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奕國 曹夢蘭 羅進祥 廖文端 嚴高洪 黃麗琴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124
臨潭縣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聚集多種民族,長期以來交通不發達,居民思想保守,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社會的生產方式仍然處于落后階段。落后的生產方式加上當地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社會組織結構的封閉造成其生產結構的單一。一直以畜牧和農耕為主,收入來源比較局限。由于受到地形、氣候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農耕產出十分有限,此處又是自然災害高發區,一旦遭遇災害,其基本生活很難有所保障。
近幾年來,臨潭縣人口一直往城市地區轉移,尤其大量的年輕勞動力的向外流失,導致各個產業的勞動力匱乏,剩下的都是一些老齡人口和一些文化素質不高、教育程度低的婦女兒童,缺乏勞動力的人口,沒有勞動力就沒有了發展的動力,就無法實現脫貧目標,這是旅游精準扶貧項目所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
當地教育水平比較低,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有很多老人和婦女甚至沒有上過學或很早就輟學在家,思想上比較封閉,價值觀也處在較為落后的層次,這個也是導致該地區存在大量貧困人口的原因之一,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于比較先進的技術和思想難以接受并加以應用,這也導致了他們一直采用傳統的生產方式,耗時長、工作效率低,這樣一來嚴重阻礙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人口自身素質提升。
甘南地區自古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獨有的地理自然條件,同時孕育了獨有的動植物,除此之外還蘊藏豐富的礦產,還有一些傳統工藝,不難看出當地的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存在一個問題,各地對所擁有的資源沒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無法發掘出其潛力,對產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對已有的景區資源宣傳也不夠重視,外界對其認識度不高,導致了大量資源出現閑置、浪費的現象,甚至造成資源大量流失。龍頭企業太少,沒有形成規模經濟。此外,許多地方還未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和民族特色文化是在旅游扶貧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起步點。
近年來,臨潭縣委、縣政府抓住國家的計劃方針,充分利用國家推出的一系列扶貧政策,提出了“依托資源、開拓市場、突出特色、擴大宣傳、打牢基礎、培植龍頭”的旅游發展思路和“一年邁大步,三年大發展,五年建成支柱產業”的奮斗目標,積極貫徹《關于實現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改變傳統觀念,調整發展思路,勇于創新,將“旅游帶縣”戰略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全力打造“山水冶力關,蘭州后花園”旅游品牌。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區,導致貧困的外界因素眾多,加上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的不完善,導致鄉村貧困人群去參與到旅游業項目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弱,旅游參與度低,無法讓他們從旅游產業中獲得利益,有些群體參與到了其中,但是從事的工作屬于一些收益比較少的簡單勞動,無法從根本上實現靠旅游脫貧。
臨潭縣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起步晚、水平低,更沒有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帶領致富,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經濟的迅速增長。此外,臨潭縣是個傳統產業的半農半牧區,畜牧業總體還處在游牧半游牧的自然放牧狀態,人的思想上存有一種惰性,總想著靠政府補助度日。
雖然具備了先天的旅游資源,但是只看重一時的短期利益,大家都有著能掙一點是一點的心態,做一錘子買賣,交通條件、住宿吃飯設施、商品購物、接待服務都太差,甚至對一些自然資源過度開發,讓游客產生最后一次到這里的想法,讓旅游扶貧的積極性和熱情度嚴重下降,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雖然臨潭縣的特色資源有許多,但是很多鄉鎮處于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這樣以來,開發起來就受到了嚴格的制約,這樣以來就出現了有資源卻不能將其化為財富的尷尬現象,再一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矛盾越來越嚴重。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地方旅游業做不起來,不能做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人才,在當地很難找到一個會旅游策劃和營銷的人,同時懂管理和經營的人才就更很少了,專門學習旅游專業的大學生也很少,就連我們找的向導都缺乏專業素養,包括當地的村民,缺乏對相關旅游管理知識的學習和一定的服務知識。
