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苑曉雪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和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新媒體領域的快速發展對當今社會意識形態的傳統建設方式產生了巨大沖擊。基于此,本文重點針對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相關措施進行詳細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 ?高職院校? ?主流意識形態? ?建設
《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截止到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其中大學生等年輕一代是互聯網應用的主要人群。而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互聯網對年輕一代發揮的教育作用。所以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體系中,通過新媒體來引導學生的主流意識,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實現思政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是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體現。
一、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
所謂新媒體,其實就是一種以網絡為信息傳送平臺,以計算機、電視及手機為終端,以文字、聲音、圖像等為信息傳播形式的傳播媒介,有著鮮明的交互特征和數字化分布屬性。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傳播方式及發展速度上有著明顯的不同。
1.新媒體的發展速度更快。近幾年來,我國的網民規模越來越大,微信、微博、微支付、微傳播等方式越來越普及,互聯網的普及率也呈現逐年上漲趨勢。由此可見,新媒體表現出了鮮明的移動化發展特點。尤其是新聞客戶端成為年輕一代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平臺,社交平臺成為年輕一代信息傳播與分享的主流平臺,5G時代的到來更是進一步提升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速度,加快了新媒體的發展。
2.新媒體的功能更加完善。在新媒體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只有單純的信息傳播功能。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其功能也越來越完善,目前已經具備了以下幾大功能:信息傳播與溝通、輿論監督與情緒疏通、個人信息空間、文化傳承與教育、文化產業、娛樂平臺等。各種各樣的功能綜合在一起,使得新媒體參與到了人心塑造、社會結構整合、社會力量動員及時代精神與價值體系建構等活動中。
3.個性媒體凸顯了人的個體性。新媒體將人際、群體、組織及大眾等傳播方式融合于一網,所以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傳播可以明顯突出人們的個體性。每個人除了獲取信息外,還參與到信息的生產與傳播中。這不僅拓展了新媒體的傳播途徑,還促進了信息與社會服務相融合的新型網絡的形成。
二、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阻礙
新媒體時代下,思政課堂是高職院校進行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場所。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馬克思主義思想;第三,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及路線。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思政課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涵十分豐富。在這個信息越來越碎片化的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只有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思政課內容的重新構建,明確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相關措施及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內容,才能保證高職院校思政課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而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過程中,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阻礙。
1.思政教師的話語主導權與課堂權威性有所降低。在傳統的思政教學課堂中,教師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課堂的權威性不容置疑。而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對教師的主導地位產生了沖擊,課堂的權威性也有所降低。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相關信息數據的獲取,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主體與客體界限也越來越不清晰。再加上“青年文化”現象的產生,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平等的知識交流關系,教學模式較之以前有了很大不同。所以,在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過程中,思政教師的話語主導權與課堂權威性有所降低,就決定著思政教師必須重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與教育模式。
2.高職院校思政教師的綜合素養有待提升。在新媒體時代,思政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新媒體技術運用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靈活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保證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效果。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力還十分有限,僅能掌握最基礎的互聯網操作方法,只能制作一些PPT課件,并沒有更多的教學資源獲取方式。另外,雖然思政教師的政治學理論、倫理學理論及哲學理論等比較扎實,但并不了解新媒體平臺上的網絡文化、文學藝術及先進思潮,表現出來的網絡運用能力與管理能力也偏低。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證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效果具有一定難度。
3.社會輿論環境更加復雜。與傳統的封閉式、半封閉式教育環境相比,新媒體時代的高職院校教育環境是十分開放的,學生可以直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各種理論的了解和傳播。也就是說,無論是積極的思想文化,還是消極的思想文化,都會出現在新媒體平臺上。而多元信息流的存在必然會對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產生影響。
4.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淡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淡化是我國眾多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大學生都沒有意識到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性,只是將意識形態建設視為課業學習的負擔,是被強迫學習的內容。正是受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使得主流意識形態越來越被邊緣化。
三、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思路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做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高職院校也應當通過底線思維的應用,明確新媒體時代下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思路。
1.引導學生主動抵制網絡謠言。新媒體網絡平臺具有共享與開放的屬性,所以在實際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打好基礎。與此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辨別網絡中不良謠言與信息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及憂患意識,強化學生的思想免疫力,引導學生主動抵制網絡謠言與不良信息。
2.為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在新媒體時代,思政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網絡平臺的學習作用,結合思政課程的理論內容、協同高職院校育人班級管理機制來教會學生積極、有效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通過所掌握的網絡信息技術主動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對此,思政教師要善于通過新媒體平臺查找并篩選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意識形態教育內容,并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學生建立平等的知識交流關系,深入到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以此為基礎選擇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方式。
四、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有效措施
1.強化和鞏固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在高職院校中,思政教育是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可以對學生系統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所以在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可以對現有的思政理論教育進行優化,提升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效果。對此,思政教師必須先提升自身的工作素養,確保自身可以通過新媒體網絡平臺積極搜集各種思政理論教育內容,強調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先進性與時代性。與此同時,思政教師還要善于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國內外各種新聞動態的關注,將搜集到的與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有關的素材應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拉近學生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之間的距離。另外,思政教師還要善于通過傳統教學理念的轉變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通過啟發式教學策略的應用,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來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載體進行創新。在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需要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通過各種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載體的創新增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效果。
一是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形式與內容進行創新。要想加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除了加強思政課教育,還要引導學生走入社會,對社會的發展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進行充分融合。對此,高職院校應當先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及實際興趣愛好進行分析,組織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及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深入到社會中,獲得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意識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現階段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增加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感。
二是營造良好的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氛圍。在高職院校中,校園文化也存在一定的育人功能,對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強校園文化的打造,對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也有著積極促進作用。首先,高職院校要對現有的校園文化活動設置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通過校園廣播、校刊、報欄等傳統媒介以及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平臺的結合來加強校內的輿論管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和宣傳教育。其次,高職院校要對現有的校園文化生活形式進行創新,引導學生策劃和組織一些特殊活動來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效果,例如以當下時政熱點為主題的學術沙龍、以大學生思想動態為主題的辯論會等。
三是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自我教育平臺。雖然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產生了影響,但是其也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有必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新媒體管理手段進行專門網絡工作平臺的建設,通過這一網絡工作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這一網絡工作平臺中,可以開拓出多種信息發布渠道和交流渠道,引導校內學生自行開展網絡學習與網絡討論,從而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效果。另外,還可以開發出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政治教育軟件,并填充一些符合學生興趣和價值觀念、對學生產生一定影響力的內容,可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五、結語
綜上所述,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發展速度更快、功能更加完善,且凸顯了人們的個體性,所以在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要想加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就必須強化和鞏固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并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載體進行創新。
(作者單位: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長春高新第二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解靜.大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及對策探析[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4):72-73+64;
[2]李梁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式微及重建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9(13):107-112;
[3]袁莉.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0):45-46;
[4]王帥.論高職院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J].中外交流,2019,26(37):34-35;
[5]徐清亮,張曉艷.淺析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途徑[J].教育現代化,2017,4(44):134-135.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0年度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科研項目(思政專項)“融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提升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JZ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