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軍隊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軍隊裝備采購審價工作也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審價能力偏弱、審價監督弱化等問題制約著軍隊裝備采購系統的科學化發展。將社會審價機制引入到軍隊裝備采購當中,是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軍隊裝備審價能力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部隊采購;社會審價;監督機制
一、社會審價機制在軍隊裝備采購中應用的必要性
1.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客觀需要
將社會審價機制引入軍隊裝備采購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國防力量的不斷提高,群眾路線在軍隊建設中的實踐進一步落實,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被提了出來,這也是我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同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軍隊裝備采購中引入社會審價機制能夠調動地方優質資源為軍隊提供專業服務,這種方式也能夠不斷拉近軍民之間的距離,對于現代強軍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2.是提升軍隊裝備審價效率的必然選擇
軍隊裝備審價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當前我國軍隊裝備采購中的主要形式是依托采購機構成立采購小組,審價則是由采購機構成立的審價小組來進行。采購組既是采購環節的執行者也是價格審核的監督者,這種情況導致了軍隊采購效率的遲滯。在軍隊裝備采購中引入社會審價機制既是對市場經濟在軍隊管理中的應用,也能夠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格局。通過社會審價機制的介入,能夠有效地實現裝備采購過程中的評審分離,不斷提高裝備采購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保障軍隊裝備采購工作的工作質量。
3.為軍隊裝備審價應用提供了良好基礎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審價工作的水平也進一步提升。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從事價格咨詢、論證、評估的經濟組織共有三萬余家,相關從業人員共有三十余萬人,這為軍隊應用社會審價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軍隊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考評等方式針對這些公司和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通過資質認證以及資源對接等模式將社會力量轉化為軍隊裝備審價工作的參與者,不斷充實軍隊裝備審價工作的實力。
二、社會審價機制在軍隊裝備采購中的應用現狀
1.參與資質良莠不齊
盡管社會審價機制較為完善,但是在軍隊裝備采購中的應用卻較少,首要制約因素就在于社會審價機構參與資質良莠不齊。有過軍隊裝備審價參與工作的社會機構占比不多,尤其是在涉密軍工方面更加是所占較少。審價公司同時有工程造價執業資質、注冊會計師、注冊造價師等專業素質人員的占比也不大。加之軍隊的特殊性,審價公司需要對《軍品定價議價規則》進行一定的了解。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審價公司數量較少,這也是軍隊裝備審價工作難以引入社會審價力量的關鍵因素。
2.可借鑒經驗較為匱乏
盡管引入社會審價機制能夠提升軍隊裝備審價的工作效率,但是在整體軍隊裝備審價工作中可借鑒的經驗較為匱乏。目前在軍隊部分裝備采購過程中,盡管采購部門多次發布公告,但是參加報名的工程造價機構非常少,而有部分軍隊裝備采購工作由于競標企業不足直接導致社會采購工作停滯。除去少數社會審價工作機制相對較為完善,但是整體而言社會力量介入不足,審價機制還存在著封閉性的情況,由于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社會審價機制開展起來困難重重。
3.監督反饋機制尚不完善
軍隊的特殊性質要求在裝備審價方面將會更加嚴格,然而由于現階段存在著軍隊裝備審價和監督主體同一的情況導致權力尋租情況時有發生,引入社會審價機制也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軍隊裝備審價工作的科學化。但在軍隊將裝備審價工作委托給社會機構的成效上看,依舊存在著監督反饋機制不完善的問題。針對社會審價公司參與的工作,軍隊審查的方式主要是受托單位自行抽檢、復核,或是委托第三方進行復審核查。軍隊內部在監督手段上的單一導致社會審價力量參與到裝備審價工作后的評估效果不明顯,復核偏差率居高不下直接導致社會審價力量參與軍隊裝備審價工作存在諸多障礙。
三、完善軍隊裝備采購中引入社會審價機制的對策
1.分層遴選,選擇試點進行試驗
為了更好的完善社會采購機制引入軍隊的工作,有必要采取試點引路的形式,逐步完善社會審價機制和軍隊裝備審價工作的對接融合。軍隊裝備采購管理部門可以公開征集社會審價機構,前期采取遴選的形式建立起社會審價公司目錄,初步探索出審價計費標準。軍隊裝備采購部門可以針對近五年內軍隊簽訂的采購合同進行分析,根據標的物的不同劃分不同的合同類型。通過對不同標的物進行分類,軍隊裝備采購部門可以細化采購合同的,在試點內引入社會審價機制。
2.嚴格準入機制,審查機構資質
軍隊裝備采購的特殊性要求社會審價力量在參與過程中既要精熟裝備分析和服務造價,也要對軍隊裝備采購工作進行了解。因此軍隊裝備采購部門要嚴格準入機制,審查機構資質,相關從業人員既要擁有注冊會計師等從業資格證書,又要兼具注冊造價等操作能力。同時,軍隊裝備審價工作要求從業人員還需要對《軍品定價議價規則》進行了解,軍隊裝備采購部門可以對從業人員進行考核,提高準入門檻,加強專業能力的培養。
3.把控審價質量,完善監督機制
監督管理機制是保障軍隊裝備審價工作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針對軍隊裝備審價工作和監管主體重合的問題,軍隊裝備采購部門可以通過引入社會審價力量的形式提高采購工作的透明度。軍隊裝備采購部門可以派出專業人員與社會審價機構組成審價工作指導組,對整體審價過程采取內部和外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監督。由于很多社會企業沒有進行過軍隊裝備審價工作的經驗,軍隊裝備采購部門可以在試點派出審價專家,對整個裝備審價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在事后也可以由聯合督導組進行成果復核。
軍隊裝備審價關系著軍隊裝備采購保障工作的有序進展,將社會審價機制引入軍隊裝備審價工作當中,能夠進一步提高軍隊裝備采購的科學化、標準化、透明化。社會審價機構在參與軍隊裝備審價工作的同時也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審價能力,推動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威,梁濤,楊光,張浩然.軍隊采購引入社會審價力量機制探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9(08):66-67.
[2] 朱建國.完善裝備價格管理體制應把握的幾個問題[J].軍事經濟研究,2008(09):37-38.
[3] 許伯利.建立物資采購審價機制? 強化產品成本效益觀念[J].船舶物資與市場,2002(06):36.
作者簡介:任開成(1976年-),男,漢族,黑龍江五大連池,高級會計師,單位:海軍某代表室,本科,財務審計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