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艷,李曉東
(1.千陽縣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陜西 寶雞 721100;2.千陽縣農村合作經濟工作站,陜西 寶雞 721100)
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實力明顯提升了,但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進程還十分緩慢,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在進行推動的過程中,對農村物流的作用和價值還不夠重視,而且目前我國還沒有比較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進行分析。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農業的一次歷史性的改革,農業產業化的實質就是以市場為目標,以加工企業和有關合作組織為依靠,以眾多農戶為根本條件,以先進的技術為基本方式,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整合成為一個統一的系統,實現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吸引農業小戶轉換成為生產組織,是市場農業中自動調節的必然模式,是最基礎的經營形式,是將多個參與人員實現共同目標的經濟一體化發展模式。所以,實現農業產業化,并不單單為了實現產業鏈的完整,也不是找尋提高農產品的額外值,而是經過產業內部的一體化結合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數量與服務等方面,使其能更有效的順應市場的需求,以此獲得更多的利潤。從農業產業化的內容可以看出,農業產業化是有眾多農戶形成的一個主體,其產業化的領頭羊是市場(或者是農業產業化中的領頭羊企業的領頭羊是市場)。聯合主體與領頭羊的紐帶既可以各種中介的組織,比如,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農民自辦的組織以及農村物流業等。
農村物流之中涵蓋三個環節的物流工作,如此劃分的依據是現階段農村物流階段以及具體開展形式。第一階段是供給所需階段,也就是以農村為主體,供給所需物資的物流;第二階段是生產階段,也就是基于農業的生產物流;第三階段是銷售階段,也就是有關農副產品的銷售物流。對于農村產業化的發展來說,能否將這三個階段合理的結合到一起以建立農村的物流體系是十分重要的。農村物流的各種方式配合好,可以實現物資的供應及時而且較為準確。
農村物流在農業發展產業化的時候擁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可以說是連接能與中介進行連接的“領頭羊企業”。農村物流中微觀組織良好狀態可以使企業的一體化發展得到實現,也可以是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之所以說體現企業一體化,是因為其將農業生產的本身與生產要素的供應、農產品的加工等方面的程序,加入到同一個經營體里,形成企業化的經營模式。而體現協作一體化是由于農村物流的企業是通過與農業生產者以契約關系形成一個經濟協作的關系,清晰的了解雙方的經濟與利益關系。農村物流行業屬于農業產業化的一種領頭羊企業,可以做到將農業生產與市場進行連接的作用,其基礎形式是以企業的一體化為主體。農村物流可以將農業的生產的相關領域進行延伸,實現諸多環節的一體化生產。在同一個時期,農村物流還可以將生產者于消費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協約一體化。
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用此政策來鼓勵發展農村物流業,對于農村物流來說,農業產品的流通以及市場制度的改進是核心方向。農村物流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在政策中也要把發展物流配送地區作為首要發展內容。可是,我國的農產品流通體制中的政策體系還存在問題,尤其是沒有重視農村物流體制的建立。應該積極實施相關政策以及法律制度,讓農村物流的發展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其相關活動,使其沒有顧慮的穩定發展。
經濟杠桿所發揮的作用對于農村物流體系的改善是很重要的,在現在的市場中,政府要想實現對農產品市場的有效控制,就必須對農產品進行流通,實現農產品的流通可以有效的促進農業的穩定發展。在如今的社會中,大部分的人對于農村物流的理解還不到位,忽視了農村物流的重要作用,也沒有一個完整的制度,導致農村物流還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發展形勢,政府無法發揮其控制作用。因此,必須提高完善農村物流調控體系的積極性,穩定農村物流的發展。
構建物流體系的關鍵因素應當是承載物流業務的載體,具體是指運輸設備,通信設備等。為此,可以說,影響物流的基礎載體應當還包括電信、貨場等多個方面。總之,農村物流體系的構建應當劃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物資供應物流、銷售物流以及直接配送物流。農村物流的產地應當是工業城市,終點則應當是農村。農副產品的產地是農村,終點應當是城市或者回歸農村。但是,無論是那種形式的物流,都需要經過三級市場或者完成直接配送,并最終來到消費者面前。
面對此情況,需要通過建設交通運輸線路,降低運輸成本,甚至可以通過開辟綠色運輸通道的方式,提高農村物流建設水平,滿足實際需要,真正意義上圖稿市場與農戶之間的連接度。
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對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積極推廣農村物流的發展,完善調控體系,加強調控力度,增加運輸線路,才能更好的實現農村產業化,提高農村的經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