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加大對教師隊伍培養的力度,以“名師工作室”為載體帶動和引領名師發展成為各地教育部門的一種發展方向,高職院校“教師工作室”建設也呈現蒸蒸日上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教師工作室;建設;運行機制
“教師工作室”建設是一項現代化教學制度,我校會計“教師工作室”的運行和發展規律、探索新型的教師培養形式為研究目的,通過引進企業、行業和財經類專業教育專家等資源,使我校會計專業“教師工作室”成為課程項目開發和實施的實驗室、技術服務和社會培訓的窗口、優秀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平臺、具有企業會計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各種技能大賽、會計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智囊團,從而全面提升財經類專業教師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的質量,培養與廣東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優秀實用型技能人才。所以,必須促進我校會計專業“教師工作室”的建設和運行機制的完善,為我校會計專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大的保障。
一、在我校設立“企業教師工作站”,提升會計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我們依托我校的校企合作,共建“企業教師工作站”,通過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落實我校“一企一師”制度,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從而完善我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共同構建工學結合的會計教材和課程體系,為會計專業教師成長之路提供智力支持,培養“雙師型”的教師。
(1)選拔有培養潛力的會計專業教師進入教師工作室學習和研究,使“教師工作室”成為優秀青年教師的集聚地、未來名師的孵化地和優秀教師培養的發源地;以課件、教學設計、課題、論文等多種成果形式破解會計教學實踐中的難題,成為會計學科教學資源的生成站;
(2)提高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力。要把工作室建設成為優秀教師的搖籃,教學的基地,研究的平臺,輻射的中心。
二、利用網絡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技術交流
(1)建立會計專業“教師工作室”網站,成為工作室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
(2)深化教學改革,建立教師團隊攻關,跨校、跨區協作,遠程相互學習等教學模式。
(3)開展會計專業課題研究,積極參加各種會計類專業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
三、組建“創新工作室”,提升會計專業服務產業能力
財經學院與部分企業進行深度合作,設立了”創新工作室”。“創新工作室”由會計行業企業專家和會計專業教學團隊相關的教師組成,建立會計行業產業信息收集和監測制度、產業信息發布和共享制度,從而共同為企業開展會計信息化應用技術服務,為會計行業企業開展高技能會計人才專項培訓、會計員工素質提升培訓、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等培訓,提升會計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
(一)在“教師工作室”的工作方式上
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國家政策導向,支持教師自主進行各種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們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團隊協作,遠程學習,跨校、跨區協作等模式,確立會計教師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引導教師們有效地組織團隊開展工作,建立和諧、合作、平等的團隊工作關系,充分體會教學相長的意義,樹立差異就是教學資源的觀念,鼓勵教師共同進步。
(二)在“教師工作室”的管理定位上
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機制,體現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創新人性化管理制度,整合資源,創建好工作室成員的工作環境。建立過程量化、協同管理、考核評價、獎懲激勵等多元化機制,確保“教師工作室”良性循環發展。
1.建立條件保障機制——“教師工作室”工作所需的資金、場所、技術、設備、資源等需要提供保障。
2.建立人員組織機制——“教師工作室”的組建、調整、換屆、導師、徒弟、工作人員的確認條件、辦法以及人員管理等需要提供保障。
3.建立活動協調機制——“教師工作室”的交流學習,工作室與其他教育教學研究機構的關系,工作室與有關學校的關系等需要協調機制。
4.建立工作規劃機制——面對“教師工作室”,需要確定教師工作室的職能、功能,工作范圍、原則、目標、內容、形式等,規定長遠的、階段性的工作時間、計劃、任務等,作為“教師工作室”的行動依據。
5.建立評價激勵機制——怎樣檢查、評價教師工作室、導師、徒弟的工作成果,怎樣總結、認定、推介成果,怎樣通過評比、評選等形式進行表彰,怎樣在一定層次的優秀教師晉升、選拔方面,適當為優秀導師或徒弟提供平臺。
(三)在“教師工作室”的社會效應上
教師的教育活動是群體的智慧活動,教育的發展依賴于教師整體水平和勞動的群體效應。通過有效的途徑,將優秀教師由“個體”整合為力量更為強大的“核反應堆”,通過“核反應堆”激發更多的中青年優秀教師更迅速地成長,進而壯大“核反應堆”,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激勵更多的教師向優秀發展,進而更大范圍地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最終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工作室”是以優秀教師為引導,以學科為紐帶,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從而搭建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自我提升的平臺,為學校打造一支在教育領域中有成就、有影響的教師團隊。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會計專業教育制度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改變會計專業教育模式,從而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我國教育部提出我國學校教育要實施素質教育,把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快速提升,很多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要求,我校也開始在學校建設“教師工作室”。
參考文獻:
[1]李志川.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教師工作室構建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2019(17).
[2]劉穿石.“名師工作室”的解讀與理性反思[J].江蘇教育研究:C版,2010(10):4-7.
[3]高職院校會計名師工作室建設及運行機制創新研究[J].科技資訊,2018(21).
作者簡介:
徐小女(1984-),漢族,江西撫州人,本科,講師,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實踐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