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蕾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現當下,我國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整體現狀來看,以“學生綜合素質”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進行高級檢索,有6215篇關于此方向的文獻,當關鍵詞細化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時,則有395篇相關研究,而以“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關鍵詞高級檢索直接相關文獻僅有294篇,由此可見,我國當前在學生綜合素質相關理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相當豐富的成果,但是聚焦到高中學段的學生綜合素質研究還是比較少的。
高中生是高校招生占比最大的群體,同時綜合素質評價是我國在學校教育中提出的一項重要的改革,這項改革對于我國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下綜合素質評價也存在一些問題:綜合素質評價操作難以落地、缺乏全面的評價指標、評價者的缺乏專業技能以及評估與教學脫節等問題。所以,針對當下整體現狀,加強對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研究具有理論上的必要性和現實上的迫切性。
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各項研究中,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闡述。賀弘煒(2006)認為評價以學期為一階段,以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兩部分為評價內容①。趙學勤(2007)認為品質、科學知識素養、身體性能、專長的能力、班主任“評語”這五方面組成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②。王偉宜,馬斌(2008)則把評價內容更為細化,分成六個部分,包括道德和素養以及個體生存基本能力與個體發展的能力③。衛作輝,王建春(2010)從三方面闡釋評價具體內容:學生個體的成長、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的創新力④。
2014年國家教育部公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規則高中生綜合整體素質評估內容作為:思想道德、學業總體水平、身體健康、文學藝術素質、社會實踐。在《意見》頒布之前,綜合素質評價具體內涵不盡相同,評價角度差異性較大,但評價的方面非常相似。因此把研究者對評價內容整體分析,研究其內容發展趨勢,這對日后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綜上,可知專家學者對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內容研究隨著時間演變在不斷豐富,綜合素質評價也更加體現評價的綜合特點,角度多元化,評價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借助文獻分析得出結論:當下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雖然取得了一些發展,在實踐中獲得了一些經驗,但是也有一些困難仍待解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周雨懌(2013)在文章中指出:當前我國高中生評估的難題就是:缺少明晰的評估規范,缺乏多樣化的評估辦法,評估體系并不太完備。⑤第二,操作標準復雜,教師負擔過重。吳熙龍(2009)在他的研究中表明:當下在實施評價時,分數仍然是最主要的評價標準。極少使用其他評價方法。⑥魏金寶(2016)等人也認為綜合素質評價的評價過程繁難,加大了教師的任務量。⑦第三,評價的客觀性難以保障。有研究者認為“由于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過分的模糊不清晰,具有強烈的主觀個人色彩”,導致了評價的可操作性弱。
教師缺乏專業素養主要表現在教師觀念轉變不徹底和教師素質不夠高。吳熙龍認為,任課教師對于綜合素質評估沒有準確的認識,僅僅只是發現了評估的選拔基本功能,而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評估的目的應是帶動學生個體的穩步發展。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綜合素質評價就變成了表面功夫,流于形式。周雨懌(2009)認為教師依舊看重分數,注重升學率和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方面發展。⑨
第二,教師素質有待提升。綜合素質評價的開展,需要教師具備專業化的評估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評價能力。教師的專業評價水平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效果是密切相關的。但由于許多教育者缺乏專業的評價培訓,沒能熟練掌握評價方法,導致跟不上評估變革的步伐。
袁頂國、付小倩(2013)認為教育者沒有準確的把握評估的目的和功能,把評價功能僅看作是選擇優秀的學生,教師做不到對評價結果深入研究,也做不到幫助學生解決其存在的問題。⑩趙德成,宋洪鵬認為,評價結果對于學生畢業、升學沒有直接相關,教師也就不重視綜合素質評價。同時由于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給教師帶來了繁多的工作任務,教師從內心并不認同以綜合素質評價為導向的評價方向,于是學校實施評價僅僅是為了敷衍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大多數評價僅僅停留在表面,對學生和老師的發展起不到真正的促進作用學校工作重心仍是提高升學率,評價結果的認同度低,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提升的作用。
首先,確定恰當的評價內容。要正確認識并理解“綜合素質”內涵,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的評價系統中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評價,不僅僅把綜合素質評價當成一項高高在上的評價文本要求。而且,高中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應滿足現實性和適應性兩個特性,?因此,綜合素質的評價內容應該切合學生成長需要,反映學生各方面發展差異與現狀,同時,要求評價在實施的時候,要方便和容易開展。其次,明晰評價指標。評價指標應對評價內容起到指導作用;評價指標應滿足學生發展的個體復雜性和靈活變動性特點。另一方面,簡化評價程序。最后,運用使用多種評價措施。綜合素質不僅僅是一方面的素質,他的特點體現在“綜合”二字。因此僅用一種方法不能保證客觀完整有效的評價。所以,要同時選擇多種評價方法。
教師是高中生綜合素質測評標準的制定者和評價過程的實施者,教師的專業水平影響學生測評的結果。在開展綜合素質評價之前,學校應組織各方如:學校管理者、教師、高中生等集中學習測評的要求標準。?教師在測評時應有正確評價意識和評價觀念,并且同時要提升自身專業性和評價能力,做好高中生評價,促使高中生更好的發展。教師應該將綜合素質評價的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充分展現出來,讓綜合素質評價成為學生更好更全面的成長與發展的催化劑。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培訓,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使教師更具對學生評價的專業性。
首先,評價結果表達要全面、客觀。評價結果必須體現評價功能中的發展功能。因而,在綜合素質評價中的評語需要體現學生的個性,并且遵循學生發展的原則,鼓勵學生不斷進步。?而且,評語以鼓舞學生進步為主,促進學生發展。除此之外,在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應用時,要逐步減輕評價結果篩選功能,進而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和育人功能,真正把評價結果利用起來,通過評價結果不斷提高學生個體的發展。提升評價結果的公信力,保證實施過程公平公正,要建立一套完善評價問責監督制度,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以及真實有效。
注釋:
①賀弘煒.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招生掛鉤是把"雙刃劍"[J].基礎教育課程,2006(4).
②趙學勤.綜合素質評價-促進高中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J].網絡科技時代,2007(02).
③李忠良.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文獻綜述[J].科學咨詢,2016(37).
④衛作輝,王建春.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導刊,2010(5).
⑤周雨懌.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⑥吳熙龍.新課改背景下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成效及問題審視[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6).
⑦魏金寶,黃秦安,張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綜述[J].考試研究,2016(3).
⑧吳熙龍.新課改背景下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成效及問題審視[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6).
⑨周雨懌.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⑩袁頂國,付小倩.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處理模型的構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3(8).
?楊啟亮.合格性評價: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J].教育研究,2006(11).
?陳文娟.大學生綜合素質狀況分析及評價研究.鎮江.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李淑華.高中新課程:更有效的評價細節[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