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川 李雪 王睿 王恒 楊琴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地熱資源是重要的綠色清潔能源,德陽地熱水有利勘探區堅持綠色生態、因地制宜的理念進行開發利用,對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當地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本次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對德陽市現有的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政策進行綜合評估;通過訪談調查了解震后德陽市旅游經濟發展狀況。通過綜合分析,認為德陽市美麗鄉村建設應加快區域內資源融合,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口碑品牌、開拓多元市場。
關鍵詞:鄉村振興;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德陽市
一、引 言
(一)調研背景
習總書記曾說:“鄉村處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末端,是我們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對我國新時代“三農”發展進程具有里程碑意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第二個百年目標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也是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之際。因此,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要不斷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貫徹“以人為本、利民為本”的宗旨,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秉承綠色生態、因地制宜的理念,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隨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及鄉村振興對能源尤其是綠色能源的需求,我國地熱資源逐漸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地熱資源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可持續使用的能源,在資源開發和利用對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地熱資源產業尚處于初期階段,市面上常見的開發利用以供暖、溫泉、旅游、溫室種植、水產養殖等直接利用方式為主。
四川省德陽市自2015年起,圍繞“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規模化”這一主題梳理篩選項目,完善配套政策,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同時,德陽市自2018年以來,緊緊圍繞全市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核心目標,結合“雙圈層”農業大環線統籌規劃,全年共創建260個宜居示范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基礎。為推動構建德陽市鄉村振興長效機制,促進德陽市打造綠色現代農業、生態宜居鄉村樣板,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綠色能源助力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構建美麗中國”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德陽市,深入挖掘德陽市現狀,結合當地能源資源優勢,精準配對德陽地區地熱資源的合理有效開發,進一步推動當地生態保護、旅游業發展等,將鄉村振興背景下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一體化融入產業發展,促進德陽市能源新發展,助力德陽市鄉村振興。
(二)調研目的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通過開展對鄉村振興背景下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一體化的研究,切實了解德陽地區震后二次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結合綿竹市廣濟地區能源供給形式,利用綿竹市地熱水有利勘探區低溫對流型地熱系統與鄉村產業發展的結合,做到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在優化農業結構上尋求新突破,并有力助推鄉村振興,為鄉村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三)調研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地熱作為一種綠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地熱能可有效地降低常規燃料需求和二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大氣污染,符合環保工藝要求。由于地熱資源具有儲量大、分布廣、清潔環保、穩定性好、利用系數高等特點,德陽地區通過對當地地熱資源的合理有效開發,可扎實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的生態保護、旅游業等的發展,對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當地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二、調研概況
(一)調研對象
為了解德陽市鄉村振興與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相關工作情況,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主要調研地點包括:德陽市漢旺鄉地震遺址公園、廣濟1井、麓棠溫泉酒店、麓棠村村委會、麓棠鎮人民鎮府、中國玫瑰谷。
