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媚
中職語文線上教學要想讓學生聚焦課堂,必須結合當下疫情、結合學科特點、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進行精心的設計。
一、明確立足點:以“疫”探古今,以“情”提素養
新冠肆虐,沒有人能夠置之度外,是巨大的災難,但是難得的教科書。傳染病與人類發展共存,醫學的進步、思想的蛻變,都是在與傳染病的不斷斗爭中相生相長。無數的前輩用文學、電影等不同藝術形式來表現人類在與傳染病的抗爭與思考。根據2020版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素養、八大目標,疫情期間的中職語文教學內容設計圍繞“疫”字大有文章可做。
二、體驗“中心”點:以“生”為主體,以“悟”貫全程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留住學生的人、留住學生的心,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設計問題引發思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全程以學生的“悟”為著力點。
教師要積極開發與利用與學生成長相關聯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職業生活、社會生活等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實際中學習語文,在語文學習中聯系生活。春耕春種時節,可結合學生居家生活實際、結合幼兒園對教師指導幼兒開展種植活動的要求,設計專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種子》。
教學《專題1:語言與語言習得》時,我沒有選擇閱讀文本來習得語言,而是通過練習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題來培養掌握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每次測試時間為15分鐘,在問卷星中學生可以反復練習,教師針對考查結果進行評講分析。這樣的教學過程設計,動靜結合,以學生自學、領悟為主,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點撥、輔導,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三、找好持續點:以“省”為核心,以“拓”作遠景
據了解,大部分城市職校學生來自城鄉結合部,山區職校的學生大部分居住在農村。筆者所在的是一所山區職校,為了順利開展線上教學,在開始線上教學前我特意利用問卷星在本校不同專業學生中就“家中是否有電腦、是否有WIFI、喜歡用什么方式上課”等問題進行調查。根據回收的問卷來看:99%學生家中沒有電腦;63%學生家中沒有WIFI;80%學生喜歡利用微信或QQ等交流平臺上課,因為這樣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師生間互動良好;80%學生不喜歡直播,直播耗費流量巨大、經濟難以承受,而且直播課堂教師授課時除了課件沒有文字同時播出,不能反復查看。
基于以上調查結果,在開展中職線上語文教學時,為保證學生參與學習的可持續性,以 “省”流量為原則,盡量減少直播、減少視頻播放。同時,為了豐富教學資源,還可大力查找線上免費書籍,如整本書閱讀專題中的作品《鼠疫》《生死場》,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鏈接自行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課中進行研討。
在使用信息工具時,教師考慮“省”字的同時,還應從“拓寬學生知識面、倡導讀好書的習慣。中職學生,尤其是以女生為主的學前教育專業,不少人平時瀏覽的是言情、總裁、穿越之類小說,追求的是所謂的“爽點”,夢想“一夜暴富”。從拓寬知識面、提升閱讀質量出發,在選擇教學平臺時就可以看“遠”一些,選擇一些帶有閱讀功能的學習平臺,如超星學習通,它的簽到、聊天、討論、作業、考試等各方面的功能都比較強大,同時它的首頁擁有很多高質量的各類書籍和信息薈萃,可讓學生反復地在超星中出入,挑選出喜歡看的書或文章,可有效改善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及發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提升 “財富”值:以“趣”誘動機,以“細”抓落實
疫情期間,在作業布置上,可將趣味性和實用性結合起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高很多。如《跟著明星學配音》,學生課堂上模仿了姜文、蔣雯麗等明星配譯的《大自然在說話》臺詞后,課后布置她們制作自己的配音視頻。學生積極性很高,作業很精美,紛紛表示提升了環保意識的同時,當了回明星,過足了癮,將來她們到幼兒園和孩子們也可以開展這樣的活動。又如文學作品選讀《藥》,賞析完畢后讓學生學習做思維導圖;結合四月份專業部成立書友會的事情,布置制作電子邀請函的作業;結合幼師未來工作需要,根據在線學習情況,布置做聽課記錄的作業。這些作業都與學生未來職業有相關性、延續性,學生很容易獲得成就感。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