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牢意識“標尺”。要著眼提高重大事項議題的精準性:一是緊盯中心工作。及時跟進、深入研究,將迫切需要全民遵守的、條件時機成熟的事項確定為決定議題,變“被動接收”為“主動對接”,在地方改革發展大局中體現人大擔當。二是緊盯“一府一委兩院”重點工作。圍繞“一府一委兩院”工作中亟需人大支持推動的重要內容,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人大力量。三是緊盯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將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列入重大事項討論范疇,以問題導向推動決定權發揮效能。
規范程序“量尺”。要抓好關鍵環節:一是把好調研關。人大調研要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對議案是否屬于重大事項范圍、是否符合本地發展實際、是否能夠反映群眾關切等內容進行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探索建立重大事項咨詢專家庫和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論證制度。二是抓牢審議關。做好審議準備工作,要以組成人員素養提升為基礎,著力提高培訓的系統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深化組成人員對決定權的認識,在討論、決定重大事項時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增強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科學性。三是巧用“兩審”關。對于審議中存在重大分歧的決議、決定草案,可適用“議而不決”,待進一步研究論證修改完善后提交下一次常委會議審議。
強化監督“卡尺”。一方面,要注重監督方式的融合性。注重發揮“組合拳”疊加效應,綜合運用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專題詢問、執法檢查等多種監督手段,對已作出決議、決定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對于決議、決定執行不力或拒不執行的,必要時可采取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剛性監督手段,切實增強決議、決定實效。另一方面,要提高監督的持續性。人大要建立健全執行情況定期反饋、跟蹤監督制度,督促“一府一委兩院”及時發現、整改問題,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決議、決定最大限度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