(二)調研內容與方法
1.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通過走訪當地政府、村委會以及當地居民,主要圍繞鄉村振興背景下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一體化研究的相關內容進行,具體涵蓋產業、生態、地熱資源勘探、鄉村治理以及相應政策情況等內容,全面了解綿竹市不同主體對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和鄉村振興的認識情況。進一步了解居民居住情況、村民生活水平、行政區劃分情況以及鄉村文化發展等,綜合評價村莊的發展條件,初步分析村莊經濟社會發展、能源環境狀況。
2.調研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制定調查問卷,對居民就當地鄉村振興背景下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相關政策措施的了解、參與、認知評價進行統計,分析不同個體之間性別、年齡、學歷、政治面貌、家庭收入的差異在對相關政策了解程度及滿意程度上的反映情況。本次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方式,發放紙質問卷60份,其中,剔除年齡16歲以下、問卷結果明顯不真實(全部選擇第一個選項等)及遺漏關鍵信息或問卷作答空白率高于10%的非有效問卷,共剔除6份。因此,實際收回有效紙質問卷54份,比例達到90%。
(2)訪談調查法
實踐團隊訪談員于麓棠鎮人民政府與當地主要負責人、于麓棠鎮麓棠村與當地村委會干部開展座談交流會,與麓棠溫泉酒店經理、綿竹市廣濟地區熱資源勘探開發1井主要負責人、農業公園和農家樂等農村新行業就業創業人員以直接交談的方式收集材料信息。本次訪談調研過程中,累計開展2場座談會,訪談政府干部及村干部9人,訪談農村新行業經營主體5人。
三、調研結果分析
(一)問卷調查過程分析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與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視角,以村民及其他涉農人員作為研究參考對象,實踐團隊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現有的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政策進行綜合評估,并以個體差異分類,分別對鄉村振興政策及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滿意度進行測評對比分析。
1.理論假設
由于村民對當地政府鄉村振興政策及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滿意度同時受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制約,故引入村民個體差異的指標來分析農民對政策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提出以下理論研究假設:
假設1:村民對當地政府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認知度和現有政策的滿足度具有正向影響。
在此,假設村民對當地政府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認知度越高,具體表現在對鄉村戰略越了解,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帶來影響的相關問題態度越明確,就會對當下當地政府依據地方現狀做出的一系列鄉村振興政策措施了解越詳細,則表示政府當下所做的鄉村振興工作可以提高農民對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滿足度。
假設2:個體差異的客觀情況會對村民的政策滿足度有正向影響。
在此,假設村民年齡越大,對政策滿足度越高。原因在于年齡越大的村民對政策的關注度相對越高,從而對政府所做工作感受性越強則滿足度越高,同時年齡越大的村民對政策滿足度的期望相比年輕人而言普遍偏低,更易達到知足狀態從而獲得滿足。假設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月收入越高的村民對政策的滿足度越高,原因在于高學歷與高收入及對政策的高關注,通常更能理解政府下發政策并從中獲得滿足感。
2.模型設計
關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當地居民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了解情況問卷調查,假設居民“政策滿意度”影響函數為:居民“政策滿意度”=F(個體差異,政策關心度、評價),即:
Y=F(I1,I2,I3,I4,I5,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
其中,Ii(i=1,2,3,4,5)表示居民的個體差異指標。Xi表示居民對政策滿意度指標,其中基本民生政策指標、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指標分別表示為Xi(i=1,2,3,4,5,6)、Xi=(7,8,9,10,11,12,13,14),詳見表1。
在調查問卷中,為了解居民對政府政策與地熱資源關心程度設置“您對鄉政府的工作是否關心”,“您對地熱資源是否關心”兩個問題,提供“1=從不關心,2=很少關心,3=不確定,4=較關心”,“5=一直關心”,詳見表2、表3。關于居民的“基本民生政策滿意程度”,設計有“您對家鄉的交通條件變化是否滿意”,“您對近幾年農產品的收購途徑以及收購價格是否滿意”,“您對當地就業環境是否滿意”等問題進行總體滿意度評測,設置有“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不確定,4=滿意,5=非常滿意”五個選項;關于居民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滿意程度”,設置有“您對‘地熱資源的開發可以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是否同意”,“您對‘地熱資源的開發,可以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持怎樣的態度”等問題進行總體滿意度評測,設置有“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確定,4=同意,5=非常同意”五個選項(問卷問題設置認同程度與政策滿意度呈正相關)。對54份有效紙質問卷,滿意度相關問題(7-11題,13-19題)所有選項進行整理分析,詳見表4。
