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嘉
摘 要:隨著小康社會的發展,對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頒布,我國體育健康發展工作進入新時代,文章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背景下對農村休閑體育為例,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演繹等研究方法,圍繞經濟發展不發達等地區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現狀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背景下農村休閑體育開展情況進行探究。研究表明,通過對農村休閑體育存在問題做出思考,農村休閑體育的傳播策略為打造全新的農村休閑體育,去改善農村休閑體育基礎設施、培養農村居民健身意識、提高農村居民生活品質。
關鍵詞:休閑體育;小康社會;農村
1.引言
黨的十六大報告以來,農村休閑體育備受關注,農村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部分,發揮著顯著的作用,由于發展比較艱辛,很多農村條件的缺乏導致農村休閑體育發展產生很大阻力。2000年《2000—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文件出臺使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鼓勵推動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2002《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中均提出關于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2004年是“農村體育年”啟動了“體育三下鄉”的活動[1];2006年實施了農民休閑體育健身工程[2];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制定,農村休閑體育在國家的“護航”下呈現向上的趨勢,并且提出農村是“健康中國”的重點。在2020年小康社會背景下,社會科技網絡的普及,交通業的發達,使體育鍛煉尤為重要,體育鍛煉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當前某些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村休閑體育開展相對匱乏,農村休閑體育將會迎來全新的挑戰。
2.農村休閑體育的解讀
休閑體育是人們在一種放松的狀態下余閑時間內自覺參加的一種促進身體健康的一種運動方式。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也可陶冶情操,它是一種自覺的、文化的、非自由性的一種體育文化活動。
農村休閑體育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它是以農村為中心在余暇時間內進行的一種自由放松的體育運動,它基于農村的地理環境、文化特點以及當地的傳統文化,農村休閑體育的開發,加強農村居民在休閑體育中的參與感及在一種放松的狀態下促進居民身體健康。
3.我國農村休閑體育發展的現狀
3.1缺乏良好的場地設施
經濟發展不發達地區,許多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帶來場地無法保障,農村休閑體育的開展其本身最重要的條件是體育場地設施和場地建設完善,雖然我國農村體育近幾年發展呈上升趨勢,但對于農村體育的投入還是相對匱乏,一些場地設施和建設依然無法滿足農村居民的需求,農村大多數體育場地設施存在滯舊、無安全保障、無維修、無使用率的情況,導致農村居民大多數采用無器械的體育運動。
3.2 缺乏有關部門的有效管理
農村休閑體育的開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有關政策是農村休閑體育開展的顯著條件,相關部門對于農村體育的不重視會越發導致滯后,更加無發展意義,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出現體育運動缺乏組織性和領導性,代表性的體育運動僅會在一些重大節日去進行,并沒有做到休閑體育真正的發展意義,相關領導部門也沒有做到有效的管理。
3.3農村居民缺乏參與休閑體育的意識
經濟發展不發達地區,農村居民大多數以老年人為主,中年人為輔,青少年占一少部分,導致農村休閑體育鍛煉人群大多數是以老年人為主,他們的體育鍛煉意識較對薄弱,農村地區缺乏體育項目和有關部門領導的組織,更加導致休閑體育在農村開展困難,使得當地的一些傳統的休閑體育活動逐漸被淡忘,嚴重的制約了農村休閑體育發展。
4.我國發展農村休閑體育的策略
4.1 以“健康為本”,均衡農村與城鎮體育發展,加強硬件設施投入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政策的實施為農村休閑體育做出重要的保障,農村休閑體育產業的重點實施推動了國家的全民健身,加強對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不僅要有國家的支持,其要根據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使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的投入相對簡單、便捷,這樣方便老年人的參與。其次,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資本去支持,用當地的特色去吸引投資并參與到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可以提高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讓農村休閑體育發展在政府、企業和國家各界組織的支持下呈上升趨勢。
4.2 加強農村休閑體育的管理與指導服務體系
農村休閑體育發展的好壞取決于國家有效管理與服務,提高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首先,當地的有關政府應當給與一定的服務與支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可以建立有關農村體育的服務體系,幫助居民提高鍛煉意識,建立農村當地特色的體育文化管理站,安排相應負責人去推動相關體育活動。其次,政府可以加大農村休閑體育產業的投入,并建立專業的農村體育協會,聘請專業人士,組織且指導農村居民開展休閑體育活動使其起到推動作用,提高他們的健身意識。
4.3 培養農村居民的健康休閑觀,提高居民健身意識
2020年小康社會發展的背景下,農村休閑體育發展占據不可逾越的地位,要想培養農村居民的健康休閑觀念,首先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并且要做好宣傳措施。其次,要培養農村居民的健康觀念,明白健康的重要性就要加強農村經濟和教育的投入,經濟發展不發達地區的農村大多數以老年人為主,青壯年多數都在外打工或讀書,加強經濟和教育的投入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休閑體育鍛煉意識的增加可以對周邊人受到潛移默化影響,讓年輕一代帶動老一代,此外,要加強農村地區中小學體育教育資源,使中小學體育教育資源在農村休閑體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地位,農村休閑體育發展與城鎮休閑體育發展才可以相互均衡。
4.4 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村休閑體育服務產業
我國的地域寬廣,物產豐富,特別是我國的農村地區,地大物博,有著富饒的生態資源。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大多數都分布在農村,它們不僅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化的傳承者,還是歷史誦讀者。少數民族地區有著豐富的體育文化,包括傳統體育文化和休閑體育文化,根據當地傳統文化特點,可以開展具有特色的休閑體育,這類傳統休閑體育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可以產生很強的吸引力,更具有開發價值。其次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占據多數,迎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去開展各地特色的休閑體育文化,可更好的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的衍生,調動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更好的保護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和繼承。
5.結束語
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是我國現階段的一個重要的指示,農村休閑體育的發展是我國發展小康社會背景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推動著人類的身體健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體育運動也越來越重要,好的鍛煉意識才能更好推動健康的發展,首先,經常進行體育活動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使人們心情愉悅,陶冶情操,且可以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獲得身體和心靈上“美”的享受。其次,農村休閑體育的開發在豐富的生態資源基礎上,同時也為農村休閑體育和城鎮休閑體育文化的發展均衡提供了挑戰,對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就要加強黨和國家的執政領導,解決農村居民的經濟問題,根據農村的現狀去采取相應的措施,使政府、國家、企業、鄉鎮社區和居民積極配合,實施參與并且開發從而獲得農村居民的贊同和參與感,避免產生半途而返的現象,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大力發展農村休閑體育,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背景下去推動農村的發展,追尋健康生活的真諦。
[參考文獻]
[1]劉雪嬌.我國農村休閑體育開發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3:1-52.
[2]胡慶山,王健.新農村建設中農民體育發展的文化審視一以湖北省大洲村為個案[J].體育科學,2007,27(10):40-48+84.
[3]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Z].2016(10).
(作者單位:蘭州理工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甘肅 蘭州 7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