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的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1]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凝練,對家庭成員的德行、素質、人格的塑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青年又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尤其是中小學生,積極探討當代青少年對傳承優良傳統家風家訓的現代意義研究當代青少年傳承優良家風家訓的有效途徑,為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做出貢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青少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驅動者和踐行者,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優良家風家訓的內在驅動。家風傳承能促進個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2]當前國家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優良家風家訓從理論淵源上來說是一脈相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內容就是現代版的優良家風家訓。換句話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具有時代新內涵的家風家訓。加強家風家訓教育,對于引導青少年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增強中小學生文化自信、自覺踐行具有新時代內涵的優良家風家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對歷史文明精神的歸納。愛國、誠信、友善等家風傳承通過家訓、家規和身體力行促使青年普遍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民族經過上千年歷史的洗滌擁有著璀璨的文化,蘊含深厚的哲學思想、道德理念、人文精神,這些對于促進社會和諧,提升青年人生境界有著重要作用。實現文化強國夢,必然需要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助力,家風家訓本就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肥沃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正是因為優良家風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因此同樣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傳承性,青少年在傳承優秀家風的過程就是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優良家風總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著青年的心靈,影響著青少年的行為選擇、道德素養、品行情操。也就是說青少年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將無形的家風化為了有型,并以具體的行動將其呈現出來。古時候子孫后代是家風家訓承載者,而如今青年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紐帶。同時我們應當意識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中,優良家風是橫貫歷史長河的一條關鍵主線。青年對優良家風的傳承就是在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家庭是青年成長的起點和搖籃,父母是青年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教導員。青少年生長在什么樣的家庭,就會接受什么樣家庭教育,這是無可爭議的。青少年傳承優良家風家訓必然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推動。首先,家長要積極努力地去營造和諧、平等、和樂的家庭氛圍,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員的人格尊嚴,不能因為年紀、家庭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對待,尤其是要給予青年足夠的重視和尊重。其次,完善青年家庭教育的內容。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主要以倫理道德為主,例如“仁愛”“誠信”“禮儀”等為人處世的倫理道德,而當代家庭教育則更加注重青年的全面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青年只有全方面進步才能跟隨時代的腳步,全方面進步就主要涉及德、智、體、美、勞等。同時,興趣對于青少年來說也是非常好的老師,家長在教育青少年的過程中也要注重青少年興趣的培養,激發青少年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青少年學會自己去思考、去學習、去與人交往。這樣不僅能豐富了家庭教育的內容,而且可以將青少年培養為合格的、與時俱進的社會人。然后,對待青少年要一視同仁,賞罰分明。
學校是繼家庭之后對青年傳承家風家訓影響最直接的場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青少年的價值取向、道德水平和行為方式。青少年作為家庭中重要一員,未來的家長現在的家庭中心,從幼兒園到整個學業結束都處在不斷道德化和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之中青年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文化知識、領悟倫理道德、提升自我實踐能力。首先,學校作為青少年的聚集地、人生的指明燈,應主動打破以“升學率”“就業率”為直接目的不當做法。學校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等顯性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注重對學生道德啟蒙、為人之道等隱性知識的教導,使青年學生在“德”與“智”上得到平衡發展。因此,學校應充分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家風家訓的育人功能,根據青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學校教學設計和實踐活動之中加大中國傳統美德教育的占比。例如學校組織開設“弟子規”“三字經”等文化課程,讓青年學生在接受美德教育的過程中充分了解中華傳統家風家訓的魅力,激發青年了解古代家風家訓的興趣,增強青年對家風家訓文化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