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固店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在小學美術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剪紙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剪紙教學的開展,能夠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藝術進行傳承,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手腦協作能力。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藝術性和有效性,需要對剪紙藝術進行深入的教學探討,探索出剪紙藝術教學的高效教學策略,從而整體提升小學美術的教學實效性。
在民間藝術當中,剪紙藝術的發展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自身的普及程度和其他的民間藝術比起來也更加的廣泛。所謂的剪紙就是用紙和一把剪刀或者刻刀進行藝術的創作,它的材料是各種資料的紙張,無論什么樣的紙都能夠作為剪紙的材料。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重進行剪紙教學的開展,通過對剪紙教學的實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提高他們的美術綜合素養。
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以歷史悠久、流傳深遠、技藝精湛、富有濃郁鮮明的地方特色而著稱。千百年來,各民族人民創造的絢麗多彩的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各民族社會生活、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審美理想等方面的豐富內涵。郭沫若先生曾以“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的詩句贊譽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這句話十分貼切與深刻地形容剪紙藝術的內涵。而將剪紙運用到小學教育中,讓學生了解傳統的民間工藝技術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將剪紙藝術融入現代設計教學既能使學生通過教育學習到一種傳統手工藝技能,又能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加深對文化厚土的感情。其次,學生在設計教學課上學習剪紙藝術,可加深對民間美術的興趣和對藝術的理解,拓寬他們的知識領域,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的藝術現象的關注程度,培養社交協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能力,陶冶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情操。總而言之,剪紙藝術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術剪紙教學老師經常應用一些實際范例,直觀觀察,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制作,這是小學美術的重要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小學美術剪紙的具體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各種題材,采用不同方式,應用多種豐富的剪紙作品在課堂中作為相應的教學范例,讓學生體會剪紙藝術的獨有特色。老師先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作品,老師再進行講解各種不同剪紙的特點、表現形式、應用的方法、剪紙步驟等。老師選擇的例子盡量是具有地方特色特點,在課堂授課之前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講解過程中必須滲透相應的地方風俗和剪紙的來歷等知識。同時組織學生按照步驟進行制作,并把作品和范例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自己的不足,老師實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啟發學生積極創新和想象。比如,學習《對稱的美》時,老師講解了相關對稱知識和美感體會等,向學生展示體現地方特色的對稱的剪紙作品,比如,蝴蝶窗花、喜字等,要求學生動手剪紙操作,同時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物品,哪些是對稱的,并思考哪些是應用剪紙藝術形式操作的,可以嘗試操作。通過這樣的教學,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當地的風俗特色。
學生在剪紙的學習過程當中,需要一定的美術基礎,通過剪紙的操作,可以提高學生在繪畫方面的技能以及自身的審美能力。剪紙是一個綜合性的課程,學生在剪紙的過程當中,手腦可以做到同時利用,能夠對學生的身心進行有效的鍛煉。通過剪紙藝術的練習,能夠提高學生的繪畫藝術能力,反過來也能夠借助繪畫藝術素養,提高學生在剪紙方面的成效性。
剪紙藝術可以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廣泛應用,通過“小剪刀”剪出“大藝術”,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剪紙藝術的了解與掌握,學生必須具有主動意識,能夠主動去接觸與學習剪紙藝術。這方面就要求教師必須選擇適當的剪紙方式,帶動學生對剪紙文化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剪紙文化與美術教學的結合,利用美術知識營造輕松愉悅的剪紙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不會堅持太長時間,尤其是一節課程的后期,學生的學習狀態會出現明顯變化,對于這種情況,傳遞美術知識的同時,利用剪紙藝術改善枯燥的課堂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來。
剪紙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很好的體現地方特色,就要求老師對教學內容深入分析和研究,把地方特色和風俗等內容融合到教學中。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應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要引導學生理解美術剪紙作品表現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對家鄉的熱愛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