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彬
(沈丘縣種子技術服務站,河南 周口 466300)
小麥偉隆169最初提出主要得益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師王輝老師,他和他的團隊耗費了很多心血最終培育出了半冬性優質強筋小麥的新品種——小麥偉隆169。該品種在小麥分類中屬于半冬性的中熟品種,幼苗匍匐,在早春季節發育較為穩健;同時,由于它屬于優質強筋品種,它的根系很發達,葉子的顏色也較深,進而其也能夠足以耐受酷暑、抵抗寒冷抗。
小麥偉隆169的引種鑒定實驗工作是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發現的,從而得出小麥偉隆169品種的抗病性較強的結論。并在2017和2018的小麥花葉病肆意流行的時期,小麥偉隆169以中抗水平展露頭角,并獲得當地小麥種植戶的廣泛認可。因此,小麥偉隆169的抗病性強特點也為綠色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貢獻了力量[1]。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調查顯示,小麥偉隆169植株高大約在70~80cm左右,有著較粗壯的莖稈,結實性也提高許多;其次,小麥偉隆169的抗干熱風能力強,小麥的芒中較長,在收獲時麥穗呈現黃亮、籽粒飽滿的特點;籽粒色白、透亮、飽滿,外觀性也較好,千粒重高,容量可達800g/L以上。
在小麥偉隆169的相關調查研究中。小麥偉隆169的籽粒蛋白質含量大多在15.68%以上,尤其是在產量穩定時,19min內吸水率就能達到61.6%,即使是容量824g/L的小麥也能達到140cm2的拉伸面積,這也與國家優質強筋小麥的標準相符合。不僅如此,2018年度舉辦的“小麥質量年會”上小麥偉隆169品種還榮獲“一級強筋優質小麥”的稱號[2]。
第一應合理配方施肥,小麥偉隆169在播種的過程,通過合理劃分為每塊地667m2,并每天施有機肥2~3m2,施底肥施尿素35~40kg,施過磷酸鈣60~70kg,施氯化鉀8~10g等化肥,促進小麥的高產優質。其次,還應在整地均勻之前撒于地表,并隨犁地翻入耕層;第二進行精細整地工作,在小麥作物收獲之后,趁及還留于地表時將秸稈粉撒碎到耕作土地中,并均勻撒于地表。若連續三年以上小麥都進行桔梗還田的形式,小麥偉隆169的鉀肥用量能夠減少一半。不僅如此,在小麥偉隆169的精細整地工作,對耕地的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耕深要達到25cm以上,然后耙實耙透,除掉雜草,進而做到上虛下實、無明顯的坷拉。而隨著我國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成熟,小麥偉隆169也可以利用旋耕機進行整地工作,通過每天犁地兩遍,旋耕深度在15cm以上,從而有利用小麥的根緊緊扎實;第三進行種子處理工作,種植人員可以通過改變苯醚·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的量,從而減少地下害蟲防治與紋枯病等問題的出現。
據相關調查研究了解,小麥偉隆169最佳播種期主要在十月中旬左右,土地的播種量大約為12.5~15kg/667m2,基本小麥苗產量在十五萬左右;因此,在小麥偉隆169的播種期間,種植人員應采用20cm左右作為種植小麥的行距,或者是以15cm×15cm的種植標準為播種方式。例如:在小麥播種的過程中,田間的秸稈過多就容易出現“塕土”現象,由此,小麥種植人員應對寬行距進行及時準確的調整,通過采用寬播幅播種機來種植農作物,以便在土地墑情不足的時候,得到及時灌輸,確保一播全苗[3]。
綠色優質小麥在中后期管理中,小麥的病蟲防治是一個十分艱巨的工程。因此,種植人員在栽培小麥偉隆169的過程中,首先應在揚花期的防病治蟲害工作應耗費一些人力與物力。據相關調查顯示,小麥偉隆169的揚花主要控制在10%左右,種植人員應根據小麥偉隆169的實際情況,在每667m2的種植面積上選用規定的標準,如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g,再混合25%咪鮮胺懸浮劑40ml等一些溶劑,最后再兌入35~50kg噴霧進行噴灑式工作,從而為防止病蟲害做出巨大努力;其次,灌漿期的防病蟲害工作也不能忽視,種植人員還應在小麥揚花期的7~10d后,在小麥種植面積均勻播撒30%醚菌脂酯懸乳劑10ml/667m2,再加99%磷酸二氫鉀50g/667m2等一些溶劑,同時也要與揚花期的防病蟲害工作流程保持一致,兌入35~50kg葉面噴霧,從而使小麥種植面積均勻噴灑,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增加小麥的千粒重;最后,在小麥偉隆169種植的中后期管理中,還應做好推廣氮肥后移的工作,緩解小麥的氮肥施肥進程,從而延緩小麥偉隆169植株衰老的速度,提高小麥偉隆169的籽粒品質與千粒重[4]。
小麥偉隆169的種植工作不僅需要種植人員做到細致、高效,收獲工作也應保持當初的熱情,做到適時收獲。由此,種植人員應定期巡視小麥偉隆169的生長情況,從而在小麥偉隆169的莖桿變黃,葉子枯黃,麥穗中呈現本品種的固有色澤、籽粒堅硬的時候,及時收割麥子,并在收獲完之后認真完成單收、單曬與單儲工作,從而提高小麥偉隆169的質量。
綜上所述,我國三大重要農作物之一小麥,其綠色高產及優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國農業部門想要小麥達到優質、高產及綠色,就要應在小麥栽培工作中做好不同階段的工作,同時,小麥的不同階段的防病蟲害工作也提起重視。鑒于此,在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小麥種植應朝著綠色、高產與優質的方向發展,通過引入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促進小麥質量的不斷優化,最終促進我國農業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