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
摘 要:對于企業來講,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要對創新予以高度重視。文中,結合共青團“五小”創新工作,對如何用“小創新”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創新;企業;人才
偉大的時代,總是激蕩著創新的色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作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重大判斷,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確保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一直以來,礦井堅持以安全提質增效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以現場難題為課題,以成果的推廣應用為重點,充分體現崗位創新和實用實效特點,推進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標準和理念的提升,讓我們擁有了更加廣闊的視野。正是基于不斷提升的理念和標準,不斷推進科技進步,不斷完善適應礦井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不斷提出符合科學規律、經濟規律的發展政策,企業才一路攻堅克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一、創新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創新提升理念。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縱觀張集礦的發展歷程,創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多年的創新實踐提升改變了傳統煤礦管理理念。新時代的快速發展、裝備水平的快速升級換代、管理規模的提升、效率效益水平的不斷提高,讓傳統技術和工藝無法實現的夢想變成可能。
創新贏得發展。一是實現了礦井自身的發展。礦區規模、產量規模、效益貢獻長期穩定在集團公司、煤業公司前列。二是為集團公司轉型發展積累了經驗。從張集礦建井、投產、到二水平延深,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貫穿始終,都對集團公司發展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張集礦的人才、隊伍和技術也為集團公司新時期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造就人才。創新為人才搭建了一個超越自我、成就事業無比寬廣的平臺,為礦井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鍛煉和培養了一支素質高、質量優的專業技術人才、優秀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
創新提高效率。目前,張集礦煤巷掘進現采用的是綜掘機+錨桿臺車+履帶鉆機+自移機尾,生產效率處在本土煤業前列,但是與行業先進還有差距。巖巷掘進、巷修設備、永磁電機、變頻一體機、綠色環保機械裝備等等,這都是我們需要對標先進、未來發展的方向。
創新創造效益。一是技術創新與經營管理緊密結合,優化簡化系統、科學合理支護,從源頭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了經濟效益。二是增加職工收入,職工工資在集團公司、煤業公司政策的支持下也在增加。三是創造了社會效益。礦井投產以來,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杜絕了各類重大安全事故,煤炭產量連續十三年保持千萬噸以上水平。同時,創新也拉動了地方經濟增長,先進的創新經驗帶動了地方礦井發展,也為地方政府帶來大量的稅收收入,激活了地方經濟發展。
創新塑造品牌。敢于創新、善于創新讓張集礦在一些工作上取得了一些經驗、成績,得到了集團公司、煤業公司的認可和肯定。礦井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煤炭“雙十佳”礦井、煤炭工業文明礦井等100余項榮譽稱號。特別是建黨95周年之際,經省委組織部考核推薦,張集礦黨委被中央命名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在集團公司歷史上是第一次,在全煤系統唯此一家。
二、創新發展的目標和追求
從圍繞解決安全生產經營的實際問題,服務于安全生產和降成本、保質量、提“雙效”等方面開展“五小”創新工作。
一是轉變生產方式,推進“四化”融合。按照集團公司和煤業公司關于生產方式轉變相關要求,結合張集礦采掘開修安+機電運輸、信息化建設“5+2”系統升級的實際,落實各專業推廣應用清單,推進生產方式轉變。繼續實行相關激勵政策,鼓勵基層單位主動使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突出“小改小革”特點,進一步細化、規范評選標準,推動生產效率效益雙提升。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生產任務目標。
二是堅持對標管理。建立專業效率提升相應的制度激勵約束機制,通過煤業公司的季度專業效率考核評比,積極向先進兄弟單位對標學習,分析存在的不足,找準問題癥結,明確努力方向。
三是盤活人力資源。堅持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以崗位整合、崗位承包、業務承包等形式,實行“操檢合一”“一人多崗”“一專多能”;建立技術進步、裝備升級、系統優化與崗位優化設置、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聯動機制,合理設置崗位,配置人員。
牢固樹立“0+1”“99+1”“100+1”的創新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走好創新“先手棋”,激發礦井活力,催生發展動力。
一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按照煤業公司要求,認真做好組織管控模式調整和人力資源薪酬改革,通過體制機制的重大變革,使管理方式更加科學、員工激情更加飽滿、礦井發展更具活力。
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通過設立創新獎勵專項基金、以完成人姓名命名創造成果、實行創新工作積分制考核制、拓寬創新人才的晉級晉職通道等激勵方式,調動全員創新的積極性;創新需要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擔當,應允許失誤、寬容失敗,鼓勵各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銳意改革、大膽嘗試。
三是加強理論創新。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黨的建設、礦井的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難點、熱點,加強總結提煉,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創建新理論,形成一批具有張集特色的創新理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