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學,河北 衡水 053000)
高中生物的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提高自身對學習對生活的認知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與身體素質,綜合素質也得到不斷地提高。生物核心素養使學生了解生物知識,了解生態環境,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培養學生探索與發現自然的熱情,其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對生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知識,應該具備的社會素養,培養學習熱情,提高對自然的熱愛。這就意味著,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培養其主要內涵是指培養學生在掌握高中生物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使學生可以形成屬于自身的終身發展能力與適應社會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同時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可以借助學習高中生物知識,建立起對生命科學的核心素養,在不斷的學習中使學生真正形成良好的品格與綜合能力。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主要包括三點:綜合性、發展性、終生性。
如何去培養生物教學的核心素養呢?究其根本還需從生物課程本身出發,生物教學為學生探索自然、探索奧秘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平臺,因此學生需要加強對生物核心的認知。生物課程教學中要以對課程的能力培養為主導方向進行教學,核心素養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體現,并與現行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實踐相互促進使生物學課程由傳統的知識講授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理解其內涵,通過生物學的內涵進而理解知識的一種能力。具備這種理解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變得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從而能進一步提高其核心素養能力。在新課改中,對于生物學的要求就是提升生物學核心素養理念的理解,加強對生命起源、發展、結論的探究與實踐,將核心素養的培養始終貫穿在生物課程教學中。
生物是鮮活的存在,是有生命的個體,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在生物教學中,教學的目的要明確,教學的方案要清晰,教學方案的設計要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直接相關,注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與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身要深刻理解領會課程的內涵,這樣才能把核心內容傳遞給學生。例如,在“細胞的基本結構”課程的教學目的中,通過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學習,了解細胞的構造與其實質含義。通過教學目標的確定讓學生充分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促進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理性思維,從而了解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核心素養。
實驗教學作為生物教學的一種搭配方法,可以讓學生生動的記憶生物的演變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好實驗的目的與方法,充分利用好實驗課程,通過實驗教學設計情景問答,根據實驗的過程對生物學進行問題分析、理解、歸納,進而對生物實驗課徹底了解,針對課程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引入、情景的設定也能夠激發學生對問題積極探究的積極性,這就由教師主動教向學生主動學學習方式轉變,是實現培養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例如高中有一個洋蔥切片的實驗,由于洋蔥比較常見,其內表皮與葉肉容易分離,實驗室要將表皮撕取下來,通過觀察洋蔥細胞的形態結構以及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的實驗,了解實驗的目的,了解實驗的整個過程,從而了解其核心內容,提煉核心素養。
傳統生物教學偏于老師講、學生聽,學生缺少自己獨立的思考與理性的思維。教師課堂教學側重的是教師的講解與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學完生物知識之后,學生并不能提高理性思維能力,遇到問題還是不能理性思考,不能把所學的知識和思路運用到與自己相關的學習和生活中去,這種做法忽略了理性思維核心素養在生物學習中的作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更加重視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引導。教師要在生物教學中培養理性思維的核心素養,學生遇到事情不再急躁.不再感性、不再沖動,能經過理性思考之后再處理問題,領悟到理性思維的客觀性,切實提高生物核心素養。比如“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這章內容,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理性思維的核心素養,學生在學習中懂得了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的過程。
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要求,是未來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師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摸索、總結,要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熱情。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求知力,使學生真正地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