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縣金竹鎮中心小學,浙江 麗水 323300)
在針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應該用一種跨學科的眼光和視角來對待,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意和重視培養小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以此響應當前新課改提出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閱讀教學以語言為基石來培養小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自身必須具備綜合的眼光來看待教學,將核心素養當做重點來加強對小學生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不能因為自己是語文老師所以就只單單教授語文知識,教授語文閱讀的時候更不能夠將閱讀教學看作是語文學科的專屬。如此,小學生才會有在閱讀中訓練和培養自身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契機和環境,才可以獲得自身能力和素養更好的發展與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語文學科的教材內容時一定不能局限于語文學科。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善于發現和利用教材中的思維培養素材在閱讀教學中來提升小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學科也可以應用于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融入小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老師注重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加美好地生活。例如:如果小學生遇到需要辯論的情況,在小學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培養的邏輯性思維會幫助小學生戰無不勝。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意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小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讓小學生對于世界各個不同國家的文化有一點理解程度,幫助小學生在將來成長成為擁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在小學語文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跳出語文學科,去引導小學生看到別的學科,比如天文、醫學、數學以及歷史等。
例如:針對《人類的老師》這一篇科普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大自然對于人類的啟發和教育,讓人類發明了許多科學成果。這些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講極富吸引力,因為孩童的天性里有對大自然的愛和對新鮮發明的好奇心。小學語文教師在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需要引領小學生去一一看到那些大自然里的新鮮的事物并且指導小學生開動腦筋進行認真思考,小學語文老師面對文中的每一種事物都要指導小學生展開充分的聯想到,詢問小學生能聯想到什么發明創造。如此做,就是針對小學生專門進行的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小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的思維活動是看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跨學科思維能力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思維發展。筆者在本人長期的閱讀教學中常常將抽象的東西變為生活中具體可感知的事物,讓小學生一下子就能很輕松的理解與掌握。有時候筆者會給小學生們講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和故事,讓小學生們明白這些事件之間的聯系、領悟其中包含的道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抽象的思維具體化可以將問題迅速簡單化、明了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不脫離語言建構,另一方面加強對于小學生跨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當今我國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小學生接觸外國文化的時間也越來越早。在學校里小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也越來越早、時間越來越多。小學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更需要培養和加強小學生進行跨學科思維的能力才可以讓小學生良好地適應當今的教育環境和國家對人才的要求。小學語文課堂上一些小學語文老師在過去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常常都會指導小學生學習文中人物的精神、體會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感情。但是過去的閱讀教學一直缺少針對小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訓練。特別是在那些國外的名人名篇中,世界各個不同的國家之間因為文化的差異與宗教的不同,各國的思維品質存在很大差異。小學語文老師在閱讀中需要為小學生滲透相關方面的人文背景,引領小學生眼界變得國際化并且訓練小學生不再繼續使用過去那種僵化的單一的思維方式。
小學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受制和局限于教學法、教材以及教學目標的藩籬,努力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小學語文學科的閱讀教育不是需要培養一位語言學家或者著名作家,而是塑造具有高貴品質、擁有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語文閱讀離不開語言的描述、語言的表達、故事的展開以及情節的延伸,這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思維素材,小學語文老師善于發掘、善于利用,就可以在遵循教育工作者初心的基礎下,培養出具有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小學生。