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石
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對于餐飲浪費現象,他用了8個字作評價:“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就我國而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全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安全有底氣,但并不代表可以肆意浪費。“舌尖上的浪費”,不僅是對糧食資源的消耗,也給環境保護、垃圾處理等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負擔,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迅速提高,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大家的消費結構、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都有了很大改變,但唯一不應改變的是中華民族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對于糧食安全問題和勤儉節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視察吃自助餐,到河北調研吃大盆菜。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親力親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反對“舌尖上的浪費”,一些網友自發組織起“光盤行動”,號召人們杜絕餐桌上的浪費,全黨全社會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有一部分人缺少對糧食的敬畏、對食品安全的渴望,缺乏對糧食危機的警醒,為了面子或排場大量點菜進而造成人為浪費等問題比比皆是,“光盤行動”的推行仍然任重道遠。據專家估計,我國餐飲食物一年的浪費量,相當于丟棄了幾千萬甚至上億人一年的口糧。確實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因此我們要對餐飲浪費堅決說不。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指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糧食安全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浪費糧食在任何時候都是罪過。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堅決制止餐飲浪費,就是在端牢國人的飯碗,守住民族的命脈。
制止餐飲浪費,先要涵養餐桌文明。“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我們盡情享用美味佳肴的時候,一定要懷有對糧食的敬畏之心。公職人員要首先走在前面,尤其是公款消費,必須“嚴上加嚴”“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全社會要廣泛參與,愛惜糧食、理性用餐,養成吃多少點多少、吃多少取多少、吃多少做多少的好習慣,不剩菜剩飯、不浪費糧食,讓按需點餐、吃不完打包帶走成為一種社會時尚;還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了解糧食、關心糧食、愛惜糧食,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歸根結底,促進餐飲文明,關鍵要培育更為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應自覺行動起來,摒棄餐飲浪費,讓餐桌新文明蔚然成風。
責任編輯/劉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