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諾 陳 銀 王 娜 孫正宇 吳平會
西北民族大學,甘肅 蘭州 730124
鄉村振興戰略由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因為“三農問題”是關乎整個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2018年,鄉村旅游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代表著其被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領域。2020年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之年,現如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貧困是必須要攻破的碉堡。
現如今鄉村旅游就是在沒有生態破壞及城市喧囂的鄉村中進行野行和游居,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旅游形式。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鄉村旅游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現。
《2018年全國旅游工作報告》指出國家旅游局在2018年重點工作之一便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扶貧工作。在2016年中,鄉村旅游游客人數達24億人次,占全年國內游客接待總人次的54%;鄉村旅游的總收入達4800億元,占全年國內旅游總收入的12%。2017年全國鄉村旅游共計25億人次,旅游的消費超過了1.4萬億元。由此可見,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而民宿旅游在此條件下應運而生,成為鄉村旅游的新型動力。
利川市是一個在湖北省最西部的國家級貧困縣,緊鄰重慶,湘西以及小三峽等,其人口構成主要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當地物產富饒、氣候宜人,夏天的溫度更是涼爽。利川市作為恩施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級市,有著湖北省最多的貧困人口數,也是湖北省25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市之一,至2013年底,利川有貧困村141個、貧困戶6.86萬戶、21.6萬人,貧困人數居全省縣市區第一。
隨著滬渝高速、宜萬鐵路相繼開通,利川不再與世阻隔,市委書記沙玉山借此契機發展民宿“鄉愁”招牌,吸引一批批外地游客紛至沓來。
利川市政府通過調研考察將旅游開發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深度融合,出臺了“十村百企萬戶”鄉村民宿旅游暫行扶持辦法,力求建設十個重點民宿村、百個旅游企業、萬戶民宿,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有特色、高質量的鄉村民宿旅游產品,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利川的氣候涼爽宜人,享有“涼都”的美譽,當地因地制宜,致力于打好溶洞觀光、民俗體驗、避暑休閑三張牌,以民宿旅游促經濟發展,以旅游經濟助力精準扶貧。隨著民宿旅游開發,民間技藝、飲食文化、土家歌舞、苗族服飾等不同少數民族文化得到了保護和傳承。民宿作為一種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逐漸走入人們視野。
通過調研得知,利川市馬前村的變化非常明顯。村支書康同生說:“2015年每戶收入最高只能達到5000多元,截止2017年每戶最高收入可達10萬余元,民宿已經成為了我們村的主要產業。來馬前村的游客以修身養性、避暑為主,這里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且以回頭客為主。辦民宿由村委會牽頭,目的是讓全村百姓都享受到民宿旅游帶來的紅利。”在恩施州成功申辦第三屆全國民宿大會的良好背景下,當地政府強化市場引導,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本地民宿,如在武漢地鐵上宣傳利川景點,武漢相關報紙為恩施民宿打廣告,廣泛吸引社會投資者,使恩施民宿蔚然成風。并且在政府、農戶、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利川市民宿產業實現華麗升級,成功將民宿打造成了當地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主導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工具、實現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1.經營者文化程度低。民宿旅游不僅是需要結合以往農家樂等形式,現如今它更是鄉村旅游的一種比較高級的形式,它是一種充滿溫情、情感的住所,經營者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而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在利川市的民宿經營者中,其整體的文化程度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缺乏與游客的交流,在民宿經營中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而且民宿本身較之酒店在住宿裝修、服務理念等方面較為落后,制約了游客的旅游體驗滿意度。
2.缺乏完善的行業規劃及規制。利川市個體民宿較多,只有少數幾個發展較好的民宿村落,如白鵲山,馬前村等。對于整個民宿行業政府沒有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相關單位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行業規章制度,也沒有形成較為正規的行業協會。使得當地行業出現入行條件模糊、監管松懈、效益低下等多種現象,導致民宿經濟并未得到較為完整的發展。
3.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利川市民宿配套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已成為當地民宿旅游發展主要的制約因素。一是道路交通問題,道路狹窄且有些還沒有路燈,進入村寨較為不方便且很多地方沒有大型停車場;二是醫療保障問題,民宿村醫療衛生機構較少,就醫得不到保障;三是休閑娛樂問題,村寨內的娛樂設施及景點建設同質化嚴重。以上幾個主要問題直接影響了利川市民宿旅游的發展。
1.政府引導,政策支持。政府應該主動引導,將民宿旅游作為重心發展,把民宿旅游作為脫貧的助推劑,緊抓國家相關政策,莫失良機,用好相關政策資金,讓其成為助推利川民宿產業發展的新引擎,使當地每一個貧困人口在民宿旅游產業鏈中精準就業、精準受益、精準脫貧。
2.改善設施,提升質量。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提升民宿旅游整體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其旅游接待能力的保障。該地應當優化其短板之處,加強對交通、醫療、娛樂設施、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讓公共財政用在刀刃上,并且還應積極吸引社會資本的流入,支撐當地民宿發展,整體提升當地民宿旅游水平。
3.保障人才,助力民宿。民宿經營者需要懂得經營,善于交流,擁有情懷,其代表著整個民宿業的水平和形象。通過提升當地貧困人口整體的內生發展動力來保障少數民族地區精準脫貧并促進全域旅游的發展。第一,可以將當地貧困人口集中培訓學習,進行掃盲教育,還可以外出到其他地區交流學習,提升他們解讀和展示本民族文化內涵的能力,培養一批當地民宿旅游致富領頭人和民宿旅游扶貧管理干部,提升整體人員民宿開發利用的能力。第二,可以通過吸引資金回歸、技術回歸、項目落地等方式,將鄉情鄉愁作為紐帶,積極引導民族地區外出人才返鄉參與民宿旅游經營管理。
4.打造特色,建立行會。目前旅游產品同質化問題突出,民宿旅游競爭激烈。在此環境下突出發展本地區民族民俗,深挖民族文化,講好民族故事,是做好特色發展的關鍵,以減少同質化帶來的審美疲勞和消費疲勞。如將民族服飾、民族節慶、歌舞表演、土特產品制作、手工技藝展示等這些極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與民宿經營深度融合。在大力發展的同時,必須確保旅游產品的質量問題,所以建立標準的行業協會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是保障民宿旅游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利川市是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的良好實踐地區,民宿旅游為當地創造了經濟增長,為農民收入增收做出巨大貢獻,助力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實現了人民生活質量的美好增長。但是民宿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明顯問題,政府、社會、農民自身都應重視,積極應對,使民宿旅游平穩健康發展,為利川市人民創造更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