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蘇 王立春
【摘要】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應用早期康復護理方法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于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進行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患者共112例,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成兩組,各5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方法。結果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給予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冠心病介入治療;生活質量;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2..02
現階段,冠心病已成為臨床高發病,冠心病介入治療對開通冠脈血管,幫助患者恢復心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如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患者后期康復,離不開專業細致的護理。早期心臟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1],涵蓋五大康復處方概念,包括運動、營養、心理、戒煙和藥物處方,其中運動處方是心臟康復的核心內容[2、3]。本文將在我院進行冠心病介入治療的1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在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應用早期康復護理方法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患者,均經橈動脈途徑穿刺,共112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齡42~76歲,平均(68.3±2.5)歲;觀察組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齡43~78歲,平均(69.2±2.7)歲。一般資料對比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護理。要求患者按醫囑參與適當的活動,為患者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對冠心病危險因素進行控制。
1.2.2 觀察組
給予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成立心臟早期康復小組,包括心內科專業護士、醫師、康復師、營養師等;對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包括實施步驟、內容、方式等。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的康復主要包括3個時期,Ⅰ期康復(院內康復期)、Ⅱ期康復(院外康復早期)、Ⅲ期康復指導(家庭康復期),其中Ⅰ期和Ⅱ期為早期康復[3]。具體干預方法及步驟如下:
1.2.2.1 早期康復護理評估
Ⅰ期主要是指術后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生活自理能力等進行評估。Ⅱ期主要是指對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進行預估,對其心功能、運動風險、運動耐量、心理及相關危險因素等方面進行評估,以便合理制定康復護理計劃。
1.2.2.2 早期運動康復護理
根據患者病情,有針對性為患者制定康復程序,堅持循序漸進。Ⅰ期康復主要是指導患者在CCU病房中參與低水平的1-3METs(代謝當量)活動,保持術側前臂抬高,做手指操,包括術側手指按摩、握拳數指、彈指、手指握放交替、手指爬行五個步驟[4],30~60分鐘做一次,每次3~5分鐘,直至穿刺點壓迫器完全解除。當患者回到普通病房后,可室內活動,根據患者運動反應逐漸增加患者活動強度,無不良反應,可進入下一階段訓練。Ⅱ期康復為出院至病情穩定時期。為出院患者建立門診檔案,定期隨訪,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氧訓練,如步行、騎車、做舒心操及太極拳等。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鐘,運動的強度以患者靜息心率增加20~30次/分,不引起胸痛、胸悶等不適為宜。
1.2.2.3 用藥管理
患者住院期間按醫囑給予抗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抗心肌重塑等藥物治療,觀察有無出血、干咳、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定期復查肝腎功能等;出院后建立檔案,定期隨訪,保證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1.2.2.4 飲食護理
Ⅰ期康復:由于術中使用造影劑,需增加飲水量,術后6小時飲水以3 ml/kg/h計算總量,分次口服,每次100~150 mL,關注患者尿量、腎功能及電解質;予低鹽低膽固醇飲食,少量多餐,多食果蔬及粗糧,防止便秘。Ⅱ期康復:為患者制定個性化食譜,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兼顧患者喜好;重視患者戒煙訓練,同時做好家屬教育,避免二手煙。
1.2.2.5 心理干預
采用暗示、松弛療法、心理疏導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確保能夠將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狀態消除,提升患者治療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回歸社會。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共6個維度,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1]。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0.0軟件,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具有康復時間短、創傷小及臨床治療效果顯著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冠心病治療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但無法將其危險因素徹底清除[6],也無法減緩動脈硬化病理過程,術后仍然會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亦會出現諸多的不良情緒,生活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需要將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冠心病遠期治療效果,作為術后需重點關注的問題[1]。給予患者早期心臟康復護理評估,按照五大康復處方的要求為患者制定個性化方案,完成對疾病潛在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重視運動康復的實施,有助于促進患者運動能力及耐力的提升,改善心肺功能,較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提升。
本研究顯示,進行心臟早期康復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在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給予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具有可行性,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梢?,將早期康復護理方法應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十分必要,值得臨床借鑒,而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繼續關注患者院外的Ⅲ期家庭康復,使干預更系統化,體現延續性。
參考文獻
[1] 孫黨紅,劉 菲,胡丹丹,等.早期心臟康復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病人生存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8,25(06):65-67.
[2] 吳 岳,李印慶.冠心病病人心臟康復護理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17,31(18):2180-2184.
[3] 趙喜娟,楊明瑩,吳光柳,等.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早期康復護理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2019,26(4):10-12.
[4] 郭金鵬,鄧 穎,吳立萍.改良手指操在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2):1456-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