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輝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要使學生向上,課堂就必須生長,猶如一棵樹,讓它扎根在肥沃的土地上,長得遒勁有力,郁郁蔥蔥。在展開數學教學的活動中,教師應當將數學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充分的結合,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對于數學問題的理解,并且將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于生活實踐之中。
一、創設情境生活化
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計更應走進生活,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營造一種富有生活情境的氛圍。通過實物演示、游戲、多媒體教學、動手操作等多種手段,精心巧妙創設生活情境,以此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北師版第十一冊第七單元的百分數應用(四)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儲蓄問題,教學時,從了解學生怎樣安排壓歲錢引入新課,出示銀行柜臺儲蓄情境圖和儲蓄賬單,結合具體事例,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引導學生分析它們之間的密切關系,推導出利息的計算公式。通過計算公式,學生可以意識到利息與本金、利率、存款時間等有著密切的關系,讓學生對儲蓄問題進行解決,能夠使得其具有這方面的經驗,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增強其數學學習的興趣。此外,還能夠根據自我的實踐經驗,使得問題解決更加的科學高效。教師應當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營造一種富有生活情境的氛圍。通過實物演示、游戲、多媒體教學、動手操作等多種手段,精心巧妙創設生活情境,以此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挖掘資源生活化
根據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要求,結合生活資源與數學教學的聯系,讓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感知他們的表象和本質,服務于數學教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數學思想。因此,數學問題生活化,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學生可以通過各類媒體,例如報紙,雜志等,獲得有關數學的生活信息,也可以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溝通等得到相關的資料,例如《百分數的意義》一課,學生們可以發現百分數存在于食品的成分表上,存在于服飾的小標簽上……學生活動最頻繁的場所是學校和家庭,因此,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善于發現家庭、校園中的數學資源并加以收集整理,使得數學課堂更加高效的展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意識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提升自我的數學素養。
三、課堂拓展生活化
數學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非常緊密,學生可以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捕捉到數學的獨特魅力,由此,學生會進一步增強其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數學教材在編排過程中也設置了許多有關數學的小知識,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教學《確定位置》時,在學生覺得“數對”的知識給我們生活帶來不少“紅利”時,誰發明的成為他們心中的謎,帶著學生的好奇,我用多媒體播放了笛卡爾感人的事跡:一天笛卡爾因為生病臥床休息,但是他的大腦卻一直沒有休息,還在反復思考一個問題,用什么方法才能把“點”和“數”聯系起來?突然他看見墻角上的一張蜘蛛網,于是在蜘蛛網的啟示下他用一對有順序的數對表示平面上的一個點,創建了直角坐標系,從此有了“數對”,他就是受人尊敬的法國著名數學家,也是解析幾何學奠基人之一。教育的核心是幫助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參與社會,學會做人,數學教育的關鍵是抽象的理論、符號向生活實踐的回歸。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能夠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而將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則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
四、設計作業生活化
生活化作業就是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作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在進一步體悟生活的過程中,完成相關任務。聯系生活實際,精心設計作業,引導學生把學習的新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應當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
事實上,數學思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學生愿意觀察,耐心觀察,就會有所發現。根據新課改要求,教師應當積極的結合生活資源與數學教學的聯系,讓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感知他們的表象和本質,服務于數學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的理念進行相關問題的解決。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努力在新時代下奔跑,早日讓素質教育走上“快車道”。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