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歌唱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上課形式。但總能看到以下幾個課堂現象。
【案例1】
課堂上,教師用各種手段導入歌唱內容,提高學生的歌唱興趣,而學生還沒認真聽幾次,老師就急于教唱曲目,等到全體學生齊唱時,發現他們在節奏、音準等很多地方把握不到位。
【案例2】
課堂上,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能積極參與歌唱,感覺課堂氣氛也非常好,覺得每一位學生能準確地歌唱整首歌曲,可是等老師抽查個別學生演唱時,發現很多學生不敢唱,能唱的學生也是很小聲,不夠自信,“走音”問題很嚴重。
【案例3】
課堂上,當教師把整首歌曲教唱完后,組織全班同學一起齊唱時,總聽不到準確的節奏及音準,總有那么幾個學生跑調了。
從上面幾個案例來看,該如何改善學生“走音”現象?
一、教師培養學生重視聆聽,讓學生感觸音準
1 .多讓學生聽范唱
學生開始學唱新的歌曲時,先要靜下來用耳朵聽,不要急于演唱,聽完范唱后跟音樂默唱。教師使用正確的發聲方法并聲情并茂地示范歌曲,讓學生用心感受歌曲的情感和音色。
2 .學生聽要注重方法
在音樂課聽覺訓練時,要對學生提出訓練要求,比如重復出現多的歌曲,要求學生注意聽重復的地方,培養他們聽音樂找共同點的良好習慣。對音樂旋律進行記憶,則有利于對學生注意力集中的培養。
3 .把握歌曲旋律地聆聽
歌曲的旋律是整首歌曲的靈魂,是體現音樂風格、體裁、內容的重要元素。歌曲旋律的走向有平行、上行、下行,教師在引導聽歌曲時,應要求學生用心聽旋律的走向,分辨旋律的高低變化,這對學生能否準確唱旋律幫助很大。
二、教師運用不同的手段,讓學生掌握音準
1 .教會學生正確、科學地發聲
大部分學生因為小學音樂課老師沒教過科學的發聲方法,一唱歌就用“白聲”“喊唱”,也沒有學會用氣息支撐等,從而導致歌曲演唱極易“走音”。因此,在教學新歌前,可教學生用簡短而有效的發聲練習來激發他們興趣。這樣做能有效改善“走音”。比如初中生正處于變聲期,如果長期“大喊大叫”地唱,可用“聞花”來感受吸氣的狀態,用“吹蠟燭”的狀態來體會呼氣等,這些手段都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呼氣、吸氣及用氣息的方法 。
2 .利用“柯達伊手勢”練習法訓練音高
在身體的前方不同高低位置表示do、Re、Mi、Fa、Sol、La、Si 音名的高低,讓學生從視覺、空間能感受音高,這種方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對音準調整的一個身體語言形式,使學生從抽象的音高到直觀的感受。通過長期“柯達伊手勢”練習法訓練學生能一目了然地通過手勢找到準確的音高。平時的音樂課,可要求學生把歌曲的主旋律背誦下來。
3 .提升學生內心聽說能力訓練
音樂歌唱教學中,教師最怕學生音唱不準。平常我們經常用鋼琴帶學生唱 ,長期的習慣導致他們依賴鋼琴,只要鋼琴一停就不會唱了,教師應培養學生內心聽覺能力。在平時音樂課,用一些游戲手段來強化他們的聽覺能力。比如讓七個學生按音的高低站好,每個學生代表一個音,當老師彈到哪個音那個學生就站出來。這樣,經過長期訓練,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聽音的能力得到提升,歌唱的音準得到提高。
三、教師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穩固音準
1 .讓每個孩子有自信
有些學生天生五音不全,還有些學生天生聲帶閉合不好,影響發聲,像這一類學生需要教師給予足夠的鼓勵,在課堂上讓他們唱比較簡單的歌曲并給予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以后的課堂上更加大膽演唱。這類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注。
2 .將無形變有形
音樂是無形的,靠我們主觀去感受,所以在音樂課堂中,需要教師將無形的東西變成有形的東西,教師可以用手勢來讓學生來感受旋律線的高低。
3 .訓練學生準確吐字演唱
音樂教學是是情感藝術,是以情感染人,音樂課教學中,要以情感為導火索,當學生情感積極到位,對唱歌充滿動力,那么他們整個人興奮,精神集中,對樂曲的情感、音準、旋律就更加準確,歌唱起來“走音”的現象自然而然會就減少。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