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 增長率增加0.36%。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關乎市場主體的興衰、生產要素的聚散、發展動力的強弱,最終對企業發展、社會就業等產生重要影響。
越是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形勢,越要夯實營商環境這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優化營商環境是中央和省委高度關注并傾力推進的一件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一手抓好國家政策規定的落地見效,一手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務實舉措,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營商法治環境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效能進一步強化,財稅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全省營商環境呈現出持續優化的良好態勢。特別是今年我省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穩定向好,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持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與企業“同風雨”“共追求”的堅定決心。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也是本屆省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點工作。營商環境好不好,最終要看市場主體的需求有沒有得到充分響應。市場主體期待什么,營商環境就應當著力提供什么。省人大常委會認真組織專題調研,走訪各類企業,聽取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設,掌握第一手資料,找準存在問題;召開專題督辦會,督辦重點代表建議,強化部門責任,推動相關舉措的具體落實;開展依法監督,圍繞全面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情況開展專題詢問,直接呼應相關各方的合理訴求,以實際成效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和企業需求。這些舉措讓各類企業倍感溫暖,幫助企業克服困難,提振了發展信心,受到廣泛贊譽。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沒有比法治更好的“定心丸”,沒有比法治更確定性的發展環境。為了全面系統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依法推動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今年年初將《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列入2020年省人大常委會正式立法項目。7月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初審《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在起草過程中,堅持開門立法,廣泛征求社會各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并召開立法協調會,對相關條款進行反復推敲和完善,以繡花功夫織密立法為民的勻針細線,保障《條例》更精細更完善。11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經過審議表決通過了這部具有重要意義的《條例》。
《條例》是對市場主體和社會各方面期盼的及時回應,是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和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法律保障,可謂一場“及時雨”。《條例》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又著力破解我省企業投資生產經營等全生命周期的“堵點”“痛點”。比如,在市場環境方面,《條例》指出要著力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強化政府在產業政策引導、投資促進服務、境外投資服務、突發事件的紓困救助等方面職能;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拖欠企業賬款等問題進行重點立法等。把優化營商環境納入法治化軌道,制度化消除堵點、激發活力,《條例》將進一步發揮法治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形成有力的支撐。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省營商環境建設雖然有持續進步和諸多亮點,但許多企業反映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不容忽視。比如,政策的聚焦、普惠和落實程度還有待提高,企業運營發展的要素保障有待強化,服務企業效能效率仍需持續提高等。工作中尚需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對標兄弟省區市的先進經驗,主動找差距,盡快把短板補上。我們要拿出“做更好”的決心,強化服務意識,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推動好的政策落實落細,讓各類市場主體定下心、穩住神謀創新謀發展,以一流的營商環境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