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量化監督標準,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雖然已明確了項目具體實施內容、投資總額、項目責任單位及協辦單位等事項,但從監督實踐看,代表關心的不僅僅是項目的進度和資金使用問題,大家同樣非常關注項目質量是否嚴格把關、細節處理是否精準到位、利民項目是否真正便民、項目竣工后能夠保障幾年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必然要求項目要更加高質量、高品位、高效益。
二是要確保監督剛性,不斷完善問責機制。從各地的操作模式來看,民生實事項目的監督普遍都由人大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滿意度測評,并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對于如何將人大的決定貫徹執行下去、如何對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對執行不力的部門或人員如何追究責任等方面,需要在確保監督剛性、建立健全問責機制方面下功夫,切實維護票決制的嚴肅性。
三是要擴大工作外延,進一步推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經過基層人大的不斷實踐、總結和提煉,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法治內涵、實踐價值和社會效應的成熟制度,根據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人民群眾的新期望、新要求,要把民生實事票決制度實踐中的成功做法延伸至人民群眾關切的其他重大建設項目、重大民生工程、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實現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擴面”,形成一整套符合新時代基層民生法治建設發展需要的體制機制,推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不斷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