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彩簫
北方工業大學,北京 100144
在當今社會,國家的發展依靠人民,為了人民,人民占主體地位。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民對公平的訴求也越來越迫切。在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了203次,“公平”二字出現了12次,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了83次,“公平”二字出現了6次,由此可見我國不僅對人民如此看重,對公平也非常重視。在健康領域,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健康有關的事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我國健康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一些健康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有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健康資源公平分配的要求和價值旨歸,不斷拉近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代際、不同區域健康資源可及性差距,實現健康資源公平分配,讓人民共同享有健康發展的成果。
要解決健康資源的公平分配問題,需要解決,分配什么?分配給誰?的問題。首先本文分配的是健康資源,那么什么是健康資源呢?健康資源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廣義上的健康資源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會認同感、道德四方面的各種與健康相關的因素和條件的總和。狹義上健康資源即健康醫療衛生資源的總稱。本文主要把狹義下的健康資源分成了兩類,有形的健康資源和無形的健康資源,有形的健康資源是指可以看得到的能夠為病人提供照顧的人和為病人提供載體的物,主要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無形的健康資源主要是指看不見也摸不著的,為維護健康秩序、增強健康保障的資源,主要包括健康資源的信息、技術和服務等。那么健康資源分配給誰呢?那就是構成我們整個社會的人民。下面通過分析我國當前健康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從側面反映出健康資源的分配有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當前我國健康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有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第一,健康資源分配城鄉差異性。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均衡,造成城市和農村的健康資源的分配失衡,根據中國國際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城市擁有執業醫師資格的占3.97%而農村只占1.68%健康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單方面的向城市集中。第二,健康資源分配區域差異性。東部地區醫院數占全國比重為35.3%,而中部和西部醫院數只占全國比重的20%左右。造成了東西部健康資源分配的不公平現象。第三,健康資源分配代際差異性。根據貢獻率和效益最大化原則健康資源的分配會傾向于年輕的人,認為年輕人會比老年人對社會的貢獻率高,為社會產生的效益高。根據代際公平的觀點,這樣的分配現象忽視了高齡人在年輕時所做出的貢獻,造成了健康資源代際之間分配的不公平現象。第四,健康資源分配階層差異性,忽視普通人民的生命價值。根據人民的收入、職業、地位的不同,我國健康資源的分配出現“三六九等”的現象。無論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代際之間還是階層之間健康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都有違我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通過解決我國健康資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不斷提高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健康水平。今年是建國七十周年,無論是在而立之年還是在知命之年甚至是現在的古稀之年,我國一直秉承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健康領域,我國也一直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降低人民的負擔,國家實施“一優兩降”,雖然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實現了“一升兩降”。但是與現代化發展的基本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距離,比如我國健康資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未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促進健康資源的公平分配,為加速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出一份力量。
以人民為中心,是以人民為主體地位,時刻關注人民的健康、生活質量、幸福感和獲得感。人民幸福感的提升需要通過健康資源分配這一環節才能達到,因為如果人民沒有健康的身體,那就沒有了提升幸福感的基礎,而健康資源的分配的多寡會直接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的優良。十九大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因此,以人民為中心具體到健康資源公平分配問題上,還要求不斷提升最廣大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那么,為什么不斷提升最廣大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以人民為中心對健康資源公平分配的要求呢?因為幸福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首要前提。追求幸福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基礎。我們的幸福都來源于我們的健康,而我們的健康得益于健康資源的公平分配,實現健康資源的公平分配是提升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保障。
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深刻回答了“怎么樣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問題。也為當今解決健康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指明了科學的方向。也回答了如何滿足人民對美好健康生活的迫切需求同健康資源分配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解決好健康資源公平與分配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新時代下,健康資源公平分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得發展理念,把促進最廣大人民的全面發展愿望作為根本的目的,是因為健康資源公平分配是促進最廣大人民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
我國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在不斷的演變中,從過分注重公平,從而忽視了經濟的發展,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先富帶后富的發展,再到公平與效率齊頭并進和諧穩定的發展。在健康領域,要厘清公平與效率的關系,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當公平與效率不能兼容的時候,需要公平優先于效率,保障人民的健康權利,公平的分配健康資源,使每位人民獲得健康資源的機會是平等的。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遵守公平與效率并重的原則,解決我國健康資源的公平分配問題。
以人民為中心,就要關注人民群眾的價值、權利和平等。在健康資源分配的過程中需要提高人民對于健康權利的意識。首先,可以把健康權利作為健康資源公平分配的基本保障。健康資源是使人民維持生命的重要來源。健康權利是保障公民獲得健康資源的基礎,也是延續生命的權利。其次,我們可以把權利作為健康資源公平分配的手段。權利保障每位公民健康資源的公平分配,衡量所得與應得的正當性。最后,宣傳“以人民為中心”增進公民權利意識,為有效解決我國健康資源公平分配問題,起到了促進作用。
制度是一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靈魂。靈魂對一個人是至關重要的,同理制度對一個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制度的約束那么社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尤其是一個公平公正的制度。社會制度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地完善,為了適應現代社會中人們對于公平正義的訴求,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地完善社會的分配制度,構建一個公平的分配制度,以保障公民基本的權力得以實現。在制度建設的層面,公平正義的價值顯得更為基本。羅爾斯曾指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在制定健康資源分配制度的過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遵守公平分配的原則,鼓勵公眾參與、討論健康資源分配制度的討論,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做好統一制度和多元制度相整合,縮小不同程度中健康資源分配的差異性,實現健康資源分配的相對公平。
新時代,我國的基本矛盾發生了變化,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健康領域,也存在著健康資源公平與分配之間的矛盾。健康資源公平分配是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主體進行考察的。我國現階段還存在著一些有違“以人民為中心”的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健康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體現,而公平的分配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健康資源的分配不公平主要是公平與分配之間的矛盾,如何平衡這一矛盾呢?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健康資源公平分配的要求和價值旨歸,不斷拉近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區域健康資源可及性差距,實現健康資源分配正義,讓人民共同享有健康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