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佰蕾
2016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肯定了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唯一以國務院法規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規范的一種辦學形式。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一體化,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網絡發達,信息迅速,校園內思想活躍、形形色色的觀念,各種各樣的文化, 思想矛盾與社會矛盾,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等各種新問題、新情況隨即出現,相互影響…………在相互交叉,互為交集的環境下,中外合作辦學要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的黨建工作,截至2018年6月,全國經審批機關批準設立或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共2800多家,在校生約60多萬人,畢業人數200多萬人,對我國的教育現代化、國際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背景下,黨的建設在中外合作辦學這個快速發展的領域里比較薄弱,甚至在個別院校是“沙漠地帶”、“無人區”。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不斷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的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尤其是2018年3月,中組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黨的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要堅持黨的建設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同步設置、黨的工作同步開展。按照誰舉辦、誰主責的原則,中方院校黨委是合作辦學黨建工作的責任主體,領導和指導合作辦學黨建工作。做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黨建工作,有利于在大學生中開展黨的方針政策、民族文化、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法律道德教育,提升黨員發展質量,也有利于達到占領教育主導權,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祖國國際化人才目的。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們的黨建工作,主要是在學生中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和加強。
一、加強全方位教育,進一步端正學生積極分子入黨動機
各院校在入黨積極分子選拔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有:學生入黨有功利性、有虛榮心、有從眾心理等方面,入黨動機上產生偏差,同時對大學生活存在一定的“依賴性、自傲、盲目自信理想化”。大多數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方面投入不或者黨建工作弱化,積極分子和黨員考察、培養、發展機制不健全等因素疊加,造成學生入黨動機不端正的現象。與此同時,結合中外合作辦學院校特點,學生畢業后有的前往不同體制的國家進行深造或就業。在對出國就業或深造的同學的調研中可以了解到,在學生中依然存在少量“出國與入黨相矛盾,成為黨員會降低被國外好大學錄取國外企業就業的幾率”以及“既然打算出國,那就沒必要入黨”等想法,降低了學生加入黨組織的積極性,因此,樹立端正的入黨動機在中外合作辦學院校中需要進一步加強。
通過培訓實例可以了解到,開展黨課培訓,邀請名師、專家和先進典型和模范進行講座等,開展黨務知識培訓,邀請名師進行生動的黨校授課等,能夠進一步起到幫助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的良好作用。其中最為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形式是學生個人心得體會與談心談話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收集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參加黨校培訓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心得體會,并與其開展談心談話,學生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了提升:
(1)提升對黨務知識的理解。從收集到心得體會的情況來看,參加黨課培訓和自主學習的學生能夠清晰的了解到黨課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對于黨史黨章黨綱等黨務基本知識,除了解之外,能夠更深層次的談好個人體會。
(2)加強支部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定期參加支部個人心得體會和談心談話會和等實踐活動,與新老黨員進行交流,對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活力、朝氣和青春感同身受。部分學生表示黨支部活動比想象中更加豐富有趣,能夠通過學習參觀等實踐活動更豐富的了解到黨的知識。
(3)端正入黨動機。牢固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是中外合作辦學院校開展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本次與積極分子及發展對象開展談心談話實踐活動,能夠了解到學生入黨立場更加堅定,動機更加單純,在政治上的追求更加明確。
二、加強思想政治課教育,提升黨課的趣味性和意義性
中外合作辦學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2003年國家頒布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明確要求:“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應當按照中國對同級同類教育機構的要求開設關于憲法、法律、公民道德、國情等內容的課程。”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對中外合作辦學領域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中組部、教育部黨組專門針對上述問題出臺了實施意見。2019年3月18日,習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思政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1)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建設,中外合作辦學院校由于其特殊性,較為缺乏專業的思想政治理論師資隊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多由輔導員或班主任組織開展,思政課教學統一由學校思政部教師教師進行講授。針對中外合作辦學地處中西方意識形態匯聚,學生思潮較為活躍的現象,講解中西方政黨對比等,豐富授課內容,堅定政黨自信,從政黨的起源、功能、政治結構、意識形態、自身建設等介紹中西方政黨通過豐富的實例內容將授課內容深入人心,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優越性,從而提升對黨的認同感并以此為依托進一步加強和凝聚“四個自信”意識。因此,針對思政課教師,中外合作辦學院系應進一步走開放路線,通過對比、總結、查找特點等方式,幫助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進一步端正入黨認識,不僅從思想上、意識上、還要從行動上進一步向黨組織靠攏。
(2)加強班主任、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攜手開展思政課教學。班主任、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學生事務工作者的雙重角色,具有相應的職業操守和服務精神,熟悉學生群體的情況和訴求。班主任、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合作教學,就是把思政課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把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和服務工作深度融合,不僅解決青年學生在大學生活、學業及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同時能夠及時有效地回應學生深層次的思想困惑等,內外兼顧,齊抓共管,強化協同,切實提高育人實效。
三、加強實踐教學占比,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
黨校教學,重在深入人心。院校應進一步推行多個平臺、多種形式的黨課建設,積極開展如參觀博物館、觀看愛國主義電影等在內的學習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另一方面,在考核方式上,高校應思考全方位的考核方式,將筆試答卷作為成績核算的一部分,與實踐教學參與情況進行混合考察,注重考察學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為學生留出談心得、談感想的空間,真正考察學生消化知識的水平和政治站位。
四、以黨建帶動團建,進一步擴大黨課培訓的影響力
黨課在中外合作辦學院校中主要承擔兩大功能,一是要做好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培訓,二是做好學生群體加入黨組織的敲門磚。在積極開展形式豐富、內容深刻的培訓活動之余,應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做好學生群眾的培訓教育工作。在黨課建設和黨支部活動中,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可考慮以黨建帶動團建,增設由積極分子、發展對象等組織的班級活動、團組活動,積極分子在群眾團體中發光發熱,從發展對象、積極分子的模范帶頭和先鋒學習,逐步擴展到全體學生共同學習,一方面進一步擴大了黨組織影響力,另一方面達到了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走得出、回得來”的當代優秀青年的目的,在黨校建設和管理機制中應注重早啟動、早選拔、早培養,重在質量、重在效率、意在未來。
正確處理本院校黨建工作和國外先進的優質資源引進、落地融合、辦學規模、質量效益的基本關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的現實問題。實現中外合作辦學完成規模擴大、外延式發展后,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上來, 以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增強服務意識,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助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全球一體化戰略。
參考文獻:
[1]閆海波.探析中外合作辦學中的黨組織建設[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12):91.
[2]周國軍.以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全過程全景化培養英語和專業雙能醫學人才[J].科學中國人 , 2017(12).
[3]張紹榮.論高校黨建工作與高素質大學生的培養[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
[4]王興杰,陳小鴻.論高校黨建育人[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5]王碧宏.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思路[J].湘潮,2010(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