3.數據分析
由表2看出,在五分制下54名受訪居民對鄉政府政策的平均關心度為3.556,折算成百分制計數對應為71.1%。可發現受訪對象整體對目前鄉鎮政府的具體政策介于“不確定”與“較關心”之間。與表3所反映整體居民對地熱資源的關心了解程度3.481基本一致。
結合表4,在五分制下54名受訪居民對鄉政府政策的平均滿意度為4.031。五分制下二分選項占總選項的4.94%,一分選項為0。說明目前當地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效果較佳,對政策落實的最終結果較為滿意,同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政府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圍繞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實施的政策符合當地發展情況,順應民心,效果較為顯著。
4.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就村民和其他涉農人員對鄉村振興政策及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滿意度進行分析,以“鄉村振興背景下當地居民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了解情況問卷調查”的微觀調研數據為基礎進行基本判斷,最終對提出的兩種假說有以下分析:首先,村民對當地政府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認知度和現有政策的滿足度具有正向影響,即村民對當地政府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認知度越高,評價越滿意,越認可政府出臺的政策方針,對當前政策的訴求就會相對偏低,更加信任當地政府工作,反之亦然,假設1得證。其次,村民的個體客觀差異對政策滿意度并沒有顯著影響,假設2得以解釋。此外,根據問卷調查,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化農業轉型,農民從親自下田農作轉變為土地租賃收取租金。最終問卷調查法研究結果表明,政府應多從村民本身的需求出發,結合當地有利資源,制定“以人為本,利民為本”的高效鄉村振興政策。
(二)訪談調查結果分析
目前,四川省地熱資源的利用方式包括醫療保健、水產養殖、溫室種植等,其中,醫療保健是四川省地熱資源主要的利用方式。德陽市主要以醫療保健為主要方式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將溫泉文化揉入文化振興,推動產業振興,以地熱資源為契機主動引進企業,讓人才愿意主動來,帶動人才振興。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實踐團隊展開圍繞當地鄉村振興現狀及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訪談調查。
1.德陽市綿竹市地熱資源現狀及其與產業振興融合情況
本次調查地點主要為德陽市綿竹市,綿竹市地處川西平原西北邊緣的龍門山脈中段。該市廣濟地區的地熱系統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層狀+帶狀混合類型熱儲的中低流型地熱系統,形成于正常偏低的區域地熱背景上。地下水深循環作用將龍門山地殼淺部3000m左右熱量帶到龍門山山前排泄區,形成具有開發價值的地熱田。其地熱水的補給來源在龍門山區,在山前排泄區的斷裂交匯處,部分地熱水聚集成藏。由于受到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和斷裂的繼承性活動,溝通了地下水的運移通道,儲集空間保持或擴大,使地下水保持活躍。因此,綿竹市廣濟地區具有較好的勘探開發前景。
2.德陽市產業融合發展與震后經濟發展情況
德陽市搶抓鄉村戰略等機遇,發展“一城兩帶一環三廊”的旅游發展格局,加快了德陽市發展特色鄉村文化旅游產業。德陽市自震后2008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旅游人次達2048.87萬人,平均每年旅游總收入達158.58億元。旅游總收入從2008年的24.4億元漲至2019年的458.7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次數由2008年412.3萬次上漲至2019年4949.5萬人次。總體來看,旅游業在德陽市經濟發展方面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且德陽市旅游業發展趨勢良好。
此外,經與麓棠鎮人民政府交談了解,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對綿竹各行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和破壞,使經濟增長速率降低的同時,也新引入了一批投資,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拉動效應。震后,經歷救治安置和恢復重建,政府因地制宜開設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引入銀谷集團等大型企業,與政府合力打造德陽市沿山鄉村旅游業,給老百姓提供就業機會,拓展村民個體產業鏈。
德陽市綿竹市沿山鄉村旅游帶融鄉村旅游、溫泉度假旅游、地震遺址旅游以及新農村建設開發項目于一體,符合科學發展觀,以調整沿山農業產業結構、幫助沿山農民增收致富、實現沿山區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發展鄉村旅游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特色發展道路,并取得顯著的經濟效應。
(三)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雖然德陽市鄉村振興已取得良好成效,且具有較大地熱資源開發潛力,但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和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地熱資源利用模式單一,開發利用程度低、規模小。根據走訪當地政府并對鉆井平臺進行實地考察發現,德陽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方向主要是醫療保健,例如溫泉度假村,存在著模式利用單一的問題。川西包括德陽市在內的地區天然地熱點數量較多,地熱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已開發利用的地熱點規模普遍偏小,浪費現象相對嚴重。
