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器官移植與捐獻事業自1984年起以及取得了巨大發展,但仍面臨如器官移植法律細則尚未完善、器官捐獻的宣教工作還處在初級階段和傳統倫理觀的阻礙的問題,文章針對這幾個問題提出了完善器官移植捐獻法律、加強宣教系統建設以及改變傳統倫理觀的對策,以期為我國器官移植捐獻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器官移植;捐獻;法律;宣教系統;倫理觀
1人體器官移植捐獻概述
1.1器官捐獻的概念
器官捐獻分為遺體捐獻和活體捐獻,遺體捐獻顧名思義就是當供體被診斷為死亡(三種標準:心死亡、腦死亡、心腦雙死亡),基于供體個人意志或家屬同意,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贈給受體,以替代他們體內病變的器官,或者將自己的身體捐獻給學?;蜥t院以供醫學研究。活體捐贈則在供體自愿的基礎上還需滿足年滿18周歲、不危及生命安全、與被捐贈人為三代以內直系親屬或配偶關系。
2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捐獻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2.1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捐獻的現狀
2.1.1立法現狀。“器官移植”的概念在我國第一次出現是在1984年頒布的《關于利用死刑罪犯尸體器官的暫行規定》上,1999年6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該法中是捐獻應遵循的基本法律。為了規范人體器官移植,保證醫療質量,保障人體健康,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國務院于2007年3月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2020年5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編人格權中對人體器官捐獻相關法律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法典中明確規定禁止人體器官買賣。截至2020年6月,全國已有18個省份頒布了相關法律和管理條例。
2.1.2管理現狀。2007 年 3 月,國務院《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頒布,其中明確:“各級紅十字會依法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等工作”。2012年7月6日成立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負責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公平分配、救助激勵、緬懷紀念及信息平臺建設等相關工作,參與推動地方紅十字會規范開展遺體及角膜等組織的捐獻相關工作。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已有2146086人進行了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共完成逝世后器官捐獻 29655 例,捐獻器官86403 個。
2.2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捐獻存在的問題分析
2.2.1關于器官移植法律細則尚未完善。腦死亡標準尚未確立.目前,我國所實行的器官捐獻死亡判斷標準主要是心死亡標準和心腦雙死亡標準。據有關數據統計世界上超過90個國家都規定以腦死亡作為死亡的標準,腦死亡判斷標準對器官器官移植是有益的。因為在心臟停止跳動前,身體器官仍能保持血氧供應,可以較好地保持器官活力以便有效利用。
器官捐獻補償標準尚未明確 。在目前的器官捐獻補償體系中,各種救助項目在實施中主要是根據紅十字會的政策性文件進行,而且紅十字會在器官捐獻中的地位和職責也缺少法律依據,使其工作開展起來有些力不從心。因為缺乏法律的約束力作用,導致器官捐獻救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救助項目不能落實到實處的現象。
2.2.2中國器官捐獻的宣教工作還處在初級階段。宣教人員在數量和質量上存在嚴重不足。中國器官移植的宣教主體主要是器官獲取組織和紅十字會的器官移植協調員,協調員多是醫生兼職,醫生工作量大任務重,甚至對宣教工作無暇顧及。另外中國專業培訓器官捐獻協調員的機構還未規范化,導致器官捐獻協調員專業素養參差不齊,部分協調員缺乏器官捐獻理論知識和實踐,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2.2.3傳統倫理觀的阻礙。我國傳統的生命倫理觀是“完尸”觀:即“生要完膚,死要全尸?!彪S著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淀,這種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受此思想的影響,我國公眾普遍認為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解剖人體是違反道德、損害人權的行為。這種“完尸”觀念嚴重影響著我國公民的器官捐獻意愿。此外,“完尸”觀念也影響了患者器官移植的意愿,不利于器官移植工作的開展。
3改善我國器官移植捐獻現狀的對策
3.1盡快把腦死亡判斷標準納入法律。遵循國際通用的腦死亡判斷方法,完善立法細則。腦死亡標準可以更好的確定死亡時間,決定摘取器官的最佳時機。我國公民并不是不能接受腦死亡判斷標準,而是認為腦死亡標準缺乏法律依據,因此對腦死亡標準及其執行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懷疑和不信任。腦死亡標準及其實施細則盡早納入法律標準,使其執行有法可依,有利于緩解供體不足現狀。
3.2注重保護器官捐獻者的合法權益。由于人體器官捐獻的自愿性和無償性,使器官捐獻者成為完全奉獻的一方,因此法律更應該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器官捐獻者有知情同意權、隱私權和獲得尊重的權利,嚴禁以威逼利誘、欺騙等方式勸捐。
3.3規范宣教團隊,加強人員培訓。提髙公眾自覺意識,使更多的公眾成為器官自愿捐贈者,對于解決器官供體匱乏至關重要。加強對醫務人員及志愿者進行宣教知識和方法的培訓,恪守人體器官捐獻宣教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使他們具備負責開展人體器官捐獻的知識普及、宣傳和咨詢工作的能力。
3.4加強政策支持,拓寬資金來源。目前器官捐獻宣傳教育工作經費籌措不足,其中協調員的福利薪酬主要是所在醫療單位制定的基本工資,其收入水平遠遠低于臨床醫護人員,極大的挫傷了器官移植的協調員的工作積極性,也嚴重制約了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的發展。醫院作為進行器宮捐獻宣傳教育的組織,大部分都沒有特定的經費預算,因此,器官移植協調員、聯絡員薪酬待遇、宣教經費落實都很困難,器官移植是一項公益事業,應重視器官捐獻的宣傳教育,不僅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在財政撥款方面予以傾解,還需要社會組織及個人的廣泛參與。
3.5明確補償機制,制定合理的補償制度并納入法律程序。合理補償是對捐獻者身后的困難家庭給予救助,絕不能等同于器官"買賣"或"交易"等有償行為;其次是政府為主導,加強多方協作,從社區到地區政府都要注重對捐獻者家屬的尊重和多形式幫扶,使其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網絡,讓器官捐獻成為一種令人自豪的事情。最后是開展多樣化的補償形式,起到激勵作用,促進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
3.6開展公民教育,加大對科學價值觀的宣傳。相關部門開展與器官捐贈相關的公民教育、加大對科學價值觀的宣傳,引導轉變公民“入土為安”、厚葬封建的思想,同時普及細胞、組織等科學常識,降低“完尸觀”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張旭. 論我國器官移植中的若干法律問題[J]. 河北企業,2017,(02):120-121.
[2] 鄭樹森.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現狀[J]. 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04):523-525.
[3] 潘杰. 吉林省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現狀研究—潛在供者捐獻影響因素及公眾捐獻態度認知度調查[D].吉林大學,2016.
[4] 曹翠萍. 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捐獻社會支持系統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5.
[5] 魏星. 我國人體器官移植刑事立法現狀及完善[J]. 現代交際,2015,(01):18.
[6] 李林. 人體器官移植制度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1):87-88.
[7] 李丹. 我國器官移植立法問題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4.
[8] 趙坤肖. 人體器官移植中的民法問題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3.
[9] 李立. 中國器官移植的現狀與出路——心臟死亡器官捐獻的標準與應用[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05):464-467.
[10] 楊威. 江西省器官移植的現狀調查及其倫理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2.
作者簡介:卞少倩(1994年)女,江蘇鹽城,漢族,碩士研究生,泰州市人民醫院,醫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