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語言類型學視野,筆者首先明確語言類型學與對比語言學的異同點。兩門學科在本質上相同,其根本研究目標是對語言共性的探求,而在歷史淵源、研究對象及目標、方法及理論等方面均不相同。其次分析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對比的交互性特征,語言類型學研究是對比語言學研究的起點,而語言對比研究則為語言類型學的研究提供推定的共性。故此,兩門學科交叉互補,相互滲透。
關鍵詞:語言類型學;對比語言學;語言學研究
語言類型學是對人類語言間變異、限度研究的科學,側重于語言共性的研究。對比語言學則是對兩種或者少數幾種語言間的異同進行深入的對比分析,側重于語言的差異。可以說,兩者是各自獨立的語言學科。然而,在語言材料的運用上,兩者又體現出交互性,共同依賴于跨語言的可比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共時性原則。語言類型學為對比研究提供起點,兩個學科相輔相成、互相支撐。
一、語言類型學與對比語言學的異同點
(一)共同點。語言學的研究目標是探索語言的共性,語言學理論也多是關于語言共性的理論假設。而語言是人腦的產物,其復雜性導致這一目標無法完全實現。在探索的過程中,新理論層出不窮,多樣的語言現象得到解釋,語言間的參數設定規律和共性制約原則得以呈現[1]。作為語言學的兩個分支,語言類型學與對比語言學的研究目標同樣是對語言共性的探求,兩者在本質上相同。
(二)不同點。語言類型學與對比語言學在歷史發展的淵源方面不同,研究對象也不相同。其中,語言對比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兩種或少數幾種語言。加之選擇語言進行對比分析時,不需要過于考慮語言類型、區域及地緣政治等因素。而語言類型學的研究對象通常為大范圍的人類語言取樣,尤其在選擇進入類型考察時,既要考慮到語言類型、語系差別,又要考慮到區域多樣性、地理變化等。即使是非洲語言,但由于分布在多個語系中,類型學考察時便不能以該區域的語言去確定世界語言類型的劃分,也就說其語言取樣更具代表性[2]。
此外,兩者的理論目標不盡相同。語言對比注重語言間的差異分析,主要解決語言習得、語際翻譯、詞典編撰等問題,并且走向語言世界觀的構建方向。相比較而言,語言類型學則是承認語言之間的差異性,去探尋語言形式類型變化背后的共性制約機制,嘗試對其給予心理、認知、語用等層面的解讀。
二、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對比的交互性特征
(一)交集與互補。語法充分性涵蓋觀察充分性、描寫充分性與解釋充分性。語言理論的基礎目標是正確的觀察語言現象。若對原始材料進行多維度觀察,能達到觀察的充分性。描寫的充分性在其基礎上概括出規律,為本族語的使用者提供一套描述其結構、語感的原則。在描寫充分性上,語言理論若能提供一套得到最大限制的普遍原則,便能達到解釋充分性[3]。這三個層次的充分性能反映不同語法理論的高度。例如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處于觀察充分性的層次,歐洲的傳統語言理論處于描寫的充分性層次上,生成語言學理論處于解釋充分性的層次上。同時,三個層次的充分性又能指稱同一語言理論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高度。其中,生成語言理論、語言類型理論皆體現解釋充分性。
語言對比在理論研究上也具有三個層次,包括對語言材料的觀察、描寫及解釋。因此,語言類型學與語言對比的交集與互補性正是在語言材料觀察層面、理論描寫層面中得以體現。語言對比分析依賴于語言類型學中其兩項的基本假定、跨語言可比性、以及統一性的原則。
(二)類型劃分。語言類型學是對大范圍內的語言類型劃分,能夠彰顯出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性,而這可以作為語言對比研究的一個起點。比如,名詞是指稱客觀世界中的實體的重要詞類,存在于世界不同類型的語言之中。然而隨著語言類型的不同,名詞的指稱功能也會出現不同的類型學特征。這些特征附著于名詞的形式之上,成為外顯化的固有特征,從而成為數標記型語言、量詞型標記語言等語言的典型類型學特征。其中,名詞作為屬性、類別等的隱性類型學特征最為突出。這些特征為基于名詞屬性的類型學對比研究奠定了基礎[4],以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對比最為典型。對于漢語的“量詞+名詞”結構體的標記考察,背后關聯著漢語民族的形象思維特征。而對于英語的“名詞+數詞”結構體的標記考察,則與英語語種體系的民族抽象思維特征相連接。由此可見,語言類型學只是語言對比研究的一個起點,而不能為其提供理想、詳盡的描述與分析框架。
(三)推定的共性。語言對比分析集中探究兩種或少數幾種語言之間的差異,讓語言使用者對同一語族的語言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這可以為語言類型學提供推定的語言共性或類型。然而,基于兩種或者少數幾種語言的描寫和對比分析所提出的關于人類語言可能存在的共性模式及運作機制,以及所屬類型的假設,多屬于非確定的共性或類型。比如,在英語和漢語的對比分析中,不難發現兩種語言的主語位置皆位于賓語位置之前。由此推斷自然語言的共性之一可能是主語位置位于賓語位置之前,而此種共性即屬于推定的共性。
語言類型學的已有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對某一語言共性的理論假設。在此基礎上,對英語與漢語在同一對比平臺上進行細致、深入的對比分析,去檢驗這一假設對兩種語言的完全符合情況。比如,語言中的關系化是對某個句法位置上的名詞短語作出的一種句法操作。在句“小陳昨天在花園中遇到一位外國人”中,對主語和賓語位置上的“小陳”和“外國人”分別進行關系化后,可以得出兩種結果:①昨天在花園中遇到一位外國人的那個人;②小陳昨天在花園中遇到的那位外國人。除了主語與賓語外,其他句法位置上的名詞短語包括間接賓語也可以進行關系化。對此,相關學者[1][4]在比較五十多種代表性的語言中關系從句的句法形式后,提出語言類型學的理論假設。他們認為一個句子中由名詞短語充當的主語、直接賓語、間接賓語、屬格名詞短語、旁語、比較賓語等具有等級性。其中,明確提出主語比直接賓語有更高的可及性,可及性等級序列為:主語>直接賓語>間接賓語>旁語>屬格名詞短語>比較賓語。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言類型學是當前人類對語言間變異、限度研究的一門語言學科,也是語言共性探索的一種有效手段。語言類型學研究是語言對比研究的起點,而語言對比研究可為語言類型學的研究提供推定的共性或類型,兩門學科之間相輔相成、彼此支撐。在語言類型學視野下對語言進行對比分析,可以識別語言間的差異及導致差異的參數設定規律。語言類型學研究與語言對比研究雖屬獨立的語言學科,但在歷史的淵源發展、研究對象及目標、方法及理論等方面均不相同。同時,兩門學科存在交互性,不僅體現在對語言材料的選取應用上,還體現在對跨語言的可比性假設的依賴性方面。
參考文獻
[1] 李勇忠, 尹利鵬. 語言類型學視角下英漢表量的認知對比研究[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4): 140-144.
[2] 宋文輝. 語言類型學視野中的漢語致使結構研究[J]. 東方語言學, 2019,000(001):P.58-87.
[3] 次仁羅布. 語言類型學視角的漢語情態研究現狀與展望[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20, 000(004): 265.
[4] 賈娟. 語言類型學視角下英漢副詞語序等級差異研究[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036(005): 53-55.
個人簡介:關珊珊,女,漢,1988年3月生,河南省鄭州市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句法學、句法語義界面、語言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