其次,地熱地質條件研究程度低,成井工藝落后。因政策、體制、技術條件等方面因素,德陽市地熱地質條件研究程度相對較低,研究工作啟動較晚,技術人員相對較少,致使成井工藝相對落后。
最后,鄉村旅游企業整體推廣程度低。德陽市鄉村企業推廣多數止步于市級層面,鄉村旅游以周邊游、本地游為主,跨省旅游數量相對較少,鄉村旅游宣傳度較低。
四、綠色能源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
(一)美麗鄉村建設基本對策思路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明確振興鄉村是為了誰。鄉村發展的本質是人的發展,在鄉村振興發展及地熱資源勘探開發的過程中,政策制定對于地區人民經濟發展的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促進德陽市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需要德陽市加強政策扶持。
(二)發展區域內資源融合
應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相協調。基于德陽市獨特的地熱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德陽市地熱資源,拓展德陽市地熱資源利用方式。除現已基本成熟的溫泉文化類產業,可發展溫室種植、水產、保健等,尋求合理的產業定位,依托沿山旅游資源,進一步抓好農旅、文旅、林旅等產業融合發展,塑造區域內資源融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科技攻關,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
抓住人才才能贏得未來。德陽市應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以產業聚集人才為支撐,努力開創德陽市現代化生態經濟新局面。開設人才引進新途徑,并完善相關人才引進體系,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打造人才引進品牌,吸納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隊伍。同時,鄉政府可以通過積極開展培訓班級,定期邀請各類行業專家前來指導,以此提升當地村民的綜合素質,努力培育打造美麗鄉村的“土著”建設者。此外,地熱資源勘探開發此類科技開發既需政策激勵扶持,也需要研發和形成地熱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系列,依靠科技創新,降本增效,為地熱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四)打造品牌,開拓市場
據訪談調查及實地考察,以德陽市綿竹市為例,在鄉村旅游經濟方面投資巨大,傾力打造麓棠溫泉酒店、中國玫瑰谷、茶葉廠、雙江皮蛋等鄉村企業,同時帶動各類小型鄉村特色企業如農家樂、鮮花園等穩步發展。
因此,要做到鄉村企業標準化設置、規范化管理、品牌化營銷、產業化經營,以穩住現有市場,打造口碑品牌。此外,要堅持規劃先行,強化資金支持,以加大鄉村項目建設力度,通過連點成線,連線成面,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借機開拓市場,不斷拓寬轉型發展新路子,促進德陽市旅游發展新突破。
五、結 語
德陽市地熱資源潛力大、前景廣闊,但由于地熱開發應用技術缺乏、地熱開發成本高、利用方式單一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德陽市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根據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中所得鄉村振興背景下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一體化現狀及存在問題,建議重視區域內資源融合,推動產業發展;建議進一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保障德陽市發展活力;建議以創新為引領,不斷提升鄉村旅游新品質,以打造口碑品牌,開拓市場。
參考文獻
[1] 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N].人民日報,2014-03-19(05).
[2] 王勁松,季嘉恒.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利用前景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21):234.
[3] 羅慧芳.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和產業發展研究[J]. 中國市場, 2015(52):197.
[4] 王靜, 劉靜, 肖友華. 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民對財政支持三農政策的滿意度分析——基于山東省的問卷調查[J]. 財經理論研究, 2020(2):46.
[5] 溫鵬. 論四川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建議[J]. 水電站設計, 2015(3):37.
[6] 孫光旭. 廣濟—洛水地區龍門山前緣溫泉形成機制及勘探前景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學, 2013.
[7] 石會娟,李占祥,劉慈萱,劉波. 城郊融合類鄉村產業振興思路探討——以西安市雁塔區三兆村為例 [J]. 城市發展研究, 2019(S1):103.
作者簡介:楊川(1991-),男,漢族,四川遂寧人,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政治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
李雪(1990-),男,漢族,四川安岳人,內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政治社會學、社會治理。
王睿: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本科生。
王恒: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本科生。
楊琴: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