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識
ABC
平素人們用“捅了馬蜂窩”來形象地比喻“惹了大禍”。那么從醫學角度來看,“捅了馬蜂窩”的“禍”是從何而來的呢?毒蜂一般遵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只有當它們受到干擾,才會奮起攻擊“入侵者”。蜂蜇傷是被蜂(如蜜蜂、大黃蜂等)蜇傷后出現的局部和系統中毒癥狀,是一種生物性損傷,屬于臨床急癥之一。當蜂尾部毒刺刺入人的皮膚后,可將蜂毒(主要成分是組胺、神經毒、蟻酸)注入人體,引起生物性中毒,導致局部或全身反應,嚴重者可出現溶血、肝腎損害、過敏性休克。
被蜂蜇傷后,皮膚局部出現顯著的燒灼感或痛癢感,周圍潮紅腫脹,中央常有一個毒刺蜇傷所致的淤點,嚴重者可形成水皰。少數可伴有全身中毒現象,受蜇皮膚立刻紅腫、疼痛。被成群的蜂蜇傷后,可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嚴重時可出現休克、昏迷甚至死亡。過敏反應嚴重者可出現喉頭水腫。
被蜂蜇傷后出現的全身反應:呼吸系統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表現急性肺損傷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心血管系統出現心悸、胸悶、胸痛,嚴重者可誘發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消化系統出現惡心、嘔吐、嘔血、黑便、黃疸,伴有肝功能受損等表現;泌尿系統出現腰痛、血尿、少尿、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出現溶血、貧血等;神經系統出現頭昏、頭疼、煩躁、意識障礙、抽搐等。
家庭自我處理:
●首先檢查有無滯留于皮膚內的毒刺,發現后應立即小心拔出。方法:用膠布粘貼后揭起或用鑷子將刺拔出。若扎入皮膚的毒刺還附有毒腺囊,則不能用鑷子夾取,以免把其中的毒液擠出而加重反應,可以用尖細的針頭或刀尖挑出毒刺和毒腺囊。頭部蜇傷可剃除頭發,暴露蜇傷處,盡快拔出肉眼可見的毒刺,不可擠壓。
●四肢被蜇傷應減少活動,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減少毒素吸收。立即包扎被蜇傷肢體的近心端,每隔15 分鐘放松1 分鐘,肢體包扎總時間不宜超過2 小時。
●局部沖洗:蜜蜂、土蜂等蜇傷可選擇碳酸氫鈉或肥皂水清洗傷處;胡蜂科類(包括黃蜂、大黃蜂等)蜇傷,可用食醋或稀鹽酸等弱酸性液體清洗傷處;也可直接用清水或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醫院救治:
●保持呼吸通暢:如果發生過敏性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醫院的途中,要保持呼吸暢通。
●抗組胺藥物: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組胺藥物,如0.1%腎上腺素0.3 ~0.5 毫克(mg)肌肉注射,兒童每公斤體重0.01mg(不超過0.3mg),情況嚴重者可5 ~10 分鐘后重復1 次。
●糖皮質激素:注射用甲強龍40 ~80mg,靜脈滴注,1~2 次/天;地塞米松注射液10 ~20mg,1 次/天。激素使用時限為3 ~5 天。
●早期液體復蘇,補液擴容:糾正因過敏反應而導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有效循環血量不足。
●堿化尿液:防止因毒素所致的橫紋肌溶解及溶血所致的急性腎損傷。
野外駐訓要穿長袖衣褲、戴面罩及手套,以免遭蜂蜇傷。蜂在飛行時不要追捕,以防激怒而被蜂蜇。
蜂是人類的朋友,千萬不要亂捅馬蜂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