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石英
(紅河州個舊市錫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個舊 661000)
農業是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構成,其在我國的歷史地位和經濟地位容不得絲毫輕視。只有農業發達,其他各領域的繁榮發展才存在堅實的基礎。在發展基層農業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創新為技術的推廣做好鋪墊,使科技含量高的技術轉化為強大的農業生產力。在我國基層農業調整的關鍵階段,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所以,政府部門和相關部門務必要結合區域發展情況制定恰當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推動我國三農化建設的進程。
結合我國現階段部分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的發展地區來說,其在發展過程中均對技術的推廣改革的重要程度有所認同。但是,在推廣基層農業技術、普及先進種植方法的過程中,他們卻沒有找準農業技術推廣途徑,導致這項惠民利民政策被認為是單純的農業推廣改革。事實上,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要求相關部門將其改革明確聯系起來,統籌兼顧,這一點明顯是和國家要求相背離的。而且,考慮到國家頒布的農業方針政策,政府部門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妥善處理好農業改革和穩定生產的關系,實現對基層農業推廣的大力支持。
在開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過程中,所有技術推廣人員必須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真正走入基層。但是事實上,由于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薪資待遇也不高,所以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技術推廣人員逐漸轉入其他行業,人才流失現象極為嚴重。而且,在實際工作中,并不能保證所有人員都能定期對自身的技術體系進行更新,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隊伍缺乏新鮮血液的補充,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可持續開展。
在提倡大力推廣基層農業技術的過程中,農業科技相關人員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一直存在。尤其是在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的鄉鎮內,人員配置的不合理性便愈加凸顯。其中,農業科技人員大多集中在市直屬農業單位,除少數有意向報效家鄉的農業科技人員外,發展落后的鄉鎮基本看不到農業科技人員的影子,導致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從根源上便出現問題,增加了推廣難度。
健全的科學管理機制可以使得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事半功倍。因此,地方部門以及政府部門應該從宏觀的角度對人員以及一些工作進行合理把控,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讓其認識到他們這項工作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其中收獲榮譽感和自豪感。同時,要建立保障每一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均能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為人民群眾而服務。與此同時,考慮到科技和推廣人員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政府應發揮好人員和部門之間的協調作用,適當提高科技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的薪資待遇,令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技術的創新優化工作中,促使農業發展更加適應時代需求。除此以外,相信政府應該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上崗情況、培訓情況進行考核,適當為其增加工資福利,保障內部財務的收支平衡,激發各單位人員參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主觀能動性。
隨著信息更新迭代速度的逐漸加快,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必須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立足不被社會淘汰的境地。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承擔著推動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所以關鍵時刻必須具有責任感和緊迫感,對于時代和技術發展的要求不斷強化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自己的技術水準,鍛煉自己的服務意識,為廣大基層農民謀福祉。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傳統意義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階段的農業發展。其所暴露出的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已經逐漸顯現,成為限制農業技術推廣的客觀因素。在新的發展時期下,地方政府部門有必要結合實際發展規劃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與此同時,為提高整體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的工作效率,政府及相關部門還可以組織建立不同級別的推廣中心和服務站,確保各基層地區的人員均能夠獲取先進的農業技術以及種植知識,共同為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綜上所述,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事關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因此,地方政府部門和農技部門必須盡快健全農技推廣體系和科學管理機制,加大對農技人員的培訓力度和農技推廣工作的宣傳力度,上下配合,共同推動地方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