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建鋒 陳玉霞
日照市農業學校,山東 日照 276511
在當前的教學領域中,雖然教學改革的任務逐步深入,但教師們主要的教學任務仍將是強化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積極保障。在此期間,決定教師整體教學質量的,不僅包括其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時也包括其是否具備較強的教學素養。所以在中等職業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教師進行多元評價,完善整體的評價體系以及運行機制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進行多元評價工作的過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組織構成內容主要有以下五點,其分別為:政府機構、教師教育評估機構、學校機構、民間機構以及教師自身。
首先,針對于政府來說,其需要為教師評價工作構建標準的評價體系,以此幫助其他機構能夠對此形成有效關注,并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工作;其次,教師教育評估機構指的是社會相關的教師培訓機構,其在完成培訓機構后,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素養以及進步情況進行綜合性點評,為學校提供真實的教師信息;第三,學校機構指的是中等職業院校自身對教師所進行的培訓考核評價工作;第四,民間機構指的是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對教師所形成的認知以及評價;最后,教師自身指的是其在日常工作報告及工作反饋過程中對自己形成的反思。
相比于普通教育形式來說,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其需要事前對教師進行培訓,使得學生能夠形成較強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業能力,能夠為學生提供穩定的學習輔助。在完成教師合同簽署工作之后,學校管理者應組織教師開展培訓活動,比如引導其了解學校的運營狀態、專業的分布情況以及專業的教學內容等等[1]。并且,在此之前,政府部門也應該與中等職業院校形成合作,共同對教師進行職前培養,強化教師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夠逐漸發展成為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
首先,學校應為學教師構建完整的入職培訓制度,在教師正式入職之前,對其教學能力、教學經驗以及教學素養進行考核以及多元性的評價,并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入職培訓,使之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去輔助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其次,當教師入職之后,學校也應該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技能考核以及技能培訓活動,使之能夠及時的掌握新的教學技術以及教學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學狀態。
當前在我國的社會中,教育培訓機構的數量并不少數,并且由于監管力度的不強以及管理機制的不完善,這些培訓機構的質量也均存在較多的問題。倘若教師錯誤的選擇了培訓機構,那么其不僅無法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同時也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以及時間浪費。因此,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就應該對此形成關注,通過擴大投資的方式,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師教育培訓機構以及教育評價體系,使得教師能夠得到科學正確的職業教育,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術。
首先,校本培訓指的是以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基礎,對教師進行針對性指標培訓的一種工作方案。針對于開展校本培訓工作的人員,學校可以從其他單位引進相關人才,對校內教師形成有效的調動以及教育;其次,中等職業院校的高層管理者應對校本培訓工作形成高度關注,并需要構建完整的執行小組以及執行方案,全面完善的對教師進行職業教育以及多元評價,有效強化教師的教育行為以及教學能力。
在強化教師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的過程中,引導教師能夠主動的進行自我研究以及自我反饋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方式[2]。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定期上交教學日志以及教學方案,并需要定期對以往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以及反思,在反思過程中強化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專業素養。此外,教師也可以主動的參加一些教育者協會活動,與其他院校的教師共同進行工作反饋以及經驗分享,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職業體系。
綜上所述,本文先以教師多元評價體系的組織構成因素為切入點,進行了簡單分析,然后對評價體系的運行機制構建方式進行了細節性介紹。在構建運行機制的過程中,國家以及政府部門應注重構建完整的教師專業職前培養機制以及一體化培養模式,學校方面需要構建完整的校本培訓方案以及培訓機構,教師自己應定期進行自我反饋以及自我檢查,綜合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