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
日前,筆者下鄉時聽基層干部說,現在上級領導經常不打招呼不通知就“跟著導航下鄉”檢查工作,對基層情況了解得實。筆者認為,“跟著導航下鄉”值得提倡。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一直以來,調查研究就是我黨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各級領導干部走群眾路線的一種有效途徑和重要方式。毛澤東同志早期發表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調查研究的經典之作。事實證明,同樣是調研,打不打招呼效果大不一樣。
但是,在開展調查研究過程中,由于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影響,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規定路線、層層陪同、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聽聽匯報、看看材料等現象。這樣的調研、檢查接觸的都是“先進”、看到的都是“鮮花”、聽到的都是“凱歌”,亦非他們所愿。由此造成人力、物力、財力浪費,讓群眾反感,更是有百害而無一益。
順應基層期盼和呼聲,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強調,調查研究、執法檢查等要輕車簡從、務求實效,不干擾基層正常工作。不少地方也明確調查研究要“堅持輕車簡從,避免扎堆調研,杜絕應景式調研,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不干擾基層正常工作”。“跟著導航下鄉”的調研、檢查方式,正是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為基層減負的務實之舉。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領導干部怎樣垂范,至關重要。無論是調查研究,還是檢查工作,“跟著導航下鄉”、不提前打招呼,雖然只是領導干部工作中的一個小細節,但它的意義卻不小。對檢查者而言,能摸清實情,防止受蒙騙;對被檢查者來說,則有利于培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愿越來越多的干部能夠“跟著導航下鄉”,并最終成為一種工作習慣、一種工作常態,進而讓干部作風實起來,讓基層負擔減下來。
責任編輯/劉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