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中會 張麗艷 呂延順
摘 要:在我國快速發展過程中,科技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以新興技術為依托的融媒體應運而生,縣級廣播電視臺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縣級廣播電視臺要在發展中采取積極措施,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創新縣級廣播電視臺發展模式。本文結合實踐,圍繞縣級廣播電視臺的發展,就如何推進媒體融合進行分析。
關鍵詞:縣級廣播電視臺;融媒體;發展探究
引 言
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及移動技術快速發展,平板電腦和手機等移動終端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帶來嚴峻挑戰。現如今,全國各地都成立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新媒體融合趨勢下,縣域廣播電視的功能如何定位?縣域廣播電視與基層受眾“最后一公里”的通道作用如何進一步發揮?本文就此展開探究。
1新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的必要性
新媒體發展過程中,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渠道更加多樣、信息的容量也更大,單一的文字或圖片信息已無法滿足受眾的多樣化與分眾化的需求,隨之而來的媒介產品也急需進行融合升級。傳播內容整體上演化出碎片化的特點,且多樣化的信息與分眾化的需求并不沖突,整合各類資源,實現多類信息的同平臺呈現,兼顧分眾化的使用需求,是在內容層面上進行融合的必經之路。呈現形式上,媒體產品的發展實現了從大屏化到小屏化乃至分屏化的轉變,完成了文字、圖片、視頻的遞進發展與融合呈現,信息形式的融合也是基于移動端傳播的新形態。在傳播渠道上,整合各類資源,提升采集與分發效率,鋪開多條呈現通道,是信息內容與傳播形式融合的基礎條件。對地市級傳統媒體而言,在“互聯網+”時代若不進行自我革新,趕乘媒體融合的浪潮,前行之路將可能愈發艱難,但地市級傳統媒體的融合之路卻較多受內因和外因的影響而進程緩慢,主要因素在于:第一,理念落后,地市級傳統媒體雖然已經邁出了媒體融合的步伐,但是在理念上并未發生轉變,仍在用傳統媒體的思維運營網站、微信、微博等,使之披著新媒體的外衣卻更像是報紙或者廣播電視的翻版,是缺乏互聯網化的媒體產品。第二,平臺建設滯后,新媒體平臺是融媒體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而實際運營中部分地市級傳統媒體的統一運營平臺和與之匹配的工作機制的建設不完善,大都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第三,運營模式落后,受移動互聯網而生的自媒體沖擊,傳統媒體的廣告業務營收呈現出斷崖式下滑,盡管許多地市級傳統媒體成立了新媒體部門,但卻未能找到相匹配的市場化運營模式,使其非但未能創造新的活力,反而需要不斷為其輸血。在4G時代,高速網絡與信息多樣化帶來了傳播領域的新變革,5G時代的開啟,將巨大而深刻地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推動一場全新的信息革命,媒體融合將是必經之路。傳統媒體尤其是地市級廣播電視臺在4G時代的融合實踐有著怎樣的經驗,面對5G時代又將如何進一步實現轉型發展,都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2縣級廣播電視臺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戰路徑
2.1新舊媒體深度融合,提升行業競爭力
新聞編輯轉型需要借助新舊媒體融合所發揮的力量,因此媒體深度融合對于新聞編輯轉型具有積極意義。在轉型的過程中,應該很好地對媒體融合有一個預先把握,把握好轉型的尺度,做到新舊媒體理念、思想上的一致性,這是融合的必要基礎。另外還要對新聞編輯業務進行重新評估,當存在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整改,最重要的是,要在本質上認識到媒體融合的重要性,為媒體轉型貢獻出積極力量。在微信、微博、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并不會徹底消失,采取新舊媒體創新性多樣化深度融合,互相彌補缺陷,形成共同優勢,才能創造出更加受眾的新聞,為人民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為新聞媒體行業的長久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
2.2加快信息化建設,重視全媒體人才培養
一是推動全時空融合。要對新聞媒體的本體進行嚴格審視,逐步將傳統傳播觀念轉變為全時空的表達。全天、立體表達已經成為電視新聞生產創新的重要方向。因此,新聞信息傳播必須以互聯網和媒體技術為重要支撐,以有效滿足人們對新聞信息的碎片化獲取和閱讀。另一方面,新聞在生產環節也要逐步突破時間、范圍和領域的限制,走向跨時間、跨地域、跨行業的生產模式,滿足用戶的需求。二是加快對新興技術的融合和掌握。為適應新時代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趨勢,縣級廣播電視臺的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掌握傳統的媒體技術,還需要加強對新媒體、融媒體技術的掌握,為自身素質的提升和廣播電視臺的融媒體發展提供人力支撐。三是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對縣級廣播電視臺來說,要做好媒體工作,首先必須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理論功底,一方面,工作人員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傳播理念,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廣播電視臺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使員工具備全局意識,始終堅持正面報道、正確引導輿論。
2.3創新廣電節目,順應時代發展
在新媒體時代,縣域廣播電視若想對自身的形象進行提升,需進一步擴大自身覆蓋面,以受眾為核心,更好地滿足受眾的觀看需求,這是一項重要的舉措。在此基礎上,還要求縣級廣播電視在對節目進行編輯及制作時注重創新。在程序的早期計劃中,需確保內容貼近當前情況,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和文化等各個方面,呈現出節目的時效性和溝通形式的新穎性。《希望田野》是建甌市廣播電視臺順應“鄉村振興”時代大背景而創建的一檔對農節目,節目以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農業為指導思想,以服務農村、關注“三農”和城鄉統籌發展為節目定位,采取主持人與聽眾、嘉賓參與互動的形式,為農民朋友及時傳遞農業政策信息,傳播農業技術經驗,提供各類致富就業信息,曾榮獲福建省廣播新聞獎優秀欄目一等獎。
2.4建媒體融合編輯體系,激發行業活力
構建媒體融合體系的重要方法是擺脫媒體融合本身體制方面的限制,這樣才能激發融媒體行業的更多力量。由于企業轉制改革不夠全面,傳統媒體企業發展中受到阻礙,未能夠成功地面向市場。因此,在轉型過程中還要注意改變企業的經營理念與經營方式,保證資金與市場兩者相互對接;加大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力度,提升行業隊伍的綜合素質,夯實融合發展根基;提供政策上的支撐,進一步的拓寬資金渠道,全面助推新媒體良性發展;創新管理體制,構建新聞編輯體系,實現新聞的優質、便捷、創新。
結 語
站在技術高速發展與變革的時代大背景下,作為主流傳統媒體的地市級廣播電視臺,需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脈搏,主動出擊進行探索與創新。在4G時代向5G時代邁進的過程中,地市級廣播電視臺雖不斷探索實踐出了自己的媒體融合道路,在這個過程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地市級廣播電視臺仍需不斷進行新的探索與實踐,迎接5G時代的浪潮,進一步推動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文東.縣級廣播電視臺如何推進融媒體發展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18).
[2] 翦小紅.縣級廣播電視臺推進融媒體發展的方案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15).
[3] 劉文.縣級廣播電視臺如何推進融媒體發展分析[J].科技傳播,2018,10(21).
[4] 律丹.縣級廣播電視臺如何推進融媒體發展[J].中國有線電視,2018(08).
[5] 吳曉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路徑探析——由“鶴山模式”媒體融合發展之路引發的思考[J].中國有線電視,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