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文件要求,聚焦無損檢測技術領域及遼寧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以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為核心,以“先進無損檢測實訓基地”建設為保障,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師、教法、教材改革,完善校企、校際協同機制,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全面提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質量。
【關鍵詞】創新團隊? 教材改革? 教法改革
2019年以來,教師、教材、教法之“三教”改革浪潮襲來,熱度漸增。“三教”改革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根本要求,是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方式由注重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的必由之路,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的重點內容。“三教”改革是當前職業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建成一支由學校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的,教學效果優良、改革成果突出、團隊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良好發展潛力的團隊。為進一步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一、先進無損檢測技術培訓基地建設
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依據國家標準,按照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實施要求,建立相應的無損檢測校內實訓基地。如借鑒企業車間布局和現場生產管理,校企聯合創建真實環境的車間式實訓中心。車間設有教學區、實訓區、配件展示區、資料區和材料室五個區域。
二、教材與教法改革
(一)教材改革
針對理化測試與質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以信息化立體教學資源為載體,以混合式教學為手段,將教材學習內容融入到專業虛擬仿真實訓室,以立體化、信息化、數據化的形式體現,建設對應課程的系列教材。
(1)微教材。以職業崗位核心能力教學點為單位編寫滲透檢測、磁粉檢測微教材,同步開發配套視頻課件、圖片等微教材可視化資源,滿足職業崗位要求。建設成的微教材將采取靈活的講解方式,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嚴肅的內容趣味化,書面的內容口語化,有利于掃清學生的自學阻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混合式教材。開發線上線下一體的混合式教材,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具有動態性及交互性的多種表現形式的教材資源共存,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校企合作開發混合式教材資源主要以文字、圖片、表格、音頻及視頻等形式呈現。
(二)教法改革
(1)模塊化教學模式。按照無損檢測崗位工作內容劃分課程模塊,突出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實現理化測試與質檢技術專業課程內容的共享。以無損檢測過程為導向,依據工藝操作種類進行崗位操作劃分技能模塊,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和實訓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綜合素質。對教師人員結構進行調整,柔性引進企業專家,建立校內、校外的優秀教師共同組成新的教師隊伍,實現課程、技能和師資的模塊化。
(2)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教學過程,實現一種既能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新型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由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持課前、課中、課后教與學活動的全面重組。
三、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
(一)對接職業標準,構建課程體系
結合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實際,以典型職業活動為線索確定專業課程設置,按照企業工作過程設計課程,以工作任務來整合理論和實踐課程內容,構建“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基本技能平臺課程+專業技能平臺課程+頂崗實習”四階段課程體系。
(二)對接崗位要求,實施專業教學
突出工作過程導向,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每一個學習單元由若干個來自于現場的工作任務組成,以學生為主體,在實訓基地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使用導學手冊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任務單和工作頁引領完成工作任務的計劃和實施;最后通過評價表完成對該任務的評價,評價上采用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相結合,自評、互評和教師(專家組)評價相結合。在教學設計上,評價項目融入國家職業標準和企業“6S”行為規范。。
四、師資隊伍建設
(一)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
組織教師學習、研討教育部相關文件,進一步轉變觀念,明確建設思路,要求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定期到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單位進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培訓,學習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考核體系標準,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雙師素質,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團隊。
(二)以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為主線,開展教師教學信息化能力提升培養計劃
制訂“學會一項新型信息化技術,運用一項信息化手段、設計一門課、建設一門課資源、參加一項大賽、獲得一項獎勵”六個一培訓計劃,進行團隊教師專業教學法、課程開發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及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等培訓工作,參加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提高教師在專業教學方法、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課程標準開發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團隊協作等能力。
五、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經驗成果
強化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職能,通過行業、企業、學院三方共同參與,進一步優化理化測試與質檢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行業發展方向及動態及時修訂專業教學標準,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機制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職業教育的多元辦學格局。結合學院已有的理化測試與質檢技術專業教學標準與資源,通過搭建網上交流平臺并面向全國進行推廣與培訓工作,形成職業資源向教育資源、行業標準向教育標準轉化。
參考文獻:
[1]薛珊.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7.
[2]蔣翀,費洪曉.基于 MOOC 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3).
[3]慕瑋,楊春平.論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整合的出發點及路徑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
作者簡介:魏同鋒(1982-),男,山東臨沂人,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無損檢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