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泰安煤礦機械有限公司,山東 泰安 271000)
整個煤炭行業一直以來都長期面臨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人才開發方面,中國煤炭行業存在著人才培育較晚以及人才待遇與中國的其他行業人才待遇相比較低的情況。一方面,我國現有的煤炭企業職工的分布十分不均勻,大部分煤炭企業職工只有大專、本科學歷,高層次的煤炭科學技術人才極為短缺;另一方面,煤炭行業有著勞動度大、危險度高的特性,盡管如此,煤炭企業職工的福利、待遇和其他行業比起來,煤炭單位的干部職工收入明顯過低。這兩個方面是阻礙煤炭企業人才開發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阻礙煤炭企業人才開發的間接原因還有大部分煤炭企業所處地理環境較為偏遠,導致煤炭企業職工信息閉塞,工作、出行等與城市相比不太便捷,這些都會對煤炭行業造成人才流失嚴重后果。為使煤炭企業平穩渡過“寒冬期”,在現代社會對人才需求大幅提升的歷史趨勢下,中國煤炭企業要注重歷史機遇,加快各煤炭單位的人才隊伍建設,廣納賢才,唯才是舉,在未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10 年里,為我國煤炭行業儲備好相應人才。
一是嚴格標準,嚴把上崗入口關,針對不同的崗位制定出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崗位描述,作為該崗位員工的錄用標準。二是強化培訓,學習掌握新技能。抓學習型礦井建設,促進全員學習,不斷提高高技能型人才的工資待遇,加大獎勵力度,激發員工業余學習、自主學習的熱情,引導和鼓勵員工崗位自學成才。三是崗位練兵,實踐鍛造強素質。以強化現場實際操作訓練為抓手,培養員工良好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提高技術操作水平,培養提高員工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四是“雙培雙建”,均衡培養促帶動。以抓“雙培”求增量、抓“雙建”保質量,把“雙培雙建”作為貫穿隊伍建設的一條紅線,認真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保障作用。
市場經濟帶來社會思潮復雜多變,當前越來越多的青年不愿意從事技術工人崗位,是社會對技能型人才重視不夠、造成人們就業觀扭曲的集中反映。要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就必須更新人才觀念,完善政策法規,改革勞動用工制度,打破“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的傳統,營造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通過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機制創新,把對直接從事生產勞動高技能人才的重視和尊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給予良好的待遇,并形成全社會共識。
立足于企業培訓,無疑是技能人才開發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要加快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依托規模大、技術先進、管理規范、效益好、知名度的企業內外部高級技工學校和職工大學,以及實習設備先進、師資力量較強的高等職業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根據煤礦生產實際和人才需求,采取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方式,學校教育和廠礦實習相結合,開展定向培養與進修學習。要根據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專業技能訓練,強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等內容,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
一是要通過技能競賽、拜師學藝、練兵比武和技術創新等活動,在各專業不斷發現和選拔具有高超技能的人才。對評選出有突出貢獻的技師和名技術能手,隆重表彰獎勵,使技術工人感受到技能的價值,提升技能的重要性。二是規范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要結合國有煤炭企業生產一線特點,在技師考評上,應該突破比例、年齡、資歷和身份界限。對技能人才的評價,重在技術部門和現場職工的認可,突出實際操作技能和工作業績,實施勞動成果量化考核評價,鼓勵廣大職工崗位成才。
首先,通過改革現行的崗薪政策,改變科技、管理人才與技能人才的分配有較大差距的現狀,堅持技能人才在工資福利等方面與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享受同等待遇,推動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其次,通過實行技能人才津貼制度,打破常規,對那些在自己領域表現特別突出的技能勞動者在工資、獎勵、津貼、保障、福利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對取得高級技師、技師、高級技工職業資格的人員每月發放相應特殊津貼。
總之,隨著煤炭企業的發展 和科技創新步伐的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得到廣泛應用,急需一大批能熟練掌握先進技術的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講,煤炭企業發展的快慢取決于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能否源源不斷的產生,能否充分發揮重要作用,這就特別需要煤炭企業強化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