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楊艷 高珊 吳云濤

【摘要】目的:對護理干預應用于開胸術后患者氣道排痰護理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樣本即為來源于在我院行開胸術的82例患者,并分為參照組(采納傳統護理)和觀察組(采納護理干預)各41例,對兩組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就肺不張、低氧血癥、氣管切開吸痰、纖支鏡介入吸痰發生率而言,觀察組分別為2.44%、4.88%、0%以及2.44%,均顯著低于參照組的14.63%、19.51%、7.32%以及24.39%,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就胸管留置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而言,觀察組均明顯短于參照組的,t=8.574,7.269;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護理干預應用于開胸術后患者氣道排痰護理中的效果滿意,值得借鑒。
【關鍵詞】開胸術;氣道排痰;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1-0177-01
胸外科手術有可能損傷患者的肺部組織,并且胸腔引流管的使用會導致患者術后呼吸道、胸腔內分泌物會大大增加,受到疼痛的影響,患者無法進行有效排痰,導致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大大增加。本院將護理干預應用于2018年9月-2020年3月期間行開胸術的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并與傳統護理進行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樣本即為來源于我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期間行開胸術的患者82例,其中男性、女性分別為40例、42例;年齡19~73(45.68±4.87)歲;采用隨機奇偶數字方式將上述患者1:1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2組患者在基線資料做t檢驗或χ2檢驗,差異不明顯,P值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納傳統護理,主要包括:加強病房環境護理,進行飲食、生活指導,遵醫囑科學用藥以及生理基礎護理等;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納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心理指導
通過和諧、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對患者介紹手術效果、預后情況;通過視頻播放、開展病友交流會、發放書面健康教育資料、專題知識講座等多種方式來對患者說明術后排痰以及配合護理的重要性。
1.2.2 人工氣道吸痰
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粗細的一次性、多側孔吸痰管,通過表淺吸痰法保持10.64kPa-15.86kPa的負壓[1]進行吸痰。
1.2.3 物理排痰
指導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技巧和方法,在其咳嗽或者深呼吸時要指導患者雙手按壓傷口兩側,以降低切口的振動和張力;針對有疼痛恐懼的患者,需要遵醫囑應用止痛藥物或留置持續鎮痛泵;通過體療叩背、刺激性咳嗽、加壓胸壁法等方式促進患者痰液的排出[2]。
1.2.4 霧化吸入配合排痰
指導患者采取半坐臥位,針對咳嗽無力、病情危重患者則需要將床頭抬高30°,霧化量需要循序漸進,霧化時要嚴格掌握合理的時間,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1.2.5 肺功能訓練
指導并鼓勵患者通過吹氣球法、腹式呼吸以及咳嗽運動[3]等多種方式來進行肺功能訓練,以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1.3 統計學處理
對研究相關數據結果進行完整的收集,并統一導入版本為SPSS23.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用χ2檢驗來進行2組總有效率(%)的比較,用t檢驗來進行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比較。檢測P值大小,以0.05(α值)為判斷標準,如果所檢測P<0.05,則表示數據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排痰效果對比
就肺不張、低氧血癥、氣管切開吸痰、纖支鏡介入吸痰發生率而言,觀察組分別為2.44%、4.88%、0%以及2.44%,均顯著低于參照組的14.63%、19.51%、7.32%以及24.39%,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胸管留置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對比
就胸管留置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而言,觀察組分別為(101.57±30.27)d、(12.05±8.95)d,均明顯短于參照組的(137.68±41.26)d、(17.25±11.39)d,t=8.574,7.269;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胸外科手術的時間一般較長,對患者造成的創傷也較大,不同程度的破壞了患者胸廓的完整性,再加上肺膨脹不全、疼痛等因素的影響嚴重限制了患者術后排痰,甚至會引起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對患者的手術效果及術后康復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胸科術后需要重點關注的護理問題就是呼吸道管理,而氣道排痰護理則是其中一項最基礎的護理干預內容。本次研究中應用了護理干預,通過心理指導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排痰恐懼,人工氣道吸痰、 物理排痰、霧化吸入配合排痰等措施的應用能夠使患者氣道纖毛的清除功能顯著增強,能夠有效提高排痰效果,肺功能訓練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術后康復,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吸痰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肺部并發癥,對提高手術效果至關重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就肺不張、低氧血癥、氣管切開吸痰、纖支鏡介入吸痰發生率而言,觀察組分別為2.44%、4.88%、0%以及2.44%,均顯著低于參照組的14.63%、19.51%、7.32%以及24.39%,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就胸管留置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而言,觀察組均明顯短于參照組的,t=8.574,7.269;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應用于開胸術后患者氣道排痰護理中的效果滿意,能夠有效促進排痰,對維持呼吸道通暢以及減少肺部并發癥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易毅,張劼.振動排痰護理方案用于開胸術后排痰效果及預防肺部并發癥的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9(21):2674-2675
[2]?蔡颯.開胸術后氣道排痰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5):255-256
[3]?王凌瑞.為行開胸手術后的患者采用振動排痰機與人工叩背法進行排痰護理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