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娥
(澄江市龍街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澄江 652599)
藍莓學名為越橘,屬于杜鵑花科植物,果實呈現為藍色,果肉十分細膩,酸甜也適中。在藍莓果實中也含有纖維素、果糖、維生素A、C等營養成分,不僅可以預防血管老化,還能夠起到強心、明目保健作用,再加上藍莓栽種具有適應性強、耐貧瘠、栽培管理簡單等優勢特點,十分適合進行大面積栽種,具體實踐中也要注意對整地定植、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栽培技術加強把握,以取得優質豐產效果[1]。基于此,對藍莓豐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和分析。
對藍莓進行栽種,進行園地選擇時,應盡可能的選擇土地深厚、酸性土壤、灌溉條件較好區域,若坡度低于250更佳,其中土壤pH值應介于4.0~4.5之間,土壤厚度為60cm,并且土壤含有20g/kg有機質。需要注意的是所選擇種植地塊不能夠存在積水情況,使用過除草劑、農藥的地塊也不適合藍莓種植,如果選擇地塊坡度比較大,就可以采取修建梯田措施,并對水保工程加以修建,以保證排灌充足和有效。
對藍莓栽種品種進行選擇和配置,需要結合所在區域氣候特點和生產實際,對兔眼、高叢等品種進行合理選擇,適宜澄江栽培的高叢藍莓品種有:珠寶、綠寶石、萊格西、比洛克西、夏普藍等,為保證藍莓生產產量和質量,實際栽種過程中可以對其采取異花授粉措施,以達到提高藍莓座果率目的,一般情況下可以將兩種及以上授花品種栽種在園區當中,并按照(2~3):1比例,對授粉樹加以配置,可以增加藍莓產量和提高生產品質[2]。
若所選擇的藍莓種植地塊為新開荒土地,就需要在閑置一年以后再進行栽種,栽種之前也要提前對土地進行清理,并對病蟲源進行有效清除。由于藍莓幼樹在生長過程中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比較弱,為此要在栽種之前對土地存在雜草進行徹底清除,同時在完成栽植以后增加有機肥,實踐中可以在秋季深翻以后施入夏綠肥,并對土地進行平整。進行藍莓種植要按照等高線展開,定植溝設置參數為50×50cm,藍莓苗木應盡可能選擇2~3年生長,高度介于45~50cm之間,除了要保證苗木健壯以外,還要有較為發達的根系,栽種時需要在定植溝穴中摻入腐熟酸性肥料,行距和株距分別為0.8 m×1.2m、1.0 m×2.0 m,為了提高藍莓存活率,完成栽種以后需要使用混合表土、基質和肥料進行回填,并及時進行灌水[2-3]。
在土壤管理方面,由于藍莓根系比較纖弱,多分布在土壤淺層中,因此需要保證土塊濕潤疏松和透氣性好,栽種時可以采取樹盤覆草措施,以取得較好保墑效果,同時還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對裸露空地進行覆蓋,既能夠抑制雜草生長,又能夠保護水源;在澆水追肥方面,需要根據種植地塊實際狀況,對藍莓進行適當澆水,實踐中可以利用現代滴灌、澆灌等技術措施,節水率可達到70%,并促進藍莓健康生長,同時也可以將可溶性的肥料滴入到其中,以滿足藍莓正常生長營養需要,考慮到藍莓為寡營養植物,對氮磷鉀需求較低,管理時可使用銨態氮肥進行追肥,以促進藍莓更好吸收。
在藍莓幼樹階段,就對其及時開展整形修剪工作,可以促進幼樹盡快形成樹冠,通常情況下會在藍莓栽種的2年后進行擴冠,整個操作也要以提升枝量為主,在栽種第3年就需要對基部位置存在的弱小枝丫、存在蟲害枝丫等進行及時剪除,以保證樹冠自立性,尤其是在藍莓結果以后,可以與地面保持適當距離[3]。在藍莓種植第4年就開始進入到豐產期,這時候進行整形修剪工作,需要對弱小、蟲害內膛枝條進行有效清除,若為開張型藍莓品種,則需要剪除放散狀下部分枝條。
藍莓栽種存在的主要病蟲害有葉枯病、白粉病、蚜蟲、蝽象、食心蟲等,對這些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涉及方法有:(1)農業防治,采用農業防治手段對病蟲害進行處理,就要對土壤深翻工作引起重視,并及時對藍莓樹進行修剪,以避免存在病蟲枝條對整個樹冠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定期對園地存在雜草進行及時清除,可以起到降低病蟲源的作用;(2)物理防治,運用物理防治手段進行病蟲害處理,可以使用瓢蟲板、頻振式殺蟲燈等方式,對害蟲成蟲進行階段性控制,在藍莓果實成熟時期還要加上防蟲網,既可以防蟲還可以防冰雹;(3)化學防治,根據出現的實際病蟲害,對農藥進行科學合理選擇,實際應用時也要避免對高劇毒農藥加以使用,尤其是在藍莓花期、漿果成熟階段,要避免對藥物進行使用[3]。
為保證藍莓品質和提高藍莓產量,就要在藍莓成熟階段對果實進行及時采收,考慮到藍莓不是同時成熟,實際采收時就可以采取分批采摘方式,并根據藍莓大小和品級,對其進行分級包裝,甚至還能夠對其進行生產加工,既能夠保證藍莓產品品類,又能夠提高藍莓生產效益。
本文是基于對藍莓豐產栽培技術的研究,由于藍莓所體現出的適應性強、耐貧瘠、營養豐富等特點,為其廣泛推廣和種植提供了可能,然而想要取得優質豐產栽種效果,就要對藍莓栽培技術進行全面把握,并在做好園地選擇、整地定植、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以后,使藍莓種植產量、品質和效益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