會救助行為正規性。在實際過程中,政府要制定完善政策法規,將涉及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的各方面工作內容納入到法律效應范圍之內,提升社會救助行為標準性、科學性和法律權威性,強化救助人員責任意識;最后,強化農村社區在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中的價值。農村社區是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困境兒童主要生活區域,其在人員熟悉度、了解度等方面有著較大優勢。因此,要不斷強化農村社區在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中的重要作用,鼓勵農村社區人員積極參與到社會救助當中,并對其進行救助知識、應急處理技巧等相關內容的的培訓,提高社區人員專業救助水平。另外,積極引進專業救助指導。積極引進非政府組織及專業救助機構,學習其先進救助模式和救助技巧,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救助專業水平。而且在實施社會救助服務過程中,也要給困境兒童及其家庭成員普及相關專業知識,增加其風險防范能力。
(二)提高救助服務的專業水平
一方面,構建完善救助專業培訓體系。構建完善救助專業培訓體系可以進一步提高救助人員專業救助水平,還能有效解決困境兒童救助水平參差不齊問題。對于部分年齡較大專業人員,救助站要加大專業救助知識培訓力度,幫助其改善思維方式,強化其創新意識。在制定培訓計劃時,要充分收集相關時事資訊和當前社會出現的新問題,并將其納入到培訓內容當中,讓救助人員了解和掌握解決新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對于年齡較小救助人員,救助站應在了解人員整體救助水平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專業性、標準性、難度較大救助知識,提高救助專業水平。
(三)強化農村困境兒童專業救助模式
要加強專業救助模式建設,創新救助方式,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社會救助模式建設財政支持,為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充足資金保障,同時,還要積極引進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專業救助機構,依托社會各界力量,加大對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模式建設支持力度,全方位擴大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建設范圍,增強社會救助服務保障。另外,救助站及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和相關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強化人們申請社會救助意識,讓更多農村人民認識和了解社會救助站,并有意識的進行事前預防,避免困境兒童問題的產生。
(四)構建長期動態跟蹤預警機制
構建完善長期跟蹤機制可以及時掌握兒童具體情況,了解救助效果,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農村困境兒童在得到社會救助之后,救助站人員及政府部門人員要及時制定長期跟蹤、回訪機制,定期了解困境兒童相關情況,并做好兒童心理教育,幫助兒童及時疏導不良心理情緒,培養兒童形成積極、樂觀向上優秀品質。針對人員不足問題,救助站可以鼓勵社區人員、家長、教師以及同學等積極參與進來,引導他們各自發揮自己在救助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兒童是國家發展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未來接班人,兒童身心健康關系著國家和整個民族未來。面臨當前日益突出的農村困境兒童問題,黨中央應該深刻重視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引導各地方政府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戰略指示,將全面保障兒童基本權益落實到具體工作當中,全方位建立和優化社會救助服務體系,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幫助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健全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服務體系,構建完善管理機制和培訓機制,提高救助專業水平,同時還要構建完善長期跟蹤機制,加強專業救助模式建設,隨時跟蹤記錄困境兒童生活動態,即使你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農村困境兒童提供可靠社會救助服務。
參考文獻
[1] 何蘇珊.社會工作介入農村留守兒童救助研究——以隨縣為例[J].鄉村科技,2019(24):27-28,32.
[2] 陳燕.新媒體語境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救助行動反思[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8,33(03):13-18.
[3] 黎昌珍,張峣弘.從社會救助到社會保護:基于權益保障的農村留守兒童福利需求[J].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16(06):31-35.
[4] 宗蘇秋,劉艷花.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3):211-213.
作者簡介:額爾登高娃(1979- ),女,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巴彥浩特鎮人,博士研究生,專業技術十級,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民政局社會福利院,研究方向: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