由于貧困地區融資困難,資金流轉速度慢,導致了當地的旅游企業無法擴大規模,難以實現對旅游項目開發,同時,民間的社會資本對旅游扶貧的投資規模較小,社會參與度不高。
由于甘南州地理位置原因,交通不便利,教育水平低下,造成了居民思維的封閉,但也正因如此,卻有效地保護了地方文化的傳統性和完整性,但是文化旅游資源的挖掘和開發尚處于初級準備階段。而盲目的開發不能對資源有效利用和充分發揮其價值,甚至會讓資源流失。所以做好保護和發展相結合十分重要,對于很多文化資源要遵循“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重點以保護和傳承當地文化為主,合理規劃、適度開發,在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交流的同時創造出良好的經濟價值,推動當地區域經濟發展。
甘南州獨有的自然環境條件孕育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城文化,當地一些居民身處自然之中,居住地依山傍水,以游牧為生,對自然產生了依賴和敬畏之心,久而久之產生了古樹文化、神石文化、神山文化和圣湖文化等獨有的文化,而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就要做到你有我有,你沒有我還有。必須搞出新意,提高旅游地吸引力,抓住當地獨有的文化資源,最大程度的結合當地特色,合理規劃,把當地旅游文化的地域性更好的突顯出來。
甘南人民作為當地的長期居住者,不僅是甘南藏區民族文化的創造者,同時也擔任著民族文化傳承者的角色,他們能否積極地參與到旅游開發過程中對于營造全州范圍內的旅游氛圍和群眾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他們對當地文化很了解,以他們作為中介,有助于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信息,讓游客最大程度的感受當地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如居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民族節日、民風民情和宗教活動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旅游資源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這些東西能夠很好的突出當地文化的核心特色。
甘南州發展文化旅游還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人才的短缺,尤其是旅游策劃、旅游管理人才。當務之急應該培養大量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對現有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引進大批年輕有學識的大學生從事旅游建設管理工作和學習。對于當地的導游要進行專業化的選拔,通過健全的考試制度,專業的培訓方法,從導游服務工作者的政治思想、道德修養、服務態度、導游技能和實戰能力等多方面進行提升,多任用一些復合型人才,不斷完善優化導游隊伍,最終打造一支高素質,高能力,具有當地特色的導游團隊。
如今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旅游業,如何在眾多旅游地區中站有一席之位,不僅僅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更重要的是能夠吸引來更多的游客。那么就需要結合甘南州自身的地理位置、文化習俗、自然資源等因素,找出最具代表性、富有當地民族特色、突出地域特點的文化理念,將其用一句精煉而深入人心宣傳語呈現出來。如好客山東、河南老家等,不僅讓人看一遍就能記住,而且充分展示了當地的特點。對于村民來說,要繼續保持淳樸、熱情好客的傳統;對于企業來說不斷擴大旅游服務規模,打造更高質量的旅游產品;對于政府來說,要貫徹落實好國家政策,積極鼓勵發展旅游業,做好旅游扶貧的引導工作,提高服務意識,最終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一個良好的地方口碑。
文化旅游與純觀光旅游不同,它更加注重旅游的過程和旅客在旅游過程中體驗感。甘南文化旅游開發應建立更多提高游客參與度的項目,以滿足游客對深層文化知識的渴求。必須做到抓住當地的文化特點,開發出不同的產品,給旅游者提供多種可選擇的余地。把各個景點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串起來,形成一個文化旅游網,改變過去零散的旅游局面;重視當地的民風民俗,按期舉行一些民族文化藝術節,將其民俗文化展示給外來的游客,讓游客在欣賞歌舞同時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其文化,同時打造一些主題村,地方特色博物館,建立起一種適合當地的文化商業模式,把民俗文化旅游資源轉變為更為專業的旅游產品。
全面的宣傳推廣對于甘南地區文化旅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采取多種旅游宣傳手段,擴大宣傳水平,傳播甘南的各種文化。首先是聘用高水平的拍攝人員和技術制作人才制作旅游宣傳片,在中央電視臺和收視率較高的各大衛視等上播放,擴大影響力;組織省內外旅行社、主要媒體、投資者開展現場采風收集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活動;然后在高速公路路邊設置大型廣告牌;在各大知名報刊雜志上刊登有關當地旅游文化的文章,舉辦傳統旅游文化節,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此外,利用互聯網建立甘南文化旅游網站,通過微電影、音樂、圖像等多種媒體形式加以宣傳,并且注意突出甘南地區的民族文化氛圍,有效具體地將文化旅游信息傳遞給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