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德州 251200)
有機化學是化學類專業學生的重要基礎課,系統介紹了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及其相互轉化的方法,其教學內容繁多、理論結構深奧、應用領域廣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和造就更多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首先,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將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把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到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促進實驗內容的系統化和實驗操作的規范化。同時,通過標準化的基本操作演示課件,使學生對整個實驗有全面直觀的了解。另外對于比較復雜、難度較大、受實驗條件限制不能開展的一些實驗項目,通過多媒體演示模擬實驗,拓寬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可以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增強實驗教學效果。
其次,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啟發式教學。在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完成一個實驗任務的基本操作后,引導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去完成一系列相似的實驗操作任務,同時引入“討論式”“問題探究式”等多種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傳統實驗一般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只需要按照課本中的實驗步驟進行就可以獲得較好的實驗結果而不需要經過太多思考,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只是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動手能力進行培訓而忽視了對其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進一步快速推動和促使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完成本科有機化學實驗大綱的前提下增設開放性實驗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放性實驗是基于“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為一體,突破了傳統實驗內容與單一思維模式,是一種以培養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手段。開放性實驗首先要求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提出研究觀點,然后設計實驗方案和具體的實驗步驟。老師進一步對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結合實驗室平臺條件綜合考慮提出建議并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生根據討論結果進行實驗方案的修改和優化,最終擬定出一個最佳方案。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和討論加以解決。開放性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有機化學實驗課是一門傳統基礎課程,已開設很多年,但是隨著學生逐年增多,設備儀器數量出現不夠用的現象,幾個同學共同操作一臺儀器導致部分學生對實驗產生一種應付心理,不好好做實驗,只負責實驗數據記錄,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同時,儀器設備以及實驗器材使用時間過長,出現部分老化和不同程度的破損,一些老型號的儀器已遠遠不能滿足實驗的需要。實驗室儀器設備滯后已不利于現代化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加大實驗室硬件設施的投入是當務之急。一方面,對實驗設備和儀器及時維修和更新;另一方面,加大對實驗室硬件設施的投入,引進一些研究型、高質量的專業型儀器,為學生創造一個擁有高水準平臺的實驗環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于實驗成績的評定,要求既能客觀、公平地反映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又可增加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的興趣,并從根本上重視實驗和掌握實驗規律。將有機化學實驗成績的綜合考評分為三部分,采用平時成績、實驗報告、考試成績相結合的實驗考核方式,平時成績包括預習報告,平時操作,實驗記錄,態度等內容占20%,實驗報告占20%考試成績包括口試、操作考試共占60%。學生一邊操作,一邊隨時回答老師提出的有關實驗的問題。這樣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重視實驗的主觀能動性,改善學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基本素質。對考試方式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考察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情況,引導學生知道并重視實踐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創新意識,有機化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應與時俱進,高校教師在有機化學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積極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